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俄罗斯面值最大的卢布的头像竟是瑷珲条约的侵略者
Posted 条约
篇首语: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历史 俄罗斯面值最大的卢布的头像竟是瑷珲条约的侵略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历史 俄罗斯面值最大的卢布的头像竟是瑷珲条约的侵略者
现俄罗斯最大面值的货币(5000卢布)上的肖像是穆沙维约夫。1858年,此人强迫清《瑷珲条约》,割走中国100万平方土地。卢布上的穆沙维约夫手拿望远镜和瑷珲条约,脚踩铁锚,远望着中国东北。这张货币发行于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
原来印在俄罗斯最大面值货币5000卢布上肖像是穆沙维约夫。正是此人在1858年强迫清廷签订《瑷珲条约》,割走中国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穆拉维约夫全名叫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俄语: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Муравьёв-Аму?рский,1809,8,11-1881,11,18)。穆拉维约夫生于圣彼得堡,1827年开始从军,并参与了1828年-1829年的第八次俄土战争之瓦尔纳之围,次年又前往波兰镇压当地十一月党人。由于健康原因,他于1833年一度退役,回乡继承其父庄园。
1838年,他再次从军,赴高加索山脉参加征服当地山民的军事行动。
1841年,穆被提升为少将,但由于疾病再次退役。
1846年,他被内政部任命为图拉州军政总督。在此期间,他致力于发展当地农业,并上书尼古拉一世建议其废除农奴制度。尼古拉没有接受其请求,但此后他以为穆拉维约夫是「自由和民主派」。
1847年9月5日,穆被任命为伊尔库茨克和东西伯利亚总督。在此期间,他不顾俄国外交部的反对,冒着与中国决裂的危险,在黑龙江流域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探险活动。同时,他在西伯利亚各民族中强制推行俄语教育,并使用流放犯对黑龙江以北各地加以开拓。
1854年5月,他率领一支有77艘船、筏组成的舰队直航黑龙江口。作为克里米亚战争的一部分,其中部分船只继续航行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为正遭受英国和法国舰队袭击的该城送去了弹药援助。
次年,他再次组织航行,在黑龙江入海口建立了殖民地,并依照尼古拉一世的授意,同中国展开边界谈判。
1858年5月28日,乘中国清朝政府陷入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而无暇北顾之机,穆拉维约夫成功地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同其签订了《瑷珲条约》。该条约不但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土地完全割让与俄国,还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下游以南40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中俄共管区域。《瑷珲条约》的签订,使得俄罗斯打开了通往太平洋的通道。为表彰穆拉维约夫的功绩,亚历山大二世封其为「阿穆尔斯基伯爵」(即黑龙江伯爵)。
《清俄瑷珲条约》是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清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直接划走清国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确立40万清俄公管的土地。也就是说,一次趁火打劫,就让中国失去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依照清朝当局事先给与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无权与沙俄签订条约。因此,清政府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并在事后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按法理,尽管这个协议是存在的,但是有翻盘的大概的。
中国人曾经只知沙俄,不知穆拉维约夫,而穆沙拉耶夫在俄罗斯的知名度就一直非常高了。1891年,穆沙拉耶夫死后近十年,哈巴罗夫斯克市就在市郊黑龙江边为穆拉维约夫建造了纪念铜像。1929年,该铜像被推倒,代之以列宁像。1992年,穆拉维约夫的遗骸从巴黎迁葬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市中心,次年,哈巴罗夫斯克重新在原址树立起穆拉维约夫的铜像。俄罗斯彼得大帝湾内的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即以他的姓氏命名。值得一提的是,阿穆尔斯基就是黑龙江的俄语称呼。
穆拉维约夫固然是俄罗斯的民族英雄了,但是他在地上站成雕像是没问题的,假如要上纸币还是要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到底当年的条约还是有问题。
相关参考
1858.5.28瑷珲大俄罗斯国总理东悉毕尔①各省将军——大伊木丕业嗽托尔主阿列克桑得尔·尼适拉业斐齐②之御前大臣——结聂喇勒累特囊特尼适来·木喇福岳福③,大清国之御前大臣镇国将军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宗
《瑷珲条约》,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瑷珲条约的内容相关
按照清朝当局事先给与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无权与俄罗斯签订条约。因此,清政府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并在事后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但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认可了《瑷珲条约》。《瑷珲条约》条约签订后
1858年5月28日清将奕山与沙俄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将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瑷珲条约》是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中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点击查看:瑷珲系满语“
《瑷珲条约》(汉语拼音:aihuitiaoyue;英语:TreatyofAigun),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中俄瑷珲条约》。是由俄国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在18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中俄瑷珲条约》俄国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于5月28日签订《瑷珲条约》,主要内容有:(1
在中国近代史上,沙俄侵华以领土侵略为基本特征,中国成了沙俄领土扩张政策的主要受害者。1847年,沙皇任命扩张主义份子穆拉维约夫(1809—1881)为东西伯利亚总督,组织了庞大的“外贝加尔哥萨克军”。
很残酷的事实是,以清王朝积贫积弱的发展脉络说,东北大片国土沦入沙俄之手,是必然的事情。这其中的直接原因,就是《尼布楚条约》挖的坑。作为清代一桩平等条约,金庸小说里都被打上「”中国大占便宜”标签的《尼布
俄罗斯卢布、股市出现崩盘式暴跌,经济前景不容乐观,西方媒体甚至危言耸听地认为俄罗斯经济和社会即将崩溃。关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绞杀俄罗斯卢布的计划细节性分析及俄罗斯会不会因此崩溃的问题,在占豪前面的两篇文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沙俄得知这一情况后,于1858年1月5日召开了“特别委员会”会议进行密谋。会议采纳了穆拉维约夫关于继续向黑龙江“移民”,并以武力为后盾,与清政府举行的外交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