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姜维为什么又被称为常败将军?为什么姜维总是失败?

Posted

篇首语:当筵意气临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姜维为什么又被称为常败将军?为什么姜维总是失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姜维为什么又被称为常败将军?为什么姜维总是失败?

我们经常听说,某个历史人物一生很少败绩,走到哪都是胜利的欢呼,这样的人物被称为“常胜将军”,我们也都非常欣赏常胜将军,这样的人才,到哪都很受欢迎。然而,三国时期蜀汉却有一个“常败将军”,怎么打怎么失败,可以说是失败乃兵家之常,这个人就是诸葛亮的弟子姜维。姜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败绩?他身为诸葛亮的弟子,这么多的败仗,难道是因为自己领兵不好吗?

姜维有才那是肯定的,姜维的品行很高洁,因为不置产业,和诸葛亮一样是一个清廉的官员,这一点是难得可贵的,《三国演义》连续剧中描写到最后为了蜀汉诈降失败终自杀,看到此幕,让人流下热泪,姜伯约一身是胆也。

而《三国志》中记载的姜维的军事才能也是很突出,在做将军的时候,打过好几次大胜仗,包括平汶山平康夷,包括击败过魏后期名将郭淮等,延熙十七年,这是唯一主政之后打的大胜仗,斩杀徐质,拔(河间)〔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是蜀汉最后十年扛鼎人物。

但是罗列了姜维战绩特别是主政之后的战绩是败多胜小,称之为常败将军不为过。下面列举败绩,因为姜维是进攻,所以无功而返其实就是败了。

一败:延熙十二年秋,姜维出兵攻打雍州,不克而还

二败:延熙十三年,姜维出兵西平,不克而还

三败:延熙十六年四月,姜维攻打南安,不克而还

四败:延熙十八年夏天,姜维出狄道和王经作战,相持,后来陈泰过来解了兵围。

五大败:延熙十九年秋八月,魏大将军邓艾在上邽击败了姜维。这一次死了很多人,可以说是惨败啊,最后姜维不得不学诸葛亮一样上表自降职位为后将军,但权力还在手里。

六败:延熙二十年,姜维率数万人出骆谷,到了沈岭的地方和司马望相拒,结果毛也没有占到,就退回来了

七大败:这一次是诈降,结果所有人都知道,姜维死于成都之乱。蜀汉彻底结束。

陈寿对他的评价就是: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这句话是很重的批评,说他粗有文武,为了功名反复折腾,根本不懂得治国之道,最后导致蜀汉直接灭亡。还有守汉中不采用节节抵抗,采用游击的方式守,再加上自己被黄皓干涉,没有办法完全统帅蜀汉的全部力量,所以策略失误,直接导致汉中失守,成都门户大开。

郤正对他的评价是:清廉,宅舍弊薄,资财无馀,而且没有侧室,也没有什么吃喝玩乐的东西,是一个很自我约束的人,郤正称姜维是乐学不倦,清素节约,一时之仪表也。这个评价很高很高。但是姜维的气量不大,有一个叫杨戏的人头很大,蒋琬和他说话,常常不理会蒋琬,蒋琬依旧重用他,在《三国评述(三)蜀国四大贤相之一蒋琬》详细记录,后来这家伙嘲笑姜维,姜维就把他直接废为庶人。所以从为帅的胸怀来说姜维真心不适合当统帅。

唉,如果姜维当一个将军,会是一个独挡一面的大将,但统揽全局的话,那能力缺的不是一点点,再加上阿斗后期不是一般的昏,姜维只所以成为常败将军,主要还是跟他没有统掌蜀汉大权有很大关系。

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能够挑起蜀国大梁的只剩下了这样的一个人。他曾经与赵云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归附蜀军以前还曾用奇谋袭击诸葛亮的大营,他就是蜀国大将姜维。可是他为蜀国的贡献却早已淹没在后人对诸葛亮的赞美之声中,甚至还被刘禅拖了后腿,由于九次对曹魏用兵都惨败而归,被后人起了一个“常败将军”的名号,那么姜维真的有这样不堪吗?为什么一个“常败将军”会引起后人这么大的争议呢?

姜维出道的第一战,就因失败而成名,从此一举成为诸葛亮的座上宾,青云直上,后来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表面上看,姜维继承诸葛亮之志,九伐中原,魏国日胜,而蜀国日衰,姜维屡败屡战,似乎简直就是在自伐己国。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姜维不顾国力衰弱却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以卵击石呢?

实际上,姜维主持蜀国时已经是诸葛亮病逝十九年以后了,从三十三岁到五十二岁,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磨难和锻炼,姜维依旧是一个勇敢而纯粹的军人,而不是一名成熟老练的政治家。虽然在和郭淮、邓艾等魏国主将的较量中,他几乎始终处于下风,不过那也和当时蜀国兵少将寡、后主昏庸的现实是分不开的。

然而我们必须无奈地承认,他的才能和诸葛亮还是无法比较的,尤其是在政治上他几乎没有任何作为,他的所有心思基本都放在北伐中原上,在政治斗争中出现了令人难以至信的错误,竟然会为了躲避黄皓那样的小人物而对蜀国朝政不管不问。由此可见,姜维的失败并不是输在了军事才能上,而是他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像诸葛亮那样把蜀国搞得政通人和。

可是恰恰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姜维才是三国时代最备受争议的人物,因为他的生命充满了波折与无奈,但却从未放弃过对未来的渴望。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与事业,还是为了报答诸葛丞相的知遇之恩,他依旧利用手中不足万人的部队多次与魏军较量,以弱小的蜀国对抗强大的魏国,而且基本上都是主动出击,从未怯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自己克复中原的梦想。这样的“常败将军”,是值得我们尊敬和钦佩的,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够从一而终,矢志不渝的坚持自己一生的信念呢?

相关参考

姜维屯田的“沓中”是什么地方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姜维屯田的“沓中”是什么地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自从蜀汉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第六次北伐惨遭失败后,姜维又兴师动众组织了几次北伐,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反倒在蜀汉景耀五年(

历史人物 姜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本站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姜维为什么会败?两个缺点道出真相!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姜维是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传说中诸葛亮的徒弟,继承武侯遗志,坚持北伐。姜维率领蜀汉军队北

邓艾派兵从地道偷袭蜀营,姜维临危不乱,治军有方

姜维撤军回汉中。邓艾恐有埋伏,也不追赶。只在边境察看好地势,估量到蜀军到来时下寨的地方,暗暗开挖了地道。那年年底,流星马到,报说姜维又起了二十万大军来攻祁山,已在谷口扎下三个大寨。邓艾登高来看,见蜀军

姜维尽得诸葛亮真传,为何碰上邓艾总是输?

姜维尽得诸葛亮真传,为何碰上邓艾总是输?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刘备的老班底已经耗得差不多了,上阵杀敌的居然是姜维、夏侯霸这些昔日的魏国将领。其中又以姜维最特殊,他虽然出

历史人物 姜维北伐失败原因总结 姜维算是理想主义者么?

很多人都会觉得姜维北伐是在穷兵黩武,甚至没有一点战略可言。其实姜维北伐打的胜仗比诸葛亮还要多,而且姜维在兵法上的造诣早就超过了诸葛亮。不过姜维却是一种理想主义者,起码在旁人的眼里姜维觉得只要他在北伐上

姜维穷尽一生北伐只为报答“丞相”的知遇之恩

姜维是失败的英雄,穷其一生进行北伐,为了追逐遥不可及的梦而献身,虽然自己身心俱疲,别人看着也感到不舒服。但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却是怎么也无法磨灭的。后世之人或许不大熟悉诸葛瞻、但都会记得诸葛亮有一个学生...

大将军姜维是怎么死的

姜维简介姜维,生于公元202年,卒于公元264年,享年62岁。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少时和母亲同住,父亲姜渍剿乐后,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后期为蜀国名将,官拜大将军,在蜀国位高权重

蜀汉大将军姜维没斗过太监黄皓,为何屯兵沓中而非汉中

蜀汉末年,大将军姜维在与大太监黄皓的斗争中败下阵来,为求自保,姜维率军去了一个叫沓中的地方。那么沓中在哪里?蜀汉地盘那么大,姜维偏偏选择在沓中避祸?蜀汉景耀五年(公元262年),蜀汉衰势明显,但姜维为

姜维之败证明能力只是实力的一部分,独挡一面与统领全局是不同的

姜维,一提到这个名字,很多人自然生出一阵感叹,感叹他一心为蜀汉,最后身死。如此智勇双全的人最后居然是这个结局。但姜维为什么会失败呢?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知常容的观点很简单,姜维很有才,但是姜维的性格

邓艾和姜维谁厉害 邓艾和姜维有何纠葛

邓艾和姜维在正史上真正的交锋有两次,但是姜维都是失败的。但是现在许多人讨论两人的关系时经常会提到《三国志》里面的姜维是被写低了,毕竟姜维是诸葛亮一手栽培的,在蜀国后期也算是顶梁柱了,不会比邓艾差。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