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建筑:壮族人们习惯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Posted 壮族

篇首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壮族建筑:壮族人们习惯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壮族建筑:壮族人们习惯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构成独特的一派风景图,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壮族人喜欢把村子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后山和村边栽上树木,规定不得乱砍滥伐,以保持村庄的生活安全。 壮族称屋为"干栏"。住房的主要形式,有全栏式、半栏式和平房三种。

全干栏房属全楼居式,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和存放农具是传统的住房形式;这种居俗,过去主要是为了防猛兽和防盗贼偷盗牲畜,现在看来,由于是楼下圈养牲畜,臭气上升,很不卫生。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干栏式民居已逐渐改变成人畜分居的平房或楼房式建筑。半栏房以一开间为楼房,楼上住人,楼下放牛羊、农具等,另一间为平房,平房多为三开间。这是当今壮族住房的主要形式。壮族及其先民,素来注重村落环境的选择。他们建造村落,或选在河流大转弯,地面较宽广的平地;或选在大河与小河交汇处,河面宽阔,水流缓慢的地方:或选依山旁水、背山面水、山腰坡边的地方。

由于壮人选这样的环境建村落,所以许多村寨有“村前一曲水,村后万重山”之美。体现了壮族选择优秀环境建立村落的文化观念。因此壮族乡村,多以围墙绕村,绿树成荫,而每一村前,都有一棵或几棵大榕树,以此象征人畜两旺。村落房屋建筑,也讲究布局,互相间隔为宜。“干栏”民居壮族称居住的房屋为“干栏”。

这种住房形式,宜于潮湿多雨,夏日酷热,地势不平的南方山坡地。广西的瑶、苗、侗诸族,也有一部分人家居住干栏,但壮族的干栏建筑较有代表性。壮族的整个干栏建筑,设计巧妙,用料精致,工艺颇高。

房屋形式,有一幢三间,一幢五七间,以至一幢九间的。视其家人口多少和其家富裕情况而定,一般为一幢三五间较普遍。主屋的两旁,还附设仓纱,这不仅增宽房屋的面积,而且还能起着防风挡雨的作用,使主屋建筑不受风雨的吹打而霉烂。房屋一般为三层,上层放杂物或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放牲畜家禽。中屋正中间为厅堂,前后左右,分设房间,房间开窗,通风明亮,居住舒适。

厅后为火塘,以泥筑成,煮食取暖用。正厅两则,无论三间五间,均以木板或竹片为壁隔离,木板还雕刻着花鸟虫鱼之类的画图;木板竹片,是活动的,遇上喜庆婚嫁,可以撤开,摆桌设席。房屋的前面或后面,建有晒台,以晾晒物品和纳凉;从地面进入中层住人的大门,用方块石条砌成一级一级而上的阶梯。壮族的这种房屋建筑,建在村寨的山腰,层层叠叠,鳞次栉比,十分壮观。1950年以后,壮族的干栏建构逐步地为平房建筑替代,平房一幢三间,人畜分开,较为卫生。

相关参考

羌族人习惯住在啥样的房子里 羌族建筑

羌族一般由几十户聚寨而居,村寨多建在半山腰、高山上,形如城堡,故名羌寨。现代羌族的住房方形平顶,墙壁以片石砌成。羌族建筑手艺高超,砌墙时不绘图、不吊线,信手而成。壁面平整,棱角分明,结构匀称。远看似碉

朝鲜人习惯住在啥样的房子里?朝鲜族建筑

朝鲜族村落多半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房屋别具一格。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板隔成单间,各屋之间有门道相通。屋内设平地炕,炕底有火道,即使是严冬,室内也温暖如春。朝鲜族的文化受汉族影响较深,房屋建筑与汉族多

壮族礼仪:在壮族的众多礼仪中都有啥样的禁忌

一、待客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

满族人都习惯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满族建筑

满族传统的住宅型式。乡间宅屋多为草顶土墙,房顶茅厚尺许,居室多为敞间,颇似口袋,故俗称口袋房。室内北、西、南三面环炕,俗称万字炕,橱箱被褥之类俱靠西北墙安放。窗户多为南、西向,用高丽纸外糊,藉以御雪雨

壮族建筑:壮族人习惯的干栏式建筑的特点什么

连山壮族的村寨民居建筑,明末清初逐步由茅草房改为砖瓦房,不但建房材料有所改变,村落的布局与房屋结构也起了变化,形成了其民族的风格特色,一直沿用了近三百来年,直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逐步为现代建筑理念所

维吾尔族人习惯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维吾尔族民间建筑。传统建筑为方形,开天窗。屋顶一般平坦,可作晒场用。室内一般砌实心土炕,亦有可取暖的空心炕,高约30厘米,供起居坐卧。墙上开壁龛,放置食物和用具,有的壁龛还构成各种几何图案,并喜在墙上

壮族人们的饮食习惯是什么?又为何喜爱饮酒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壮族人们怎样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交流 壮族文化

壮语在壮族聚居的乡村地区和部分城镇仍普遍使用,但壮文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普及;现在散居于部分县城和城市的部分壮族人改以汉语为日常语文,不过城镇壮族在壮族总人口当中比例不大,总体上以壮语为母语的壮族人仍

最具代表特色的壮族饮食都有何历史 壮族饮食

食俗壮族饮食文化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壮族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食,年节喜食粽子、糍粑和米粉,古人不食牛肉,元朝时才开始盛行食牛肉,少数山区仍存古俗。主食壮族以水稻作

壮族饮食文化:壮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色美食

壮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种植水稻、玉米、豆类、薯类、瓜类等,饲养猪、牛、羊、鸡、鸭、鹅,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他们接触和认识了各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动物,故风味美食较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