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朱元璋升任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Posted 丞相
篇首语: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朱元璋升任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朱元璋升任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处州的攻占,标志着浙东战争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也是他发动地区性统一战争的胜利。人们常说:好事成双。这不,就在浙东战场攻占处州的捷报到达之前的龙凤五年(1359)五月,“老领导”宋小明王颁发诏谕,擢升朱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也就是说尽管当时朱元璋雄踞一方,且不断地发威动武,甚至还蚕食鲸吞浙东地区,但他的公开名分却是小明王龙凤政权下江南行省的最高行政领导、一把手。宁愿做人“小”,与一开始就公开称王的浅薄政敌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相比,这位从淮西一路杀过来的红巾军分支领袖倒不是自身具有多么高尚的优秀品质和深厚学养,而是他在韬光养晦,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利益和实现更加宏远的目标,那就是重建中华传统大一统帝国,做天下第一人。这样的情结早在淮西起兵不久的朱元璋心里就已经朦胧拥有。随着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它变得愈发强烈,冯国用、李善长、陶安、叶兑、唐仲实直至朱升,他们都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为朱氏江山统一事业做了指引,也让原本半文盲的朱重八充分领悟到了知识与知识分子的重要了。当大将胡大海带了婺州名士儒士许瑗来见时,朱元璋高兴地叫了起来:“我取天下,正要读书人!”相关参考
湖广全称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是元朝设立的一级行政区,包含今天的部分湖南、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以及广东地区,实际上要比如今的湖南、湖北省都大得多。不过到了清朝,湖广被分成了今天的湖南和湖北,究竟湖广为什
一、浙江古代名字为江浙行省。元置浙江等处行中书省,为省级行政区划的开始。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亡宋,立两浙都督府于杭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治此,改名江浙行省。元末,方国珍
(1314—1390),。字百室,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拜右相国。洪武初任左,封韩国公。四年致仕。十年覆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
明朝最大的官是什么?最大的不止是首辅! 明代的官制,一开端是因循唐宋的轨制的,设有丞相称职。厥后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为了子孙后代思索,将丞相给撤了,将中书省的权利发出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章亚军明朝皇权之所以如此专制,很大程度上在于皇帝之下再无统一的行政权力机构,也没有集权力于一身的丞相一职。>图1朱元璋剧照>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以后,朱元璋认为中书省
李标洪武六年(1373),中书省丞相胡惟庸专权案之后,使朱元璋下了废除丞相的决心,到明成祖朱棣时,开始让殿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这些人在内廷办事,常侍天子于殿阁之下,人们避宰相之名,称之为“内阁”,阁臣虽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章亚军明朝皇权之所以如此专制,很大程度上在于皇帝之下再无统一的行政权力机构,也没有集权力于一身的丞相一职。>图1朱元璋剧照>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以后,朱元璋认为中书省
明朝建立之初,基本上沿用了前朝的制度,设置了中书省,徐达和李善长分别为左右丞相,位居百官之首。丞相虽然由朱元璋亲自任命,但由于武将出身的徐达,是个难得的统帅,但对于朝廷事务却不擅长,中书省的大权逐渐被
胡惟庸,汉族,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也是史上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在朱元璋征战天下的时候就追随朱元璋,在其手下做事。 洪武三年,胡惟庸凭借多年功绩终于进入中书省,担任参知政事一职,也就是副丞相
胡惟庸,汉族,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也是史上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在朱元璋征战天下的时候就追随朱元璋,在其手下做事。 洪武三年,胡惟庸凭借多年功绩终于进入中书省,担任参知政事一职,也就是副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