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刘禅真的是扶不起来吗
Posted 阿斗
篇首语: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阿斗”刘禅真的是扶不起来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阿斗”刘禅真的是扶不起来吗
刘禅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小名阿斗,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刘禅继承事业成为了蜀国的皇帝。刘禅刚刚登上王位的时候,有诸葛亮等人的尽心辅佐,在诸葛亮等人相继辞世后,蜀国也渐趋衰落。后来,魏军攻入蜀国,刘禅很快选择了投降,被俘虏到洛阳,沉迷于声乐,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乐不思蜀的笑谈。
刘禅留给后人的印象,一直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能力,又没心没肺的昏君,甚至还有人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可是要知道,刘禅在位41年,可以算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了;况且诸葛亮死后,刘禅仍坚守宝座长达29年,如果刘禅真的是位庸人,又怎么可能将蜀国维持这么久呢?
探寻刘禅年轻时的经历其实就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在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曾说道: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意思是诸葛亮曾向一位射君赞叹过刘禅的聪颖,要知道诸葛亮绝不是阿谀奉承之人,不会随意妄评的。在诸葛亮本人的《与杜微书》中也出现过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的称赞之语。看来,在丞相诸葛亮看来,刘禅并不是庸辈。后来刘禅登上王位,虽然先后有诸葛亮、蒋琬、费t、姜维等人辅佐,但他本人的能力也在《三国志》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例如在诸葛亮一意孤行坚持北伐的时候,刘禅适时规劝道: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但在诸葛亮坚持北伐,并且战事已经议定的情况下,刘禅也没有做过多阻拦,这样的做法保持住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应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后来诸葛亮病逝,刘禅也迅速废除了丞相制度,将相权一分为二,这种明智之举又岂是庸人所能做到的?
至于魏军攻城,刘禅选择投降,虽然背上了叛国的骂名,但他却保住了蜀国百姓的性命,使他们免于战争的折磨;后来在洛阳乐不思蜀,不也使司马昭打消了杀害刘禅和他的众多家属的念头吗?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隐藏在其中的,才是刘禅真正的爱蜀之心。如此说来,扶不起的阿斗用来形容他真的太不妥当了。
刘禅继位初期,按照刘备遗命,将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t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蒋琬、费t之后,姜维执政,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但在诸葛亮等
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蜀国逐渐衰败。后魏朝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几年后去世。
历史秘闻 阿斗真的是扶不起来的皇帝吗
阿斗小时候曾两次遇险,要不是常山赵子龙两次冒死相救,很可能就夭折在乱军之中了。阿斗是刘禅的小名,他是刘备的大儿子,后来的蜀汉后主。当人们评价一个人很傻、很自甘堕落的时候,就会说是“扶不起的阿斗”,阿斗真的是这样傻、这样昏聩吗?不见得!
古人一般都把嫡长子为第一继承人,当年刘备称帝的时候,就封刘禅为皇太子了。先主刘备被东吴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而回,郁积成疾,自知大限将至,在白帝城托孤,恳请诸葛亮辅辅佐幼主刘禅。
公元223年,十七岁的刘禅在成都登基,大赦天下。其实在确定阿斗为蜀国太子之后,刘备就把阿斗当国君来培养,文治武功,一样都没有落下。名满天下的卧龙诸葛亮亲自教学,阿斗的待遇天下少有,没有比这更好的条件了。诸葛亮对阿斗的中肯评价是:“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在相父辅政的时代,阿斗也是正襟危坐,指点江山社稷,蜀国进入最强时代,多次北伐曹魏政权。诸葛亮死前提拔有真本事的文臣武将在后主身边,也曾苦口婆心的要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可阿斗在孔明去世后,玩性就释放出来了,非常喜欢很早就跟随他的宦官黄皓。由于有忠臣董允、陈祗的压制,黄皓只能当个小官,一直起不来,也不敢造次。
姜维(孔明指定继承人)北伐的时候,魏国快扛不住了,就开始采用离间计。他们派人秘密入蜀,以重金贿赂黄皓,之后黄皓就在后主耳边嚼舌根,说姜维的坏话。结果姜维被后主召回,北伐大好形势毁于一旦,姜维肺都快气炸了,他上书后主杀掉黄皓,刘禅则认为黄皓只是一个小人而已,而且他也舍不得杀(之后就不了了之)。
当诸葛亮提拔上的董允、陈祗都死去后,没人压制的宦官在拍足刘禅的马屁后,扶摇直上,居然掌握了蜀汉内政大权。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阿斗玩心很大,爱听马屁(关键是中听不中用)。黄皓总揽朝政后,蜀国开始快速走下坡路了,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糊弄后主。很多人也是敢怒不敢言(黄皓是后主身边大红人,官又大,谁敢惹),唯一敢跟黄皓抗衡的姜维一直在外地领兵打仗,鞭长莫及。
公元263年,姜维听闻钟会跑来关中治军,猜测一定没有安什么好心。他上书请求后主调兵布放,被黄皓所阻,黄皓信奉玄术,对刘禅说敌人不会到来,阿斗听了就没有下令发兵。姜维再上表,全被黄皓秘密压了下来,风雨欲来,满朝文武几乎无人知晓!
同样是公元263年,邓艾率领大军占领成都,蜀国亡。后主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满朝文武跟着他迁往洛阳居住。作为亡国之君,阿斗活得多少有些不光彩,可刘禅也没有自我一刀了断的勇气。只能讲刘禅在大趋势下,明哲保身,保全了百姓,少死了很多人。这种做法不值得称赞,可也不好指责什么。
阿斗最多是一个可以守成的帝王,而不是开疆扩土的的豪雄霸主,更不是中兴之君。可当时天下三分,割据势力依然存在,哪一方都想吞并对方,蜀国在诸葛孔明过世后,第一个被灭国了。
刘禅的决策不足够明智,用人偏离了诸葛亮的忠告,用小人居高位,国家焉能不亡!可从个人来讲,阿斗17岁登大宝,64岁病逝于洛阳,一生欢乐,人生过得还行。阿斗志向雄心并不高,所以适应能力比较强吧。你怎么看呢?
最后说说黄皓,在蜀国破国后,他被抓起来准备砍头的,由于贿赂了邓艾手下的多员大奖,侥幸不死。可是,司马昭最看不起这样欺上瞒下、祸国殃民的人,就下令把他凌迟处死了。
相关参考
阿斗小时候曾两次遇险,要不是常山赵子龙两次冒死相救,很可能就夭折在乱军之中了。阿斗是刘禅的小名,他是刘备的大儿子,后来的蜀汉后主。当人们评价一个人很傻、很自甘堕落的时候,就会说是“扶不起的阿斗”,阿斗
阿斗小时候曾两次遇险,要不是常山赵子龙两次冒死相救,很可能就夭折在乱军之中了。阿斗是刘禅的小名,他是刘备的大儿子,后来的蜀汉后主。当人们评价一个人很傻、很自甘堕落的时候,就会说是“扶不起的阿斗”,阿斗
汉昭烈帝刘备开创了蜀汉江山,虽然最后仍被曹魏所灭,但他仍不失为一代英杰。但是,英明的刘备偏偏生了一个不中用的儿子,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刘禅,刘备开创的蜀汉江山最后更是葬送在刘禅手中。但凡一提到刘禅,我们都
刘禅一直给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而刘禅也被称为是扶不起的阿斗,就连刘备都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可辅佐,诸葛亮可以自行代替刘禅的位置。不过历史上真实的刘禅真的这么不济么?其实刘禅在位权利也相当于是被架空
刘禅大家都知道,刘备的儿子,蜀国后来的君主,“乐不思蜀”也是由他引出来的。后世都觉得他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上都把他写成了一个昏庸的亡国之君。后来还有一句话叫:“扶不起的阿
刘禅,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眼中那个无能又愚蠢的皇帝,很多人对于刘禅就只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扶不起来”,主要还是因为刘禅做了一些实在是让人笑话的事情。只不过,我们再说刘禅扶不起来的时候,却从来没有人说其他
刘禅大家都知道,刘备的儿子,蜀国后来的君主,“乐不思蜀”也是由他引出来的。后世都觉得他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上都把他写成了一个昏庸的亡国之君。后来还有一句话叫:“扶不起的阿
世人都讥讽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的阿斗,刘禅一直背着昏庸无能、玩物丧志的头衔。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不知道寒了多少读者的心。真实的刘禅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他真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皇帝吗?刘禅,蜀
世人都讥讽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的阿斗,刘禅一直背着昏庸无能、玩物丧志的头衔。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不知道寒了多少读者的心。真实的刘禅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他真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皇帝吗?刘禅,蜀...
为什么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他是怎么死的? 刘禅是刘皇叔刘备的宝贝儿子。当年赵云死里逃生当阳长坂坡救的就是这个小娃娃,后来在江上又救了一次。后来夷陵之战蜀汉失败后,刘备去世,刘禅继承大统。在位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