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中国历史上的左倾和右倾
Posted 冒险主义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中国历史上的左倾和右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中国历史上的左倾和右倾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
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
“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
“左”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执行,便成为“左”倾机会主义或叫“左”倾冒险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出现过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1931~1934年,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在党内统治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理论上、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完备,影响最深,危害最大。
在社会主义时期,1957~1976年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行为,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左”倾和右倾一样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因此既反对右,也反对“左”。
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
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
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右倾机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坐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
北伐战争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
表现为不是放手发动工人、农民起来斗争,而是放弃党的领导权,致使党不能组织有力的斗争。
抗日战争初期,曾经犯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王明,在只要联合,不要斗争,“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以退让求联合的思想指导下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把抗日领导权交给蒋介石,严重影响了江南新四军的发展。
右倾和“左”倾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
它们虽是从两个各不相同的极端出发,但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斗争中,既反对“左”倾,也反对右倾。
相关参考
1929年4月联共(布)党内的反右倾斗争在探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途径问题上,布哈林提出经济综合平衡发展理论,即: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强调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积累和消费按比例协调发展,反对牺牲农业
1957年开始的反右派斗争和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反右派斗争是反击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进攻的一次政治斗争,在当时发动是必要的,但斗争的扩大化却是错误的。反
1957年开始的反右派斗争和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反右派斗争是反击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进攻的一次政治斗争,在当时发动是必要的,但斗争的扩大化却是错误的。反
谈地道战不能忘记王夫。 抗战初期王夫是蠡县的县委书记,是他最早发现了老百姓为躲避日本鬼子,将“蛤蟆蹲”发展为地道。王夫认为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藏身,还可以打击敌人,于是在全县推广地道。开始还只是在野
何叔衡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小熊历史,原题:此人是苏区五老之首,主席评价他,叔翁办事,可当大局在苏区,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5人年龄较大,资历较深,德高望重,被誉为
党史上的今天:1月5日,党的历史上发生了16件影响深远的大事。1月5日党史回眸1、1930年1月5日,毛泽东针对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右倾悲观思想给他写了复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中批评
波兰·波兰统一工人党历史上的重要中央全会1949年11月11日—13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了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实际上是1948年8月31日—9月3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中央全会批判哥穆尔卡所谓“右倾民
...中关系很难说是在朝这个方向行进。最近几年,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部分右翼人士强调中国威胁。安倍领导的自民党在日前的大选中再次获胜,说明其右倾化道路仍有一定民意基础。日本国内也确实流行着“嫌中”潮流,有些...
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
历史意义: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它以实际行动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