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前夕为何派舰从日本手中夺回东沙

Posted 清朝

篇首语:所谓一见钟情不过见色起意,所谓日久生情不过权衡利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灭亡前夕为何派舰从日本手中夺回东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灭亡前夕为何派舰从日本手中夺回东沙

一面鲜艳的黄龙旗在东沙岛的上空冉冉升起,与广海舰上猎猎迎风的黄龙海军旗遥相呼应。震耳欲聋的炮声从广海舰上响起,这是21响的最高军礼,献给刚刚降下了日本国太阳旗、回到了大清怀抱的东沙岛。这是1909年11月19日,宣统新朝的第一年,大清国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了自己的领土。

广东候补知府蔡康和日本驻广州副领事掘义贵代表两国政府,参加了交接仪式。站在这块仅有1.8平方公里、却控制着南海门户的小岛上,两人的心情是不同的。南海上空的礼炮声,同样也惊动了整个世界。此前的一年间,西方报纸对中日之间围绕着这个被称为“普拉塔斯”小岛的争斗,进行了大量报道。如今,这艘吨位和火力都无法与当年北洋巨舰相比的广海舰,却让世界看到了绝不逊于北洋舰队的骨气。

1909年,正在重建中的大清海军,并没有因自己的弱小而龟缩在“黄”海之内韬光养晦,而是积极地走向“深蓝”。早在七年前,大清海军就开始巡视南海,升旗树碑,宣示主权。在有关海军南进的“中央文件”中,明确指出:军舰出洋,一是“上宣威德”,二是“下慰商侨”,“军政、商政洵属两有裨益”,大清国已经在全球视野下谋求国家利益。小小的东沙岛,成为1909年外交乃至军事的焦点。这个控制广达5000平方公里海域的战略要地,是渔民眼中淘金的宝库。这样的金矿,也吸引了已经占领台湾的日本人。西泽吉次,一位日本商人,1901年其商船因风暴而偏离航道,飘到了这里,发现了岛上丰富的磷质矿沙。次年,西泽吉次再次率船前来,挖掘了大量磷质矿沙,运到台湾贩卖,这是他从东沙岛攫取的第一桶金。这一年,南澳总兵李准率领“伏波”、“琛航”、“广金”三舰,前往西沙、东沙群岛巡视,在各主要岛屿(包括东沙岛)勒石为碑,宣示主权。就在这次巡逻中,大清海军第一次注意到了日本人对东沙岛的野心。

西泽吉次决心大规模开发东沙岛,但不久日俄战争爆发,他的雄伟计划只好搁置。战后,西泽在1907年夏带领120名工人登上东沙岛,将这块“无主荒地”命名为“西泽岛”,升起了日本国旗。这一年的冬天,日本军舰满载日本移民和军火前来助威,护送商船“二辰丸”号,计划在东沙长期据守。大清政府的反应是相当敏锐和迅速的。两江总督端方首先得到消息,迅速向外务部报告了该情况,他在电文中明确指出:“凡闽粤人之老于航海者及深明舆地学者,皆知道该岛为我属地。”同时,端方也将情报电告两广总督张人骏,并强调此岛“确是中国之地,不可置之不问”。

照理说,两江总督插手两广的事情,本是官场大忌,但难得的是,无论端方还是张人骏,对此并不在意。两位封疆大吏开始了频繁的电文来往,积极调动一切资源,查资料、找依据,并在1908年年底,共同要求南洋海军协助进行实地调查。1909年春节一过,南洋海军副将吴敬荣便率飞鹰舰远航东沙,确认了该岛已被日本人强占,并拍摄了照片作为证据。张人骏随即将有关东沙岛的各种文献,包括英、法海军的相关海图,连同飞鹰号拍回的照片,急送北京外务部。在公文中,张人骏指出:日本人“私占有据,若不设法争回,则各国必援均沾之例,争思攘占,所关非细”,希望外务部“迅与日使交涉,饬将该国商民一律撤回,由我派员收管,另筹布置,一申主权”。

1909年初夏,飞鹰号协同一艘海关巡逻艇再度远航东沙取证,还顺道巡视了西沙群岛。张人骏在提交给北京的报告中,提出东沙、西沙“适当欧洲来华之要冲,为南洋第一重门户, 若任其荒而不治,非惟地利之弃,甚为可惜,亦非所以重领土而保海权也”。美国的《基督教箴言报》报道说,大清特遣舰队的“吴司令”(吴敬荣)建议朝廷向所有可居住的南海岛屿尽快移民。《基督教箴言报》的报道同时也说,北京政府要求广东地方当局不要公布有关事件,以免刺激已经兴起的抵制日货行动。其实,并没有史料证明,大清中央政府在东沙问题上,有任何钳制舆论的计划。东沙岛事件成为1909年庶民参政问政的焦点之一。此时的民意主流,依然是抵制日货。

一年前,那艘曾向东沙岛运送移民和军火的日本商船“二辰丸”号,因走私携带大量军火接济革命党,在澳门海面被大清海军成功拦截,当场缴获大量弹药,愤怒的中国水兵扯下了船上的日本国旗。但在日、葡两国巨大的外交压力下,当年3月19日,清政府被迫释放“二辰丸”号,并鸣礼炮21响向其“致歉”。粤商自治会当即宣布当日为“国耻日”,号召全国抵制日货,应者遍及全粤及上海、香港、南洋群岛等。最后,日本只能取消赔款要求,澳葡当局承诺从严管制军火走私,并与中国政府进行划界谈判。“二辰丸”号事件刚刚平息,东沙岛又响起警报。广东绅商学各界在粤商自治会的统筹下,连续举行数千人的群众集会,上书主持中央工作的摄政王载沣,要求“切实保护我国渔业并该岛财产”,而即使政府放弃,也要“竭尽我国民之能力以挽救之”。

在最初的外交交涉中,日本政府坚持认为该岛是“无主荒岛”,但当张人骏提供了大量资料及人证、物证后,日本人不得不承认中国对于东沙岛的主权。随后,日本人提出要对西泽吉次已经建设好的基础设施进行补偿,中国方面则针锋相对地要求,日本商人必须向中国政府补缴偷漏的渔业和矿砂税。此时,因日本方面强行改筑安奉铁路,中日两国在东北的关系开始紧张,东北和华北均掀起了抵制日货的新浪潮,日本人也只能在东沙问题上放手,以避免两线“作战”。几番唇枪舌剑后,中日双方终于在1909年10月11日签订了东沙问题条约,明确东沙群岛为中国固有领土,日本人立即撤出;中国以广东毫银16万元收购岛上已建设施,同时,日本人补缴各项税款及损坏庙产等的赔偿合计广东毫银3万元。

在东沙岛事件中,清政府无论在尊重民意,还是在各部门协同配合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可圈可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军力并不强大的大清政府,并没有用“顾全大局、韬光养晦”之类的自欺套话搪塞甚至堵塞民意,而是展现出了“亮剑”的勇气和相当灵活的谈判手段。1909年,大清士兵开始武装镇守东沙岛等南海各岛。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秦朝灭亡前夕,为何这支50万的大秦铁骑按兵不动

导读:战国初期,秦国仅是一个西北边陲的一个小国,不论是疆域面积,还是军事实力等方面,都不能与楚、赵等诸侯国相比,故经常被吊打。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对内重视农业的发展,并迁都咸阳;对外,与韩、

了解21岁的嬴政后,才明白为什么能从吕不韦手中夺回朝政大权

说到嬴政夺回朝政大权,此时必不可少的人物就一定要登场,他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吕不韦吕丞相。吕丞相在当时秦国朝政到底有多牛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吕相大人的事迹。秦王嬴政吕不韦:公元前292年出生于卫国濮阳

刘备死前,用妙计从诸葛亮手中夺回兵权,令诸葛亮哑口无言

夷陵之战刘备大打败,身心俱惫的刘备一场大病卧床不起,他深知时日无多,有许多事还没有交代。于是刘备下八百里加急诏书,诏诸葛亮与阿斗前往白帝城。待诸葛亮跟阿斗到白帝城,刘备强打着精神出门迎接诸葛亮。诸葛亮

历史人物 为什么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夺回了台湾,却守不住台湾呢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台湾沦为了荷兰的殖民地,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明朝政府一直未能收复台湾。直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明朝延平郡王郑成功率兵进军台湾,与荷军激战九个月之久后,于第二年(

三国历史 刘备死前,用妙计从诸葛亮手中夺回兵权,令诸葛亮哑口无言

夷陵之战刘备大打败,身心俱惫的刘备一场大病卧床不起,他深知时日无多,有许多事还没有交代。于是刘备下八百里加急诏书,诏诸葛亮与阿斗前往白帝城。待诸葛亮跟阿斗到白帝城,刘备强打着精神出门迎接诸葛亮。诸葛亮

历史人物 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最高将领张自忠 为了夺回遗体不惜代价

在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犯下了很多的滔天罪行,这些残忍的刽子手用手中的屠刀残害了成千上万的无辜老百姓,使很多还在嗷嗷待哺的孩子失去了父母,让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晚年承受了家破人亡的打

清朝1300万领土,为何到慈禧手中只剩下了960万

原标题:清朝1300万领土,为何到慈禧手中只剩下了960万?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一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

历史人物 霍英东勇闯东沙岛

  爱冒险是男人的天性霍英东勇闯东沙岛:25岁的霍英东有着同龄人不具备的成熟与历练,他的人生在这一年发生了转折,命运指引着霍英东向更远的地方勇敢前行。  有一天,霍英东听人说:东沙岛一带的海底有大量的

清朝灭亡,当年的百万兵马去哪了

清朝灭绝后,数百万留守的军队被分成几部分,其中一些落入了袁世凯的手中。他们是近代中国军队北洋新军的前身。北洋新军是袁世凯最敏锐的武器,成为推翻清朝的武器。在各省也有数十万部队驻扎,直接成为清朝灭绝后指

历史人物 清朝最忌惮的一个汉人孙承宗,龙脉毁在他子孙手中

虽然明朝的皇帝们都继承了朱元璋那股子不服输的性格,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都特别的强硬,但明朝还是跳不出历史的规律,在强盛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衰弱了,一直到满清入关之后被灭亡了,共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从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