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著名谋士诸葛亮六出祁山却无功而返?

Posted 诸葛亮 谋士

篇首语:如果每个人都理解你,那你得普通成什么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著名谋士诸葛亮六出祁山却无功而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著名谋士诸葛亮六出祁山却无功而返?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曾六出祁山却无功而返。而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著名谋士,政治家,难道会看不清天下局势而盲目北伐吗?这里面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当时天下三分,曹魏的领土最大,曹操击败袁绍,统一北方。曹魏兵精将广,手下能人异士多入牛毛,冷兵器时代,北方骑兵战斗力首屈一指。且八百里秦川沃野,关中地区尽在域内。百姓基础十分雄厚。自曹操统一北方后,曹魏一直在北方经营,实力雄厚。

东吴自孙坚到孙权,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长江流域占尽地利,易守难攻。并且又夺回荆州要塞,江汉平原又归于东吴。

蜀汉于公元219年在汉中争夺战中打败曹操,占领了汉中之地,奠定了蜀汉的根基,蜀汉方有了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同年,关云长威震华夏,攻取襄阳,樊城,欲直取许昌。蜀汉迎来的最鼎盛的时期。可惜好景不长,孙权撕毁同盟契约,奇袭荆州,又与曹魏结盟,致使关云长败走麦城,蜀汉丢失了战略要地。

同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此时刚刚建立政权,正是发展经济,巩固后方的大好时机。可是刘备念桃园结义之情,执意要为关羽复仇,同年7月,派兵进攻东吴,可惜被东吴书生陆逊以火烧连营之计打败,刘备于白帝城病故,至此蜀汉国力受损,大将凋零,元气大伤。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仅相隔6年,孔明就挥师北伐呢,并且其在职期间多次北伐,呕心沥血,一致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之叹。

从三个方面来说:

其一、孔明原是一介布衣,躬耕与南阳,并非三国中描述的未出茅庐而知天下,刘备三顾茅庐,待孔明如师如长。(现在很多人怀才不遇,心理的感受可见一般)。孔明感激知遇之恩,呕心沥血。杜甫有诗:“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从后人的评价中亦可看出。

其二、后主刘禅昏庸孱弱,无治国之能,无治国之方,从出师表中,孔明对他的叮嘱中可以看出。在君主立宪制的封建社会,后主刘禅之位不可动摇,除非孔明谋反,但这是不可能的。诸葛亮在政治方面堪称奇才,必定早已看出,自己死后,后主绝对守不住刘备打下来的蜀汉,必备曹魏所亡。按照天下局势,只能东和孙权,北伐曹操。

其三、当时蜀国虽弱,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占据防守优势,属于偏安一隅。但兵不练则废,作为蜀汉丞相,自然明了这个道理,以战练兵。想必孔明也想让蜀汉军民培养尚武精神,以保自己死后蜀汉仍可无虞。

其四、曹魏一直与东吴相互牵制,然而吴国相对较弱,唇亡则齿寒,蜀国派一定的兵力牵制魏国,可以减轻吴国的压力,维持三国鼎立之局势。从孔明每次北伐都是选在吴魏对峙之时,可见其用心。

由此可见,诸葛亮并非不明天下局势,而盲目北伐。其北伐用心良苦,实属当时天下局势蜀汉的一个上上之策。孔明不愧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什么会做六出祁山无功而终的事?

说到诸葛亮的聪明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清楚的,这个人简直就是被誉为是天下第一智啊,聪明到无与伦比了,但是小编觉得诸葛亮其实是被夸大了的,就比如说六出祁山这件事情,如此聪明的诸葛亮为什么就算不出来会以失败而

历史军事 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什么会做六出祁山无功而终的事?

说到诸葛亮的聪明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清楚的,这个人简直就是被誉为是天下第一智啊,聪明到无与伦比了,但是小编觉得诸葛亮其实是被夸大了的,就比如说六出祁山这件事情,如此聪明的诸葛亮为什么就算不出来会以失败而

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都劳而无功

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设想,刘备一方的战略规划是跨有荆益,然后两路出兵,一路是从荆州北伐,直指宛洛,一路是从以汉中为基地,进取关中。同时还要联络东吴,在东线出兵策应,使曹魏首尾不能相顾。这三路中,作为主力的

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都劳而无功

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设想,刘备一方的战略规划是跨有荆益,然后两路出兵,一路是从荆州北伐,直指宛洛,一路是从以汉中为基地,进取关中。同时还要联络东吴,在东线出兵策应,使曹魏首尾不能相顾。这三路中,作为主力的

诸葛亮“六出祁山”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山川秀美,境内名胜古迹多处。礼县为秦人的发祥地,秦早期都邑西犬丘(西垂),就在县东永兴一带。陇南名胜――祁山,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在此屯兵,北伐中原。“祁

六出祁山典故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原因

六出祁山典故六出祁山典故通常是指诸葛亮的故事,在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出兵向北讨伐魏国,人们将这一军事行动称作是“六出祁山”。这个典故并不是出自于正史的《三国传》,而是出自小说家编写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六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是自强不息,还是不可而为

【三国演义六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是自强不息,还是不可而为?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三国演义》中的“三绝”之一诸葛亮(诸葛亮为智绝,曹操为奸绝,关羽为义绝)当成智慧的化身,因此,凡是诸葛亮所做的事都

历史人物 诸葛亮六出祁山路线图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怎么样的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和蜀国将官制定的,他六出祁山是为了北伐中原,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先派赵云在斜谷佯攻眉县,然后他亲自带兵向祁山方向

三分天下 诸葛亮的大智慧

三国里面,大家都记得诸葛孔明是六出祁山最后无功而返,穷其毕生之力一意孤行始终攻魏不懈。难道诸葛亮只是为了完成让蜀国统一天下的霸业,或者一心实现对刘备的托孤之重吗?非也,拥有那么大军事和治世才能的诸葛亮

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