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李鸿章卖官筹集赈灾款
Posted 李鸿章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李鸿章卖官筹集赈灾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李鸿章卖官筹集赈灾款
清朝的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25年,据说有13年水灾,9年旱灾,3年冰雹等其他灾害,可以说是无年不灾,无灾不烈。1870年,李鸿章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直隶河务废弛已久,河务治理工作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之一。
李鸿章设计了一个治理全省河务的蓝图,兴起一个治理河务的高潮,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直隶水旱灾患,但由于资金、吏治以及治河方法等种种原因,直隶水患频繁的局面无法得到根治。
直隶灾害频仍,如同治十年至十三年(1871—1874),李鸿章任直隶总督的第二年,直隶等地大水、永定河连年决口,《申报》称:“该处屡遭饥馑,百姓困苦流亡,不忍耳闻。”水灾刚去,旱灾又来,光绪三年至六年(1876—1879),山西、河南、陕西、直隶(今河北)、山东五省发生特大旱灾,史载饿殍达一千万人以上,被称为古所仅有的“大口奇灾”,以“丁戊奇荒”闻名而载入中国近代灾荒史……人们的生活因灾情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已知河务一时半刻无法根治的李鸿章,开始利用各种赈灾措施赈灾。
譬如设立直隶筹赈局处理赈务,呼吁本省和外省的官绅捐钱捐物。丁戊奇荒时,李鸿章就在天津设立了直隶筹赈局处理赈务,清末政治家、企业家和福利事业家盛宣怀当时以候补道的身份参加该局工作。
盛宣怀在晚年回忆:“光绪四年,河间大灾,赤地千里,天津遍设粥厂,途为之塞,李督派余往视河间,先入献县境,即见饿民扶老携幼,乞食于道,风吹即倒。”灾情之严重不言而喻。当时盛宣怀带头捐款,赢得了李鸿章的首肯。(《盛档·义赈源起》。)在李鸿章的号召下,慈善机构渐渐多起来,譬如同年,盛宣怀也在天津创设了慈善机构广仁堂。广仁堂在盛宣怀以后数十年的赈灾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李鸿章还向清廷申请援照旧例开办赈捐,即谁捐了赈灾款,按规定便可得到一官半职。说白了就是卖官筹集赈灾款。
卖官买官本是封建王朝吏治的“毒瘤”,李鸿章连这种无异于“饮鸩止渴”的筹款赈灾方法也使出来,可见当时的无奈。
但是,尽管赈灾活动本身是以缓解灾情、纾解民困、恢复生产、缓和社会矛盾为目的,而且确也起了积极作用,是种“义举”,是项“善事”,但是也不排除一些人的别有用心,比如借赈灾以敛财,贪污钱粮,中饱私囊等,在当时一点也不罕见。所以,不管动机如何,卖官筹集赈灾款都是补偏救弊之策,起不到根治灾情的作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为了筹集赈灾款,李鸿章甚至不允许酿酒,以省粮济民。当时直隶北部的烧锅酒业较为发达,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用来酿酒。在灾情频发的情况下,李鸿章奏请暂停了烧锅酒业。
李鸿章任直隶总督25年间,灾患虽未得到完全根治,但李鸿章在近代赈灾、慈善事业上的开拓工作是值得后人肯定的。
李鸿章
相关参考
和珅去赈灾,往粮食里掺沙子,纪晓岚很愤怒,乾隆和百姓却很开心,究竟是为何
和珅,中国古代有名的大贪官,依仗着乾隆帝的宠信,开启了无人能及的贪污模式。为官二十多年间,和珅为了敛财,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是公开卖官。据清史记载,和珅共贪污超过10亿两白银,加上其他古玩、字画等
历史秘闻 和珅去赈灾,往粮食里掺沙子,纪晓岚很愤怒,乾隆和百姓却很开心,究竟是为何
和珅,中国古代有名的大贪官,依仗着乾隆帝的宠信,开启了无人能及的贪污模式。为官二十多年间,和珅为了敛财,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是公开卖官。据清史记载,和珅共贪污超过10亿两白银,加上其他古玩、字画等
卖官鬻爵,这个事情在古代常见。但是真正由皇帝出面,国家公开卖官,明码标价,应当还要算从汉灵帝时期起。在他之前,卖官鬻爵都是私底下的交易,价格不定。 汉灵帝是东汉有名的昏君,不是他不聪明,而是因为
无论在哪个朝代,最消耗资源的都是战争;尤其是在古代,每当有战事兴起,都意味着无数钱粮人口都将被消耗掉。放眼三国时代,为了筹集军费,许多诸侯也是各显神通。如公孙瓒等人,是通过暴力直接掠夺财富;而表面仁义
在历史长河中,曹操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大家想必都对曹操这个人有所了解,作为三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他肯定由他的过人之处。曹魏国作为三国时期军事最强大的国家他
在历史长河中,曹操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大家想必都对曹操这个人有所了解,作为三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他肯定由他的过人之处。曹魏国作为三国时期军事最强大的国家他
根据周枕琴(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军需署长)孙子周宏涛的说法,辛亥革命之后,因为革命经费十分困难,孙中山命令党内同志在上海筹设证券物品交易所。照陈果夫的说法,1920年秋天,孙中山命令中华革命党同志在
官职者,国家之名器也。历史上的那些腐败王朝,大都存在买官卖官的现象。但即便是很腐败的朝廷,在卖官时也是遮遮掩掩,巧立名目操作之。然而,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却将卖官行为推向了极致:不仅堂而皇之地专门开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提及“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故事,涉及兵法韬略、政治权谋等方方面面,至今依然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中国的卖官鬻爵始于秦始皇,当时蝗灾大疫,皇府准许百姓交纳粟米千石者晋爵位一级。汉文帝时也卖过官爵,目的也是为了刺激农业生产,解决财政危机。汉灵帝的卖官,绝非为了江山社稷,而是饱一人之私囊。皇帝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