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史 吴稚晖
Posted 章太炎
篇首语: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国民党史 吴稚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民党史 吴稚晖
吴稚晖
原名眺,幼名纪灵,字稚晖,后改名敬恒,抗战时化名翰青,江苏武进人,1865年生。1892年中举。1894年任天津北洋学堂教习,后任南洋公学校长。1901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同年冬回国筹备广东大学堂及武备学堂。1902年奉命率领学生赴日本留学,因大闹清政府驻日公使馆,被逐回国。同年8月在上海文明书局任职。后与蔡元培、章太炎等为 《苏报》撰文。1903年 《苏报》被封,章太炎和邹容被捕,遂逃往香港,转赴英国。1905年会见孙中山,在法国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居伦敦。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二次革命失败后,再赴英国伦敦。1914年在法国巴黎组织世界编辑社。1916年回国,创办 《中华新报》。1918年任唐山路矿学校语文教员。1920年赴法国,视察中法大学。1921年回国招生,任里昂中法大学校长。1924年起连任国民党第一至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国民政府委员。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当局 “总统府”资政等职。1952年10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七届中央评议委员。1953年10月30日在台北病逝。著有 《上下古今谈》《天演学图解》《荒古原人史》 等。
相关参考
1913年5月22日,吴稚晖在上海《民立报》刊登《可以止矣》,就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遇害之后的政治危机发表意见:“欲得与时势最适之总统应备之要素,一则实系官僚,暂与保持儒术之游魂余气也;一则近乎圣贤
1913年5月22日,吴稚晖在上海《民立报》刊登《可以止矣》,就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遇害之后的政治危机发表意见:“欲得与时势最适之总统应备之要素,一则实系官僚,暂与保持儒术之游魂余气也;一则近乎圣贤
四一二事变后,蒋介石来到南京,筹建南京国民政府。4月14日,蒋介石、胡汉民、吴稚晖、张静江、李石曾等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4月15日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因武汉方面委员没有到会
南京事件后,蒋介石急由安庆经南京于3月26日到达上海,积极准备反共政变,首先,将倾向革命的军队调离上海,把反共色彩鲜明的反动军队驻防上海及其外围城市,包围和孤立上海革命力量;指使吴稚晖,张静江等以国民
于右任民国四大书法家,一说国民党内四大书家,分别指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吴稚晖(篆书)、于右任(草书)。此四人,都是民国时期的超级牛人,在民国政坛都是呼风唤雨式的人物,在事业与学问上均有非同
1926年7月9日,北伐军总司令就职典礼及北伐誓师大会在广州市东校场隆重召开,农工商学各界30万人参加。孙科手捧国父孙中山遗像,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授总司令印,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授军旗,北伐军总司令蒋
1926年7月9日,北伐军总司令就职典礼及北伐誓师大会在广州市东校场隆重召开,农工商学各界30万人参加。孙科手捧国父孙中山遗像,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授总司令印,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授军旗,北伐军总司令蒋
核心提示:党史馆近年与台大进行档案数字化,发现不少孙中山趣闻史料,据汪精卫写给党国大老吴稚晖的一封信,写到孙中山在越南谋画镇南关起义,当时革命恋人陈粹芬抱怨天气热,孙中山安抚说,“打到北京,颐和园给你
知名人物 吴稚晖生平故事简介,吴稚晖历史评价,吴稚晖怎么死的?
吴稚晖,原名朓,后名敬恒,字稚晖,晚号朏盦。1865年3月25日(清同治四年二月二十八日)生。江苏阳湖人。吴稚晖家境清贫,六岁丧母,在无锡外祖母家长大。他七岁入塾,天资聪颖,生性顽皮,在外祖母督责下苦
历史人物 吴稚晖为什么要出卖陈延年 吴稚晖出卖陈延年的原因是什么
在英年早逝的中国革命先烈中,有一位烈士死得很惨烈,他是被人出卖、暴露身份后被乱刀砍死的,此人就是陈独秀的长子、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陈延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有1927年7月2日上海警备司令杨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