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朱棣为什么礼敬方孝孺

Posted 公元

篇首语: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朱棣为什么礼敬方孝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朱棣为什么礼敬方孝孺

明朝大儒方孝孺——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绝命诗

明·方孝孺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发难,挥师南下,企图夺取即位刚一年的建文帝朱允傻幕嗜ā>驮谘嗤醭鍪χ际,他的谋士姚广孝请求燕王道:城破(南京)之日方孝孺是绝不会投降的,但万万不能杀他,否则天下读书种?将会灭绝。

方孝孺何许人也,为什么姚广孝要为他说话?

青年方孝孺投师宋濂

方孝孺天资聪明,据说他十余岁时就好学成癖,整天闭门读书,乡邻们把他比做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都叫他小韩子。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二十岁的方孝孺来到京师求见宋濂。宋濂是明朝开国文臣,以道义文章著名,宋濂收方孝孺为弟子。第二年宋濂致仕还乡,

回到浙江金华。方孝孺继续侍奉其左右,他一边照顾老师的生活起居,一边求学问道。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秋,方孝孺决定辞师归省,宋濂为此作了首千字长诗《送门生方孝孺还乡》,这师徒二人谁也没想到,这次离别竟成了永别。就在这一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杀死左丞相胡惟庸,胡党集团的宋慎及其叔宋j也被杀,宋慎是宋濂的长孙,因此宋濂也受到牵连,幸赖皇后及太子力救,宋濂被免一死,但全家谪充四川茂州。

被割掉舌头的方孝孺口含鲜血喷向朱棣

柏杨先生说,中国历史的王朝进入第二代一般都会出现一个瓶颈,这个瓶颈跟夺嫡有关,如果能冲过这个瓶颈,就是一马平川,如汉朝、唐朝;冲不过去就土崩瓦解,如秦朝、隋朝。

朱元璋原来的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就病逝了,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他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有许多地方都与自己相似,可大臣说: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皇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皇三、皇四子分别被封为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在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旦由于争储而出现内战,后果将非常严重。于是,朱元璋根据嫡长继承制度,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朱标的长子,即虞怀王朱雄英,但朱雄英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薨,太祖又将朱标的次子朱允闪⑽皇太孙。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元璋曾召见方孝孺,但由于方孝孺主张教化的施政方针和朱元璋重刑罚的政治主张相左,朱元璋只任方孝孺做陕西汉中府学教授。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年轻的皇太孙朱允杉次唬是为建文帝。他登基伊始,即派特使赴汉中将方孝孺召回朝廷。

建文帝的性格很像其父,仁慈而懦弱。建文帝即位后对先朝的政治实行了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削藩。建文帝削藩主要是针对燕王朱棣,但建文帝的软弱害了他,他并没有先从燕王朱棣削起,而是先从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下手,这不仅引起了亲王们的恐慌,还给了燕王朱棣应对危机的准备时间。当建?帝决定对燕王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已晚,燕王朱棣已扯起了靖难的大旗,挥师南下——一场争夺皇权的战争开始了。

战争持续了四年。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的军队攻克京师南京,建文帝被烧死。燕王朱棣入城,揭榜殿廷,以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五十余人为奸臣,方孝孺被逮下狱。六月,燕王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听了姚广孝的话,派人把方孝孺从狱中提出,对方孝孺道:方先生,我这样做是仿效周公辅佐成王。朱棣这是给方孝孺台阶下,假如方孝孺识相的话应该山呼谢主龙恩才是。但是方孝孺却问道?成王在哪?朱棣说:已*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说:国家不能交给一个小孩子吧!方孝孺继续问:那为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说:立谁都是我们朱家的事。只不过我希望我的即位诏书,出自先生之手。方孝孺却答:有本事你就把我杀了,让我给你写诏书绝对不可能!朱棣说:你不写,灭你的九族!方孝孺说:莫说灭九族,就是灭十族我也照样不写!

朱棣一怒之下命人割掉方孝孺的舌头和双颊,方孝孺含血喷向朱棣。朱棣怒不可遏,派人去抓方孝孺的妻儿老小。据说方孝孺妻郑氏和方孝孺的两个儿?方中愈、方中宪先行自杀,他的两个女儿被捕过秦淮河时,也投河自尽。

朱棣又派人把方孝孺的宗族门人,还有他的朋友、学生乃至一切与方孝孺有关的人都抓来,并当着方孝孺的面磔杀于市。所谓磔杀,就是砍成碎块。

方孝孺是最后一个受刑的,据说方孝孺被腰斩后,只剩上半身的他以肘撑地,用手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地上连书篡字,一共写了十二个半才断气。

这首《绝命诗》就是方孝孺临死前写的。

方孝孺一介书生,面对专制君主的屠刀抗节不屈,感天地泣鬼神,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

知识堂

朱棣:(公元1360年—1424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代皇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去世后,即位的建文帝朱允墒敌邢鞣,朱棣遂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皇位,次年改元永乐。

朱棣即位后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组织学者编纂《永乐大典》。设立奴儿?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其在位时期,郑和六次下西洋,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朱棣为什么礼敬方孝孺

明朝大儒——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绝命诗>明·>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在北平起

最后为什么杀方孝孺 朱棣为什么礼敬方孝孺

...允炆的皇权,称帝后称为明成祖。明成祖朱棣为什么礼敬方孝孺?朱棣最后为什么杀方孝孺?明朝大儒方孝孺——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绝命诗 明·方孝孺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 忠臣发愤兮血泪...

明朝一大臣,竟敢当众行刺并怒骂朱棣,下场比方孝孺还惨

延续两百多年的明朝,一共有过十六位皇帝,但能称得上雄才大略的,只有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纵观朱棣在位的二十多年间,做了许多影响深远的事情,如迁都北京、南征安南、北征蒙古、编纂《永乐大典》及郑和下

解析朱棣是因为什么原因杀方孝孺

朱棣杀方孝孺朱棣是明朝一代明君,但是再好的皇帝也都有他不为人知的一面。可能很多人知道朱棣的皇位并非是其父亲朱元璋传位于他,而是通过他自己的能力得来的。朱棣虽然在位期间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皇帝,但是每个人

解析朱棣是因为什么原因杀方孝孺

朱棣杀方孝孺朱棣是明朝一代明君,但是再好的皇帝也都有他不为人知的一面。可能很多人知道朱棣的皇位并非是其父亲朱元璋传位于他,而是通过他自己的能力得来的。朱棣虽然在位期间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皇帝,但是每个人

明朝历史 朱棣为什么要杀《永乐大典》主编人解缙

朱棣为什么要杀《永乐大典》主编人解缙?大明王朝276年历史里,出了三位八斗之才、才当曹斗的大儒,并称为“明代三大佳人”,没有唐伯虎,没无方孝孺,他们分别是解缙、杨慎和徐渭,其中

明朝历史 明朝第一大疑案,建文帝朱允为什么不杀朱棣之谜

建文元年燕王反叛之初,建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并没有将朱棣放在眼里。以为燕王一隅之兵,要翻天是件天大的难事。善良又有点迂腐的建文帝朱允甚至还给手下授了了一道奇特的口谕,不准任何人伤害他的叔叔朱棣,以免让

历史人物 方孝孺被诛十族,永乐大帝朱棣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在历史长河中,方孝孺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方孝孺当年师从宋濂,这个宋濂是明朝有名的大文豪,曾经还是太子朱标的老师。所以按照辈分上来说,方孝孺和太子朱标还是

明朝疑案|朱允炆為何要求不準任何人殺朱棣

建文元年燕王反叛之初,建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並沒有將朱棣放在眼裡。以為燕王一隅之兵,要翻天是件天大的難事。善良又有點迂腐的建文帝朱允炆甚至還給手下授了了一道奇特的口諭,不準任何人傷害他的叔叔朱棣,以免

明朝疑案|朱允炆為何要求不準任何人殺朱棣

建文元年燕王反叛之初,建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並沒有將朱棣放在眼裡。以為燕王一隅之兵,要翻天是件天大的難事。善良又有點迂腐的建文帝朱允炆甚至還給手下授了了一道奇特的口諭,不準任何人傷害他的叔叔朱棣,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