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做了和尚的鲁达为何还能那么任性
Posted 水浒传
篇首语:初心不与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水浒传中做了和尚的鲁达为何还能那么任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浒传中做了和尚的鲁达为何还能那么任性
却说鲁达做了和尚,不过仍然我行我素。书中描述:话说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上下肩两个禅和子推他起来,说道:“使不得!既要出家,如何不学坐禅?”智深道:“洒家自睡,干你甚事!”禅和道:“善哉!”智深裸袖道:“团鱼洒家也吃,甚么鳝哉!”禅和子道:“却是苦也!”智深便道:“团鱼大腹,又肥甜了好吃,那得苦也?”上下肩禅和子都不采他,由他自睡了。
次日,要去对长老说知智深如此无礼。首座劝道:“长老说道,他后为正果非凡,我等皆不及他。只是护短。你们且没奈何,休与他一般见识。”禅和子自去了。智深见没人主疮,到晚放翻身体,横罗十字,倒在禅床上睡。夜间鼻如雷响。如要起来净手,大惊小怪,只在佛殿后撒尿撒屎,遍地都是。侍者禀长老说:“智深好生无礼,全没些个出家人体面。丛林中如何安着得此等之人。”长老喝道:“胡说!且看檀越之面,后来必改。”自此无人敢说。
那么鲁达既然做了和尚,为何仍然不改初衷,还是以前的老样子:
其一,自在怪了。昔日鲁达做的是提辖,蒙经略相公提携,到处受到的是别人的吹捧。自然没有太多的顾虑,如今虽然做了和尚,仍然积习难改。
其二,对于赵员外让自己做和尚,打心里不高兴,不过又没有别的路可走,因此郁郁寡欢。
其三,鲁达追求的是内容上的完美,他仗义执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个菩萨级的人物。对于形式倒不在乎,因此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
其四,鲁达平时说话很直率,从来不拐弯抹角,不过就是这些质朴的话,倒也透露出朴素的道理。比如劝人家吃荤,当然在其他和尚眼里有些混帐。
其五,鲁达是个与众不同的和尚,尽管某些行为不检点,不过有大修为。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因此鲁达虽然与众不同,不过在长老眼里这些都是小事,当受到别人中伤的时候,首座劝道:“长老说道,他后为正果非凡,我等皆不及他。只是护短。你们且没奈何,休与他一般见识。”
相关参考
呼延灼和鲁智深都是《水浒传》中功夫了得的人物,呼延灼使的一对水磨八棱金刚鞭,出身武将名门,其祖父是宋朝开国名将呼延赞。鲁智深本名鲁达,外号“花和尚”,因为做过提辖官,所以也被称作“鲁提辖”,其扬名江
呼延灼和鲁智深都是《水浒传》中功夫了得的人物,呼延灼使的一对水磨八棱金刚鞭,出身武将名门,其祖父是宋朝开国名将呼延赞。鲁智深本名鲁达,外号“花和尚”,因为做过提辖官,所以也被称作“鲁提辖”,其扬名江
喜欢鲁达想喝酒那一段,当时鲁达已经当和尚有段日子了,和尚想喝酒,可见不是一般人。书上说:时遇初冬天气,智深久静思动。当日晴朗得好。智深穿了皂布直裰,系了鸦青绦,换了僧鞋,大踏步走出山门来。信步行到半山
水浒里有个人,曾把大英雄鲁达当做奸夫。这是从何说起呢,且看水浒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金翠莲、金老、鲁达三人慢慢地饮酒。将及天晚,只听得楼下打将起来。鲁提辖开窗看时,只见楼下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口时都叫
鲁智深是水浒里的着名人物,身为和尚,他不尊清规戒律。佛法无边,不过在他身上却没有表现,他仍然喝酒吃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甚而至于二龙山落草、梁山落草,成为一个朝廷通缉的罪犯。那么不受约束的花和尚为何是
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好汉鲁智深,他的归宿在何处呢?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鲁智深最后成佛了呢?打辽国回来,宋江带着鲁智深一行人到五台山
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好汉鲁智深,他的归宿在何处呢?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鲁智深最后成佛了呢?打辽国回来,宋江带着鲁智深一行人到五台山
鲁智深无疑是水浒中最受读者喜爱的形象之一,为救金翠莲,三拳打死镇关西,这么一个侠义英雄竟然在五台山出家当和尚?鲁达没有理由出家当和尚,他并没有看破红尘,大宋法律也没有规定出家可以逃避罪责,他的出家让喜
《浅说水浒》第150期(文/焦目)水浒中,108将多是悲剧人物。鲁智深本是关西五路廉访使,后来做了提辖官,最后却杀人做了和尚;武松从起初还是虎英雄武都头,后来却家破人亡,他自己也做了行者;杨志本是殿帅
古代人每每在要干一件大事之前,会给自己找一个完美的借口。这个借口,往往与神明,与上天脱不开关系。特别是起义者,更是要给自己找一个完美的借口,以确定自己所作所为的合法性。毕竟在现在来说是起义,但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