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北宋鲜为人知的抗金名将,在敌后坚守城池3年
Posted 知府
篇首语: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北宋鲜为人知的抗金名将,在敌后坚守城池3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北宋鲜为人知的抗金名将,在敌后坚守城池3年
北宋末年,金太宗完颜晟(吴乞买)发动侵略战争,大举南下攻宋,宋朝皇帝虽然昏庸无能,但多个地方的军民却在地方官和将领的带领下,与金兵浴血奋战,保卫家园,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悲壮乐章,其中,河北中山府(今河北定州)军民更是在知府率领下于敌后坚守了三年,成为插入金国后方的一把利剑,使其无法倾尽全力南下。>这位知府是何许人?为何能在敌后坚持三年呢?>中山知府名叫陈遘(gòu),字亨伯,零陵人(今湖南永州),进士及第后被朝廷授予莘县知县,政绩斐然,陆续担任广西转运判官、商州知州、淮南转运使、河间府知府等职。>宋朝官员形象>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一月,金国第一次大举南下侵宋,金军东路军主帅完颜宗望(斡离不)绕过攻不下的城池,直奔都城汴梁而去,河间府这一次没有遭到战火。>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东路金兵多次进攻汴梁被挫败,完颜宗望意识到无力独自破城,,就派人与宋钦宗议和,并开出议和条件:>1,宋朝赔偿金国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等各万匹、绢帛百万匹;>2,宋朝割让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中山府、河间府(今河北河间)三镇给金国;>3,宋朝以亲王、宰相入金营作人质。>宋钦宗同意金国条件,东路军得到首付的20万两黄金、400万两白银后撤军北还。>宋朝使者拿着皇帝的割地诏书到三镇宣读,遭到三镇官员的抵制,金国见三镇不肯投降,就命令回师的东路军主帅完颜宗望猛攻中山、河间,西路军主帅完颜宗翰(粘罕)继续围攻太原。> >金军形象>陈遘率领河间军民顽强抵抗,多次击败攻城金兵,同时,金兵在中山府也遭到知府詹度的抗击,作战不利,只好撤兵而去。>詹度守城有功,被朝廷调任荊湖南路制置使,中山知府一职由陈遘接任,同时,宋钦宗任命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陈遘为兵马元帅,加授资政殿学士,光禄大夫,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九月,金兵攻破坚守九个月的太原后,第二次大举南下侵宋,陈遘率领中山军民坚守,金兵东路军依然无法攻克,遂留下部分人马围攻,主力直扑汴梁,这一次,东、西两路金兵会师,攻破汴梁外城,宋钦宗入金营议和被扣。>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一同被掳走的人员超过10万,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金兵押解徽、钦二帝北上,经过中山府时,金人胁迫宋钦宗派光禄卿陈适(陈遘弟)到城下宣读“谕旨”,诏令陈遘立即开城投降。>陈遘站在城墙上对弟弟说道:“皇上受辱,臣子应该以死捍卫!我们兄弟二人平常都以重视名声和道义自居,难道今天要出卖国家,给金人当囚徒吗?”(吾兄弟平居以名义自处,宁当卖国家为囚孥乎?)>陈适哭着说:“兄长只要尽力守城就好,不用担心我的安危!”(兄但尽力,勿以弟为念)>金人见陈遘不肯投降,恼羞成怒,继续围攻中山府。>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改元建炎。应天府原名宋州,北周时期,赵匡胤曾于此担任归德军节度使,皇袍加身之后,把宋州视为“龙兴之地”,名字不仅被用作国号,还升格为南京应天府。> >陈遘世系>陈遘在中山府望眼欲穿,盼望着宋高宗能派军队增援,解中山、河间之围,但赵构却一路南逃,先跑到扬州,后渡过长江到杭州,并没有收复失地之意。>到了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九月,河东、河北除了中山、河间仍在坚守外,其余州县,全部沦陷!>建炎二年,河间府被金兵攻破,陈遘调到中山府后,新任河间知府姓名不详,但这位新知府率领全城军民同仇敌忾,整整抗击了金兵两年,同样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河间失守后,中山府成为敌后孤城。(唯中山屹立不降)>陈遘在金兵的重重围困之下,一直坚持到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此时,距离金兵围城,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朝廷没有派来一个援兵,也没有支援一粒粮食。>中山府的粮食早就吃光了,宋军人人羸弱,手脚无力,握不住武器,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将领动摇了,陈遘命令部下总管集合城内率领所有士兵准备与敌人决战,但总管却抗命不从,陈遘只好将其处死,再派一名叫沙振的将领去,沙振一直以骁勇而闻名,但这次竟然也推辞,陈遘坚持派他前往。(总管辞,遂斩以徇)>沙振非常恼火但又很害怕,就产生了杀害陈遘的想法,在身上暗藏利刃进入其府,在厅堂上杀害了陈遘,又接连杀死其子陈锡和奴仆妻妾等共十七人,陈遘的长子陈钜在淮南任职,幸免于难。(遂害遘于堂,及其子锡并仆妾十七人)>陈遘遇害后,城内宋军失去主心骨,有人开门投降,金人终于进入了中山府,看到陈遘的尸体后,金人感慨的说:“这真是南朝的忠臣啊!”于是命人收敛陈遘的尸首葬在铁柱寺。(金人入见其尸曰:“南朝忠臣也”。)>陈遘的弟弟陈适被金人掳往北方十年后,死于云中(今山西大同)。相关参考
吴玠简介:北宋枭雄吴玠独守大散关的抗金名将 吴玠(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
吴玠(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
吴玠(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
吴玠(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
吴玠(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
(1093—1139)南宋抗金。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
吴d(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
历史人物 此人乃抗金名将,大大小小200余胜,皇帝听他打胜仗高兴的睡不着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南侵,很多的宋朝的官员和将领,坚守城池,抵御入侵,其中为国捐躯者也不乏其人,陕州知州李彦仙,在收复陕州后,坚守该城一年多,大小二百余战,将金兵牢牢的阻挡在城下,无法西进,陕州保卫战也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生于公元1083年,去世于公元1140年,是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的抗金名臣和民族英雄。 李纲自祖父时迁居到江苏无锡,父亲为北宋龙图阁待制。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生于公元1083年,去世于公元1140年,是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的抗金名臣和民族英雄。 李纲自祖父时迁居到江苏无锡,父亲为北宋龙图阁待制。出生在这样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