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开国上将李达与夫人张乃一的一世情缘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开国上将李达与夫人张乃一的一世情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开国上将李达与夫人张乃一的一世情缘
李达,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李达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兼云南军区司令员。1953年,李达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不到社会主义我不结婚”
在张乃一的一生中得到许多种评价,“有头脑的女孩”,是第一个评价,是由她的兄长给予的。
张乃一是张家3个儿子和6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位。她出生时,其大哥也生了一个女孩。张乃一的父亲张之慎是个开明的绅士。张乃一7岁时就被送进了私塾学习,正是这一开明的决定,使张乃一变成了一个独特的女性。11岁时,张乃一进入实行新式教育的县立高小。
高小毕业后,张乃一考入了省城开封女子中学新科。第二年,张乃一的父亲病逝,在兄长的要求下,她在家守孝两年。当她得知与她年龄相仿的侄女被常讲女孩子念书无益的大哥偷偷送到开封念书时,她给3位兄长写了一封“请愿信”:当今社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一个人若是不思进取不念书,没有知识没有本领,就必然会成为一块可怜又可悲的弱肉。妹妹无别愿,只求兄长们念手足之情,放我到开封求学。
看到这封恳切而又独特的信,3位兄长着实吃了一惊。他们评价说:“六妹是个有头脑的人,是块读书能做事情的材料。可惜了妹妹,要是个弟弟就好了。”尽管这样,3位兄长还是把她送到开封继续完成学业。
在女子中学读高二时,张乃一在校图书馆借到了德国社会主义活动家倍倍尔写的《妇女与社会》一书,书中分析了妇女受压迫的社会根源,其观点深深触动了张乃一,她开始用新的眼光看待中国妇女解放的问题。恰在此时,身为家长的长兄来到开封,要给她介绍一个对象,张乃一立即表示反对。她说:“我要到社会主义实现了再结婚,不到社会主义我不结婚。”
1938年底,张乃一到达延安,在中央组织部训练班学习。一次,陈云给大家作报告,在报告中,陈云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妇女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精神的必要,希望女同志增强事业心,不要刚到一个稳定点的地方就急着找对象结婚。联想到《妇女与社会》的观点,张乃一认为陈云的话非常有道理。她更不愿意草率行事,遇不见真正心心相印的、可依赖的"白马王子"就宁可不嫁。正是这“两不结婚”,让张乃一一直到30多岁了还是独身一人,但爱神仍不时地光顾于她。
用真情攻破“马其诺防线”
在延安,张乃一在感情和婚姻上的态度,使她有了一个绰号:“马其诺防线”。
当时延安男同志比女同志多,像张乃一这样的女性倍受瞩目。其间,有许多热心的人为她“拉线”,也有许多人毛遂自荐,写信、赠诗,有的甚至主动找上门来,但张乃一始终没有动过心。
一次,在党校学习的陈赓碰到张乃一,见周围没有人,便用英语说:“我可以帮你介绍。”张乃一假装没听懂。还有一次,一位和张乃一一同被打成“特务”的男同志找到张乃一,坦率地表明了心迹:“我看我俩挺合适,都是"特务",谁也用不着嫌弃谁。”但张乃一却回答:“我可不是特务。”逐渐地,张乃一有了一个绰号“马其诺防线”。她明白这一外号的含义,但并不介意,只是一笑了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张乃一被安排到解放区太行根据地工作。张乃一刚到涉县,从延安路过太行去华北的平杰三就给时任军区参谋长的李达通了消息。原来,李达参谋长同前妻齐珂离婚一年多了,过着带孩子的单身汉生活。许多同志都感到李达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都在帮他物色合适的对象。
平杰三在延安党校学习时就认识了张乃一。他告诉李达,从延安来了两位女同志,都没结婚。一个长得很漂亮,另一个模样中等,但人老实。他问李达:“你自己说,给你介绍哪一个?”李达毫不犹豫地说:“我要老实的。”于是平杰三就给李达介绍了张乃一的很多情况。时任太行军区政委的李雪峰也很关心李达的婚姻问题,知道李达的意向后,他给李达写了一封信:“张乃一这个同志各个方面都很好。”刘伯承、邓小平也看了信,邓小平说:“我看行。”事情就这样定下了,但李达能否突破“马其诺防线”呢?
张乃一到根据地没有几天,被有意安排到司令部,这之后20多天的时间里,李达白天忙工作,晚上就和张乃一拉家常,从身世、经历到工作、学习,无话不谈。张乃一开始觉察到李达的心思,通过这些天的倾心交谈,她对李达有了初步的了解,李达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心动了,她意识到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打开了她的防线。一天,李达开始谈起自己家庭的变故:他离婚一年多了,想找一个女同志做伴侣。听到这些,张乃一埋下头没有说话,李达开始试探地问:“延安的男同志比女同志多,你为什么没结婚成家呢?”张乃一抬起头响亮地说:“我早年曾经立下誓言,不到社会主义我不结婚。在延安我拒绝过不少人,为此还得了一个绰号"马其诺防线"。”
李达望着张乃一真诚地说:“如今日本鬼子已经投降,抗战胜利了。再说,马其诺防线并不是不能攻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不就被攻下来了吗?你现在可以考虑成家了。”张乃一被这直率的回答弄得脸“唰”一下红了。沉默片刻,张乃一讲出了心里话:“我现在是可以考虑成家了,但我已32岁了,我要找一个实在人,可依赖的人,不会离开我的人。”李达理解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晚上,李达仍同往常一样来到了张乃一住的屋子,一进门就红着脸说:“我反复想过了,咱们结婚吧!”张乃一犹豫着说:“我们才相识20多天,还是再增加一些了解吧。”李达听到这话,急促地说:“这20多天来,我们不是天天在相互了解吗?我觉得我已经很了解你了。你是一个很好的女同志,正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伴侣,对我的情况,你还想了解什么?提出来,我全告诉你。”
望着李达质朴的面容,回忆相处的日子,张乃一突然感到,他正是自己要寻找的“白马王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绝不会离她而去。张乃一终于点了点头,有力地说:“好吧,我同意了,我们结婚吧!”
婚礼日期定在1945年12月14日,这是李达选的。当张乃一问李达选这一天的原因时,李达说:“1931年12月14日,我加入了红军,这一天是我从旧军队军人变成红军战士的日子,也是我新生的日子,有纪念意义。”
情缘夫人开国上将
相关参考
毛泽东和李达,都是湖湘孕育出来的历史巨人。他们是同乡,他们是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他们共同经历了摧毁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革命,他们的一生都充满了坎坷和传奇色彩,表现出十分突出的个人性格
毛泽东和李达,都是湖湘孕育出来的历史巨人。他们是同乡,他们是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他们共同经历了摧毁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革命,他们的一生都充满了坎坷和传奇色彩,表现出十分突出的个人性格
在新中国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军中,上将王平、中将王宗槐、少将易耀彩,他们的夫人分别是范家三姐妹:大姐范景新、二姐范景明以及叔伯妹妹范景阳。他们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以坚毅、勇敢和忠贞,谱写了战火中的感人恋
李达同志是宁都起义的惟一老上将,曾在刘、邓麾下13年,先后辅佐过贺龙、刘伯承、陈毅、徐向前、彭德怀、叶剑英六位元帅达30年之久,是累计任职时间最长的参谋长,这在我军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李达同志戎马一生
说起我军的“参谋长”,大家都会脱口而出这样几个名字:刘伯承、叶剑英、左权、李达、刘亚楼……>要说谁是其中最牛的参谋长,恐怕还要数李达。>>李达似乎天生就是干参谋长的,早在国民革命军时就是参谋,参加红军
核心提示:他曾经辅佐过五位共和国元帅,是中国建军史上辅佐元帅最多的参谋长;他足智多谋,战功显赫,有着超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导才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屡建功勋。他就是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李达。李达资料图
1955年开国上将排名:1、萧克。2、李达。3、张宗逊。4、李克农。5、王震。6、许世友。7、彭绍辉。8、张爱萍。9、杨成武。10、韩先楚。11、李涛。12、傅秋涛。13、王平。14、吕正操。15、傅
核心提示:他是我们军中唯一一个能够担任参谋长职务长达四十年之久的人,更是唯一一个在抗战时期可以调动美军飞机的人,因为他卓越的分析推理和惊人的方向感更是拥有“活地图”和“诸葛先生”的美誉。李达资料图本文
核心提示:发言中,他(刘伯承)诚恳地点出了杨得志、张爱萍、萧克、萧华、邓华、李达、叶飞等10个人的名字,希望他们都能来战役系学习。刘伯承资料图本文摘自:环球网,作者:林瑞华,原题:刘伯承元帅曾点名要哪
历史秘闻 1954年刘伯承元帅点名要哪10位开国上将学习战争
核心提示:发言中,他(刘伯承)诚恳地点出了杨得志、张爱萍、萧克、萧华、邓华、李达、叶飞等10个人的名字,希望他们都能来战役系学习。刘伯承资料图本文摘自:环球网,作者:林瑞华,原题:刘伯承元帅曾点名要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