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4、五刑制度
Posted 死刑
篇首语: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4、五刑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4、五刑制度
对犯罪者按照其罪轻重处以笞、杖、徒、流、死五种不同刑罚。最轻的笞刑是用荆条鞭笞犯人,分为笞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等五等。杖刑比笞刑稍 重,系用更粗大的棍杖击打犯人,分为杖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等五等。徒刑是指剥夺犯人自由并强迫其做奴役性劳动的刑罚。徒刑1至3年,每半年 一等,共分五等。流刑按照流放的里程远近,分为二千里、二千五百里和三千里等三等。流放期间要服劳役1年,然后在当地落户,这是常流。又有加役流,流放期 间要服役3年。最重的刑罚是死刑,分为绞、斩两等,唐律规定不得行使绞、斩以外的处死方法,也不得对死刑犯人应绞而斩或应斩而绞。 >唐 朝五刑制度既继承前代,又有所调整。隋唐之前,刑罚均较为严酷,后来逐渐减轻。确立笞、杖、徒、流、死五刑制:笞五等,由十至五十,以十为差。杖五 等,由六十至一百,亦以十为差。徒五等,由1年至3年,以半年为差。流三等,由1000里至2000里,以500里为差,分别役二年、二年半、三年。死二 等,绞和斩。五刑合计二十等。隋朝的五刑是唐以前历代最轻的刑制。唐律接受了隋朝的刑制,仅在流刑上稍作改变,即三流各加一千里,而役期一律减为一年。 唐朝刑制的一大优点,是就主刑而论都是一罪一刑,较前代更趋合理。有“具五刑”,即一人之身同时施加五种刑罚,先在脸上刻字,再割鼻子,再砍去双 脚,最后腰斩。鼎鼎大名的秦相就是这样被处死的。汉律规定,凡是夷三族的犯人,“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汉书》 卷23《刑法志》三)其方法与秦之具五刑差不多。北魏、北齐、北周的流刑,都加鞭笞,也就是流、鞭笞二刑并用。唐以后的宋,流刑往往加杖、加刺字,成了一 罪三刑。《水浒传》中的林冲,既要发配,又要刺字,又要决杖,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明、清刑律的徒、流均加杖,也是一罪两刑。 >再 者,唐朝的死刑在历代历朝中比较文明。历代的死刑花样很多,秦有腰斩、枭首、车裂、凿颠、抽胁、镬烹、体解等名目。汉代虽没有凿颠、抽胁、镬烹、体解,而 其他名目仍然存在。一直到隋以前,死刑仍有许多种类。北齐的死刑有辕、枭首、斩、绞等四种。北周的死刑有磬、绞、斩、枭、裂五种。隋文帝废除了磬、枭,只 保存了斩、绞两种,唐朝因之。五代时又兴起一种酷刑,叫做凌迟。宋、明、清虽同唐一样,把死刑定为斩、绞两种,但都把凌迟当做一种特殊的处死方法,以处罚 对封建政权威胁最大的犯人。 >在刑罚的加减上,唐律也吸收了过去的一些比较合理的办法。其一,“加者数满乃坐”。意思是一定要达到法律 规定的数量才能加等,少了不行。比如贼盗律规定盗窃“五匹徒一年,五匹加一等”,一定要满十匹,才能由徒一年加到一年半,不满十匹,只能徒一年。其二, “不得加至于死”。一般地说,加等至流三千里而止,不得加到死刑。不过这里有例外情况,即本条明文规定允许加至死刑的,不受此限制。第三,“加入绞者,不 加至斩”,或者叫做“至死不复加”。加等入死刑的,至绞就算到了顶点,不许加到斩。其四,“二死三流,同为一减”。死刑二等,流刑三等,所以叫二死三流。 减刑本来是一等一等地减,但死与流的减刑另有规定:死刑一减就到流三千里,流刑一减就到徒三年,而不是斩减为绞,绞减为流,流三千里减为流二千五百里,流 二千五百里减为流二千里,这也是一种从宽的办法。相关参考
中国古代五刑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刑罚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法制历史上下几千年,虽然朝代更替频繁,但五刑制度始终脉络清晰、特色鲜明。中国古代五刑主要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
封建制五刑,即为笞、杖、徒、流、死,是相对于墨、劓、剕、宫、辟所谓奴隶制五刑而言的新五刑制度,奴隶制五刑均为肉刑或者死刑,残酷的伤残人的肉体或者直接剥夺其生命,不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或者即使有机会,被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重刑下面出良民,商朝刑罚制度基本沿袭夏代,不过还是有一些不一样,根据文献记载,商朝刑罚体系仍以五刑为主,包括墨、劓、刖、宫、大辟等,除五刑之外,商代还有很多非常残酷的刑罚手段。
所谓“五刑”并不仅仅指固定的五种刑罚,“五刑”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五刑”主要分为奴隶制和封建制两大类。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隶制五刑
五刑最早源于有苗氏部落,另有一说源于上古时代蚩尤领导的九黎族。有苗氏亡于夏启后,夏启将有苗氏推行的刖、劓、琢、黥等刑加以损益,形成了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并使之成为主要的刑罚体系。自夏以后、商
义军蜂起,二世责备李斯说:“你位居三公,为什么让盗贼闹得这样?”李斯恐惧,又贪恋爵禄,竟曲意阿谀,上书要二世行“督责”之术,即独断专制,严酷督促处罚官吏。结果,盘剥民众厉害的人被称为贤明官吏,杀人多的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杖刑。在我国的“五刑”当中,杖刑排名在第二位,这个刑简单的说就是拿着打滚子打屁股。其实最初的“杖刑”与“笞刑”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不过施行的地方可能不一定是在屁股上了,有可
奴隶制五刑包括墨,劓,剕(也作腓),宫,大辟(即墨刑-在额头上刻字涂墨,劓刑-割鼻子,剕刑-砍脚,宫刑-毁坏生殖器,大辟-死刑),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
五刑最早源于有苗氏部落,另有一说源于上古时代蚩尤领导的九黎族。有苗氏亡于夏启后,夏启将有苗氏推行的刖、劓、琢、黥等刑加以损益,形成了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并使之成为主要的刑罚体系。这也就是所谓
秦始皇时期之残酷刑罚(死刑)共有十余种,除腰斩、斩首、车裂外还有哪些酷刑
古代刑法有五刑之说,五刑又分前后,所谓墨、刖、劓、宫刑以及大辟,即前五刑,后五刑称杖、笞、徒、流、死。而后五刑流行于隋唐以后至明清,因此秦的酷刑以前五刑为主,而且「前五刑」最惨无人道。简单说:墨刑又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