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蜀汉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却重用魏延?
Posted 丞相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蜀汉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却重用魏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蜀汉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却重用魏延?
赵云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是一个近乎于完美无缺的武将形象,是很多人心目中“男神”级别的历史人物。而魏延,《三国演义》中的他脑后有反骨,历史上的他极其傲气,不管在哪里,都是一个有缺点的形象。然而,这样两个人,魏延获得了重用,赵云却并没有,这就让人不太能理解了,为什么魏延这样有缺点的人,反而能够获得重用呢?
所谓诸葛亮一生最讨厌的人就是“脑后有反骨”的魏延,那是演义小说的说法。按照正史记载,无论刘备在世还是诸葛亮掌权,魏延的受重用程度都远远超过赵云赵子龙。那么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弃赵云而重用魏延呢?其中只有一个令人悲哀的原因,这我们就要从帝王心术说起了——诸葛亮虽无帝王之名,但却有帝王实权。刘备为了自己的基业,诸葛亮为了刘家的基业和大汉复兴,只能重用人品有瑕疵的魏延而放弃近乎完美的赵云——大家都没有错,错的是那个时代。
可能有读者对刘备重用魏延这一点不持异议,因为汉中太守那么又肥又美的差事,张飞淌了半天哈喇子,还是被刘备送给了魏延。至于赵云,连他本人都没想过要跟魏延争夺这个位置,因为他知道刘备有多看重魏延。看惯了《三国演义》的读者都以为诸葛亮这一生最想干的两件事,一个是攘外北伐曹魏,另一个就是安内干掉魏延,就连魏延最后身首异处,也是诸葛亮设计好了的,甚至可以认为是诸葛亮谋杀了魏延。
可是我们讲历史人物,还是要看一看正史的。而看正史我们就会发现,诸葛亮对魏延除了信任重用,甚至还有些娇惯:“建兴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别不说,单说那个“丞相司马”,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对魏延的器重:丞相有两个重要助手,文曰长史,武曰司马。长史就是那个总跟魏延叫板的杨仪,而事实上如果把这时候的诸葛亮比作刘备,那么杨仪就是他的诸葛亮,魏延则是他的关羽,既是左膀右臂,又是嫡系心腹。
而可怜的赵云也是在建兴五年被诸葛亮免掉了中护军、征南(镇东)将军的职务而降为镇军将军,等到魏延当上假节的前军师(三国时期丞相府属官,职参谋议,筹划军机,曹操始置,诸葛亮沿置),赵云已经背着处分去世一年了——至死也没等到诸葛亮为他恢复职务。
关于赵云的人品和能力,这里就笔者就毋庸赘言了,因为史学家都说得太多了:“天性勇毅,身为大帅仍复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此赵顺平(顺平侯赵云),常开平(开平王常遇春)之遗风。”“吕蒙正有度量,赵子龙有胆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远大之器。”“倘用顺平之言,舍孙权而取关中,秦陇响应,汉室可兴矣。”“当阳之战、孙夫人之归,微子龙则后主将不免矣,故无论功烈才品逈出三国诸人之上。”
这些人可不是看着演义小说长大的,他们懂三国历史,诸葛亮作为当事人,自然知道赵云的能力和品行,但是他宁肯重用品德有瑕疵的魏延,却对赵云敬而远之,就因为魏延这个缺点太受君主喜欢了。
魏延和关羽一样,都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合群,就像我们看谍战剧,《潜伏》中的李涯、《黎明之前》中的李伯涵、《地下地上》中的马天成,长得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但却绝对受上级信任,原因只有一个:他们都孤傲不合群,倔到没朋友。
关羽除了刘备谁都不鸟,魏延也是如此,而张飞太喜欢结交士大夫(在后汉乃至魏晋,士大夫就是世家和官员的代名词),赵云人品端方柔贤慈惠(顺平侯由此而来),这样的人是朋友遍天下的。关羽“刚而自矜”“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魏延在这一点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魏延跟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车骑将军刘琰闹别扭,诸葛亮的处理结果是让刘琰写检讨,而且在诸葛亮死之前,还杀掉了“精神恍惚”的刘琰。
魏延在诸葛亮面前跟杨仪动刀子,诸葛亮也是“深惜仪之才幹,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每次下属闹翻天,诸葛亮甚至连各打五十大板都舍不得,只是派费祎蒋琬甚至亲自出面和稀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蜀汉禁不起瞎折腾,息事宁人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杨魏之争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这俩人亲密无间,那才值得忧虑呢
其实细想起来,如果关羽不孤傲,也得不到刘备百分之百的信任。同理,如果魏延不表现得像一头胡踢乱咬的倔驴,也得不到刘备和诸葛亮的器重。被弃用的赵云就是“反面典型”:人品好,人缘好,坚持原则,肯定要被主公或者上级敬而远之。
魏延傲到没朋友,也尝到了苦果:当他跟杨仪互相告状的时候,费祎蒋琬董允都来落井下石,这些石头不但砸死了魏延,还砸光了他的三族,动手人中也有武将——虽然魏延没有大喊三声“谁敢杀我”,但是王平和马岱还是对他下了死手,连战友都不拿他当朋友,看看魏延做人有多失败。但是我们不能不悲哀地发现:魏延这样的人恰恰是领导所喜欢的,因为不合群就意味着不结党,不结党就意味着没威胁。
这也正是刘备和诸葛亮弃赵云而重用魏延的唯一原因:这不是诸葛亮没有知人之明,更不是胸怀不够宽广,诸葛亮忠心可昭日月,但是为了蜀汉基业不得不如此,尾大不掉将是治国大患……
相关参考
赵云救过刘备的命,为什么刘备重用魏延却不重用赵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云、魏延同为魏延大将,可是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把名不见经传的魏延汉中太守和镇远将军。而对名气极大的赵云却只是封了一个翊军将军,
赵云不受重用在《三国志》中就有记载,陈寿把“关张马黄赵”并列在一起写的,但是在当时的蜀汉,除了赵云,其他四个都是有很多权利的,比如假节威权,甚至赵云的权利连魏延都比不上。而三国演义的五虎上将则是虚构出
在用人方面,诸葛亮和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在对赵云和魏延的任用上,很明显,诸葛亮重用了赵云,而不重用魏延,赵云和魏延都是大将,非一般人可比,诸葛亮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诸葛亮重用赵云,一是,赵云思想
在用人方面诸葛亮和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在对赵云和魏延的任用上很明显诸葛亮重用了赵云而不重用魏延赵云和魏延都是大将非一般人可比诸葛亮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诸葛亮重用赵云一是赵云思想缜密做事周全稳重在带
魏延被刘备重用,而诸葛亮为什么却不看好他?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提到著名的“子午谷奇谋”,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是蜀汉大将魏延在随同诸葛亮北伐时提出的著名军事构想。在《魏
都是蜀汉名将,小说中赵云很牛,贵为蜀汉五虎将,又是刘备的盟兄弟,人称四千岁。叫桃园三结义,后续赵子龙。事实上,魏延比赵云更优秀。刘备善于识人,正在创业的刘备一定会重用开拓性的将领,魏延正是如此,而赵云
刘备还在世时,特别器重魏延,封他为镇远将军。而魏延也不负刘备所托,与曹军对峙十年,牢牢护住汉中。刘备登基后,大手一挥,封魏延为镇北将军,魏延跻身成为蜀汉一流大将。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按理说刘备器重的人
都是蜀汉名将,小说中赵云很牛,贵为蜀汉五虎将,又是刘备的盟兄弟,人称四千岁。叫桃园三结义,后续赵子龙。事实上,魏延比赵云更优秀。刘备善于识人,正在创业的刘备一定会重用开拓性的将领,魏延正是如此,而赵云...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句悲壮而伤感的诗句穿透了历史的长河,也说完了虎威将军赵子龙的漫长一生。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是他的代名词。高大威猛的三国传奇――虎威将军的威猛善战,至今还回荡在人们的耳
都是蜀汉名将,小说中赵云很牛,贵为蜀汉五虎将,又是刘备的盟兄弟,人称四千岁。叫桃园三结义,后续赵子龙。事实上,魏延比赵云更优秀。刘备善于识人,正在创业的刘备一定会重用开拓性的将领,魏延正是如此,而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