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隋炀帝修大运河的故事
Posted 运河
篇首语:我会努力奋斗直到亮瞎你们的双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隋炀帝修大运河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隋炀帝修大运河的故事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第二个儿子,以“暴君”之称在历史上留下了臭名。 隋文帝对子女要求很严,当他发现太子杨勇生活奢侈,喜欢讲排场,就教训道:“从古到今,生活奢侈的帝王,没有一个能够坐长龙椅的。你是太子,怎么能不注意节俭呢!” 当时身为晋王的杨广,摸清了父亲的心思,表面上装得非常老实,孝顺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而且特别节俭、朴素,骗取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信任。隋文帝把杨勇的太子名分废了,改立杨广为太子。后来他发现杨广是个品质恶劣的人,想把杨勇召回,但为时已晚。杨广谋刺了六十三岁卧病在床的隋文帝,夺取了皇位。 隋炀帝当上皇帝才四个月,就下令迁都洛阳。当时征发了几十万民工挖长堑(壕沟),从山西龙门(在今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挖起,最后到上洛(今陕西商县),与关中连接,全长数千里,作为新建京城的屏障。 营建洛阳东都的工程开始后,每个月要使用二百万民工。造宫殿选用的一流的木材石料,都是从长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地区运来的,限于当时的运载条件,一根巨形柱子就得上千人来拉。在洛阳西面,造了一座名叫“西苑”的大花园,方圆达二百里,专供隋炀帝玩赏。西苑南半边开了五个湖,湖里有龙舟凤船在荡漾,岸边都栽满了桃花、柳树,湖旁筑了几条长堤,堤上每隔百步就有一处亭榭;西苑北半边造了一个“海”,“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建有精致的亭台楼阁,有一条渠把这个“海”与五湖相通。隋炀帝还造了四十多所离宫别馆,在全国各地搜求嘉木异草、奇材怪石,以供自己寻欢作乐。 为了控制全国,并使江南的物资能较方便地运到北方来,同时自己又能轻松地到各地游玩,隋炀帝修通了五千余里的大运河。修运河分几个步骤:先从洛阳西苑到淮河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开通了一条叫“通济渠”的运河,即从洛阳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引黄河水入淮河;再从山阳到江都(今江苏扬州),疏通并凿深、加宽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的一条叫“邗(hán)沟”的运河,即将淮河和长江连接了起来。这样一来,从洛阳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十分便利了。此后,又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到涿郡(今北京),开通一条叫“永济渠”的运河;接着,从江都对面的京口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开通一条叫“江南河”的运河。这四条运河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都城和富饶的河北、江南的联系,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 隋炀帝在位十四年,四出巡游就达十一年。有了运河,他光江都就巡游了三次,为此建造了龙舟及各种各样的船只数万艘。一路上,隋炀帝和萧皇后分别乘着两艘四层高的大龙船,船上装饰得像宫殿一样金碧辉煌;接着是皇妃宫女、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分乘几千艘彩船;最后是卫兵乘的及装载后勤物品的几千艘大船。这庞大的船队在运河里排开,前后竟有二百里长。 八万多个民工,专门为船队拉纤。船队在运河里行驶,岸边有骑兵护送;船队停下来,当地的州县官员就逼着百姓办酒席“献食”。 隋炀帝还从陆路到北方去巡游,为此开凿了数千里驰道(供国君车马行驶的大道)。为了自己的安全,隋炀帝征发一百万民工修筑长城,在五十万将士的护卫下在北方边境巡行了一圈。 隋炀帝好大喜功,曾对西部和北方边境的突厥、吐谷浑等族发动进攻;多次发动对高丽(今朝鲜)的战争,如在公元612年第一次对高丽的战争中,动用军队一百十三余万人,民工三百多万人,运送军需的舟车连接起来长达千余里,战士、民工又苦又累,许多人病死在路旁,而战争却是以惨败告终。 隋炀帝即位时,正是隋朝蒸蒸日上之际。隋炀帝妒贤嫉能,滥杀无辜,每年都要役使几百万民工,人民不堪负担,只有起来反抗了。隋炀帝的倒行逆施,很快就将隋王朝葬送掉,自己也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杀死。炀帝
相关参考
死亡可以使人的品行赤条条地暴露出来,人生的最后一道门槛,也是最难应付的一道考题。老百姓的生死在文化意义上无关大局,不过是与蝼蚁同腐、与草木同朽;而大人物们——尤其是帝王君主,直接参与着当代历史的进程,
隋炀帝杨广,不用多说,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对后世影响颇大,然而穷兵黩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
隋炀帝杨广,不用多说,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对后世影响颇大,然而穷兵黩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
隋炀帝杨广,不用多说,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对后世影响颇大,然而穷兵黩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
隋炀帝杨广,不用多说,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对后世影响颇大,然而穷兵黩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
历史人物 为什么唐朝远征高句丽使得唐朝越来越强大,而隋炀帝却使国家灭亡
说起来隋炀帝,历史上就是各种荒淫无度,什么窥伺自己嫂子的美貌啦,为了皇位害死自己老爹和大哥啦,为了到扬州玩每年征发民夫修大运河啦,穷兵黩武啦。。。。。。各种罪名使劲儿往他头上扣,反正就是个大昏君。>>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三征高丽与修大运河带来的繁重徭役和赋税,让中原地区的农民率先揭竿而起,当时最有名、甚至可以说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就是瓦岗军。当时的瓦岗军汇聚了后世可知的诸多名将,如徐茂公、程咬金、单
在元代,忽必烈把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修在了今天的积水潭,而这座万宁桥正是京杭大运河最北边的一个闸口,进入北京皇城的漕运船只必须通过这里。复古摇橹船一字排开,在什刹海水面浩荡前行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都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都说内城唯一的开放水面——什刹海,是咱北京多情善睐的眼波,而今,它多情之外又添了厚重。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终点,什刹海地区深厚的漕运文化正原址复活:按《清明上河图》复原的摇橹船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都说内城唯一的开放水面——什刹海,是咱北京多情善睐的眼波,而今,它多情之外又添了厚重。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终点,什刹海地区深厚的漕运文化正原址复活:按《清明上河图》复原的摇橹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