明朝历史 永历帝因何被缅甸出卖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永历帝因何被缅甸出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永历帝因何被缅甸出卖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农民军攻进了北京城,大明崇祯帝景山殉国。紧接着满清入关,农民军溃败。大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以承明祚,但随即被乘胜而来的清军击败,被擒处死。接着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不到三个月,朱聿键也战死了。于是在绍兴的明朝宗室鲁王朱以海称帝,没几天清兵追到,他根本没什么兵力反抗,只好往海上逃亡,不知所终。最后是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登基,是为大明永历皇帝。历史上把上述几个皇帝的时期定位为南明朝廷,简称南明。在南明时期,永历皇帝朱由榔是坚持抗清时间最久的一个,有18个年头,永历皇帝既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又是汉民族的最后一位天子。

桂王朱由榔原来封的是永明王,封地在湖南南部,但他从未去过封地,而是跟他父亲桂端王朱常瀛住在广西,也可能是子袭父爵的关系,人们都把他叫桂王。他在肇庆即位后,和前几个皇帝一样,日子很不好过。清军追得他走投无路,先住肇庆,后到梧州、再到桂林,最后到南宁附近的濑瑞。这时,明朝的一些忠贞之士,先后归附到他身边,如大学士吴贞毓、翰林院检讨蒋乾昌、兵科统士张镌、吏科统士徐极、大理寺少卿蔡综、武安侯郑永元,以及大臣庞天寿、马吉翔等等,都已聚集在永历帝身边。他们一边向未被清军占领的地方发号施令,指挥抗清,一边向清军占领的地方号召反清抗清。他们获悉李自成、张献忠虽死,但其部下尚有些人马,在李过、李定国、何腾蛟、刘文秀、孙可望等人的带领下,在四川南部、贵州和云南大部站住了脚跟,而且提出了联明抗清的主张。永历诸臣都认为联明抗清的主张与自己反清复明的方针并无多大矛盾,大臣庞天寿、马吉翔主张向占据贵州的孙可望、李定国靠拢。永历帝同意与孙李联系后,孙可望表示愿接永历一班人到贵州共图大事。永历帝也立即封李定国为晋王、孙可望为秦王、刘文秀为蜀王,孙可望派人把永历一班人接到贵州的安笼住下来(永历在此住了四年)。据说孙可望说过:安笼,就是把皇帝安放在笼子里。而永历帝后来却说:安笼的笼字改为龙字,就是安定龙位,下旨改笼为龙。今之安龙县就是这样定名下来的。为了更好的发挥李、孙、刘的作用,永历帝还给予他们大小战事,诛斩封赏、先行后奏之权(《南疆逸史》),贵州开始用大明永历年号。

联闯抗清的策略很快奏效:李定国南出黎平,向湖广挺进,占了宝庆、东安、桂林、梧州、南宁,还进击长沙,兵围吉安,把清廷派来的定南王孔有德,敬谨王尼堪,打得落花流水。李定国还与在沿海一带抗清的郑成功取得联系,设计在广东沿海一线联合作一次较大的行动,李定国先拿下了茂名,可惜郑成功受阻未成大事。孙可望东出镇远,占了湖南的芷江、沅陵等地。刘文秀在川黔一线顶住了清军的进攻。整个抗清形势大有好转。

就在这时,永历帝左右争权内讧,大臣庞天寿、马吉翔心怀鬼胎,与孙可望相互勾结。孙欲挟持永历以制各路兵马,独吞西南,他在贵州大兴土木修造王府,铸造通宝,称帝野心毕露。于是有一班老臣联名写信请李定国回师勤王,信被庞、马二人透出,又被孙的亲信截获。孙可望火冒三丈,立即派亲信郑国带兵到安龙追查,逮捕了参与写信的十八位大臣,严刑审问,但无一人屈服。孙令将吴毓绞死,将张镌、张福禄、全为国凌迟,其余砍头,弃尸三天于城北马场坎,现安龙县有永历亲写的明十八先生成仁处的牌坊,是后来李定国奉永历之命修的,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孙可望杀了18先生后,御史李如月弹劾孙可望擅杀勋将,无人臣礼,永历恐孙杀再多的人,责令打了李如月四十大板。但孙可望知道后极不满意,叫一个名叫张应科的人对李执行剥皮示众,其惨烈状况令人毛骨悚然。屈大钧写的《安龙逸史》有详细述说,鲁迅先生在他的《病后杂谈》中也曾说过。李定国获知孙可望事发,立即回师,两广复为清兵所占。孙可望领兵要挟永历帝交出玉玺,李定国只好奉永历等西走云南。孙可望挥兵追杀,到曲靖时为李定国设计杀败,全军覆没,回到贵阳也站不住脚了,只好东出贵州向湖南清军投降,复引清军杀回贵州,后为清兵所杀。1659年清军大军攻入云南,李定国护送永历帝往滇缅边界逃避,永历帝决心入缅避难而后东山再起,李定国力谏不从。于是李定国在边界打游击,建立了根据地,几次派人接永历等人都被拒绝。

永历帝入缅,随从有1000来人。按缅王要求交出武器后,分水陆两路,水路300多人,陆路700来人。永历帝及诸大臣走水路。陆路由于刀枪弓弩都已交出,一路吃尽苦头。枉死于毒蛇猛兽之口的人很多,病饿而死者亦不计其数,有一些则落入野人部落之手,少数几人躲入岩洞深箐,好些年后才回到云南来,因此陆路没人到达预定的地点——者梗。水路上病死者也不少,到达者在者梗结草棚而居,靠野菜果度日,后又迁至咒水。汉奸吴三桂守云南后,多次派人威胁缅王交出永历帝人马,缅王迫于淫威,在咒水将永历帝的大臣们杀害,只留永历帝父子及十二名宫女(一说24名)押至昆明。咒水之难死者约三百余人,中有大臣42人,有刀砍的,有绳吊的,其过程由一总兵邓凯详细记下。邓凯当时因脚伤躲卧在窝棚里,听到缅人呼喊集中训话,还听到逐棚驱赶打骂之声,深知有变,乃仆伏到一刺蓬内隐蔽下来。杀人之后,缅兵持火逐一焚烧窝棚而去。邓凯拣回一命,几经折磨才返回云南,写出全过程交给后代保存下来,若干年后交给了有关部门,情况得以如实留传。永历帝父子被押到昆明后,吴三桂于大明永历十八年(1662年)四月的一天,将其父子杀害于昆明北金蝉寺前。李定国闻讯后忧愤而自杀殉国于中缅边界。大明王朝至此算是完全覆灭了,永历皇帝既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又是汉民族的最后一位天子。辛亥革命胜利后,蔡锷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金蝉寺建立大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碑高1.96米,宽0.72米,厚0.12米,碑文为正楷书,至今尚存。

据史料记载,汉奸吴三桂杀害永历帝之后,焚尸灭迹,仅将部分骨肉分赐诸将食之,以观诸将之心。焚尸之后用风簸将灰鼓散,叫焚尸扬灰,故至今未发现有永历帝之墓。仅贵州都匀大坪镇有永历帝的衣冠冢。当地扶姓人家说,是他们先人明朝大学士扶纲派人搜集衣冠而葬的,为隐其真,只传是桂王坟,不留碑记。扶纲是因明亡不愿降清而回乡隐居的。帝墓左边是编修涂宏猷的 发冢,右边是节愍侯邬昌期的衣带冢。民国十年都匀县奉令修史,查实桂王坟乃永历墓,才为其树碑立传,省长任可澄、省志总 陈炬、知县窦全曾都为之写了碑记,碑文大明永历皇帝陵几个字,墓碑及碑记是时任四川綦江县县长张瑞徵写的(张系都匀人),还修了些亭阁楹联,帝墓才初显规模。墓高3米、径6米,碑高1.62米,宽0.81米、厚0.13米,碑字阴刻正楷,字笔工整秀丽。涂宏猷和邬昌期二人,是咒水之难42大臣之二,坟比帝坟小得多。笔者曾于1985、1988、1991年三次谒陵,文革中被盗迹象仍清清楚楚,帝坟从前到后挖了一个大坑,碑断为两截仰卧坟前土中。1996年都匀市人民政府公布大明永历皇帝陵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着手修复帝陵。2003年笔者再次瞻仰,状况大为改观,坟用青石砌边,水泥勾缝,碑文由书法家芦如平书写,前边加修了上下山的双向百级石阶,供游人拜谒。

相关参考

明朝历史 南明永历皇帝逃亡缅甸始末过程

顺治十八年七月十八日(1661年8月12日),缅甸国王莽白给逃到缅甸境内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捎来口信,让他明日过河,同饮咒水盟誓,以结友好,朱由榔及一些大臣皆看出其中有诈,但寄人篱下,又不敢不去,只好命

他又是怎么死的? 永历帝朱由榔逃亡缅甸始末

在永历帝简介中提到,永历帝的本名朱由榔,他的父亲是桂王朱常瀛,即明神宗的第七个儿子,封在湖南的衡州,也就是说永历帝是明神宗的亲孙子。在1643年的时候,张献忠攻占了衡州,于是朱常瀛逃到了广西,1645年死在了苍...

流亡缅甸的皇帝是谁?出了名的逃跑皇帝永历帝

大明朝最后的时光,异常狼狈。永历帝流窜逃亡到缅甸,拒绝回国三十多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那段荒唐的岁月。永历十一年(1657年)八月,权臣孙可望自恃兵多将广,在贵阳誓师,欲引兵入云南,妄图取代在云南

流亡缅甸的皇帝是谁?出了名的逃跑皇帝永历帝

大明朝最后的时光,异常狼狈。永历帝流窜逃亡到缅甸,拒绝回国三十多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那段荒唐的岁月。永历十一年(1657年)八月,权臣孙可望自恃兵多将广,在贵阳誓师,欲引兵入云南,妄图取代在云南

历史人物 朱由榔简介 朱由榔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 朱由榔与吴三桂 永历帝朱由榔在缅甸-

  中文名:朱由榔  外文名:Zhuyoulang  国籍: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顺天府  出生日期:1623年  逝世日期:1662年  职业:皇帝www.cha138.com  年号:永历

唐朝历史 李世民因何被称为最能打仗的帝王

李世民因何被称为最能打仗的帝王  唐朝开国君主是高祖李渊,不过打天下的头号功臣是他的次子唐太宗李世民。毛泽东点评历代兵家时,曾对他盛赞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隋末

历史人物 北宋太监童贯因何被封王

童贯(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人,北宋权宦,“六贼”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助蔡京为相,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时称

刘贺究竟因何被废

汉武帝之孙刘贺拥有多重身份,昌邑王、汉废帝、海昏侯,此三头衔虽煊赫无比,却皆与惊险并存。而刘贺,却在三者中随意切换,并且同时保存了富贵与身命,若没有点心机手段,只怕万万不能。然而翻阅《汉书》我们却发现

明朝历史 咒水之难锦衣卫消失

咒水之难的背景咒水之难说得是南明永历帝,逃到缅甸后被缅甸国王要求饮咒水,共同缔结盟约的事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咒水之难”,那么咒水之难的背景是什么呢?1646年末,桂王朱由榔靠自己的努力在广东称了帝

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简介 他最后因何被杀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人,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古人云:“李牧亡,赵国亡。”失去李牧的赵国之苦苦支撑了三个月就被秦国大将王翦所破,也难怪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