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乾隆身世详考

Posted 乾隆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乾隆身世详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乾隆身世详考

   皇帝,姓爱新觉罗,名弘历,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励精图治,出现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  在民间, 皇帝的 被人传得十分离奇,传说他是海宁陈家的儿子……>  离奇传说>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雍亲王府里一片欢笑,这一天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孩。同一天,海宁陈家也添了一个小孩。>  这海宁陈家指的是浙江海宁的陈世倌家,人们俗称他为陈阁老,在康熙年间曾入朝为官,并且和当时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的关系十分密切。当时,雍亲王妃和陈世倌的夫人都怀有身孕。不久,两家先后生了孩子,雍亲王生了一个女孩,而陈家生了一个男孩。过了几天,雍亲王让陈家把男孩抱入王府看看。王命难违,陈家只好把孩子送进王府。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一个小丫头。久在官场的陈阁老意识到此事性命攸关,不敢声张,不久就辞官带着全家回原籍去了。而那个被换入王府的男孩,就是后来的 皇帝。>  随着这个传说的广泛流传,乾隆帝六次南巡甚至被说成是为了探望自己的亲生父母。而那个雍正换出去的女儿,长大后嫁给了大学士蒋廷锡的儿子蒋溥。蒋家是江苏常熟的大姓,雍正之女所住的那栋楼被后人称为「公主楼」。>  中国历来就有俗文化压倒严肃文化,演义小说埋没正史的传统。乾隆为海宁陈家之子的传闻不断被吸收到文艺作品中。1925年,上海出版了鸳鸯蝴蝶派大家许啸天的一部《清宫十三朝演义》。书中说:乾隆原来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被雍正用调包之计换了来。乾隆长大后,从乳母嘴里得知此事,便借南巡之名,去海宁探望亲生父母。因陈阁老夫妇早已去世,乾隆只好到陈氏夫妇的墓前,用黄幔遮著,行了做儿子的大礼。>  近些年,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传闻仍连续不断地进入到文艺作品中,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金庸是浙江海宁人,从小便听说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传闻,因此《书剑恩仇录》紧紧围绕乾隆 这条线索展开。不但如此,金庸还在书中杜撰了陈世倌的三公子,也就是乾隆的亲弟弟陈家洛。他在于万亭去世以后继任红花会总舵主,共同成就恢复汉家天下的宏业;而热恋陈家洛的香香公主则牺牲了自己的爱情,身侍乾隆,欲助陈家洛一臂之力,不幸失败自刎,葬于「香冢」。>  金庸先生在这部小说的后记中老老实实地告诉广大的读者,「陈家洛这个人物是我的杜撰」,同时他还声明,「历史学家孟森做过考据,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传说靠不住」。>  史家考证>  一般来说,凡是有影响的传闻逸事,不管它怪诞荒唐到何种地步,总是有某种合理性和或多或少的历史原因。>  那么,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这种说法,又有什么根据呢?>  首先,乾隆在位六十年中曾六次南巡,其中四次到海宁,而且每次都住在陈阁老家的私园——隅园中,并将「隅园」改为「安澜园」。>  其次,海宁陈家有清帝御赐的两块名曰「爱日堂」和「春晖堂」的堂匾。「爱日」也好,「春晖」也好,用的都是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一诗的典故。乾隆若不是陈家的儿子,谈得上报答父母如春晖一般的深情吗?>  再次,乾隆的父亲胤禛为皇子时,生育不繁。由于当时皇太子两次被废,储位迟迟未定。出于争储的目的,胤禛有可能不择手段地将女儿「调包」成儿子。以至于以后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雍正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是因为康熙皇帝看到了胤禛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颇有英雄气概,有一代雄主之气象,于是为了让弘历以后继位,就把皇位传给了胤禛。>  第四,那个被换走的雍正的女儿由陈家带回海宁,长大后嫁给了当朝重臣、大学士蒋廷锡之子蒋溥。蒋溥也甚得皇上恩宠,官至大学士。当地人遂将蒋氏夫人所居之楼称为「公主楼」。>  最后,在清一代,海宁陈家科名最盛,名相迭出,宠荣无比。据传,当年陈崇礼科举及第之后蒙道光帝召对,得知他是陈世倌的后人,道光帝微微一笑说:「汝固海宁陈家也。」不久,陈崇礼即被擢升为盐运使。若无雍正、乾隆和海宁陈家的这层关系,陈崇礼怎会受到如此眷顾?>  更有野史传说,乾隆自知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侍从自己是否像汉人。一位老臣赶紧跪下说:「对汉人来说,皇上确实像汉人;对满人来说,则不像。」乾隆听后很久没有说话,而且此后也不再提起此事。>  对于上述说法,金庸先生提到的那位历史学家孟森先生分别援引史实加以批驳。>  首先,来看一下海宁陈氏家族的历史。海宁陈氏的先世为北方渤海高氏,后南迁到江南地区。陈家的真正发达在万历年间,其中,陈元成这一支,与传闻中的「海宁陈家」关系最大。陈元成之 陈诜官至刑部尚书。陈诜之子陈世倌在雍正当朝时已历任巡抚,至乾隆六年以工部尚书授文渊阁大学士。他就是金庸在小说中所写的乾隆生父。>  陈世倌的侄子陈用敷官至巡抚,那已是乾隆中期以后的事了。据此,孟森先生明确指出,海宁陈家仕宦之盛,发端于明朝末年,到康熙和雍正时达到了顶峰。乾隆即位之前,陈氏为相者多已谢世,陈世倌尚存,却并未得到乾隆皇帝的格外关照。乾隆六年(1741)升任内阁大学士的陈世倌,不久因起草谕旨出错被革职。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当面斥责他「无参赞之能,多卑琐之节,纶扉重地,实不称职」。如此不留情面的呵斥,就是很普通的前朝老臣也很少受到,更不用说是传闻中皇帝的生父了。>  关于陈家的两块匾额「爱日堂」和「春晖堂」一事,孟森先生肯定确有其事,但这并不是乾隆所题写,而是其祖父康熙皇帝书赐的。这两方匾额与乾隆毫无关系,更谈不上乾隆是陈家之子的证据了。>  从乾隆出生的时间和当时的背景来看,其为雍正急欲抱养外姓之子为己子的说法也不合情理,且没有根据。>  按照皇帝家谱《玉牒》所记载,乾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当时雍亲王胤禛三十四岁,已先后生育了弘辉、弘盼、弘昀、弘时四个儿子(但前三子均夭折)。乾隆出生时弘时已经八岁,而且就在乾隆出生后三个月,雍亲王又得了一个儿子弘昼,后来又陆续生育了弘瞻等四个儿子。在这种情况下,雍亲王偷偷摸摸换一个汉人的儿子,于情于理都说不通。从另一方面来看,当时皇太子两次被废,且从此以后皇太子的储位一直空缺,为争夺储位而进行的明争暗斗日趋白热化。以雍亲王的精明和谨慎,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冒着给别人留下把柄的风险去抱一个汉人的孩子呢?再说,他又怎么会知道自己一定会继承大位,而陈家之子就一定会大富大贵呢?在这「一著不慎全盘皆输」的微妙时刻,雍亲王决不会冒这个险。>  另外,一个满族旗人在《皇室见闻录》中称:「以雍正之英明,岂能任后宫以女易男?」因为按 皇室的规矩,皇 诞生时,皇子要立即派王府里的太监到皇宫的内奏事处口头上报给皇上,然后再由宗人府专门写折子奏报,以备皇上为皇 取名;若雍亲王府当时已按时辰报生的是女儿,又怎么能过了几天再改为男孩呢?这从理论上来看也是说不过去的。>  就算传说是真的,乾隆是被雍正用女儿从海宁陈家换来的,那么这位真正的金枝玉叶的下落也应该有所交代。据说,这位公主后来嫁给了当朝重臣、大学士蒋廷锡之子蒋溥,蒋氏夫人所居之楼被称为「公主楼」。可许多熟悉当地历史的人,都不知道家乡有座「公主楼」;就连蒋家后人,也都说不知道。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件事情为讹传。>  早在清军入关时,曾对顽强抵抗的江南人民进行过大规模的屠杀,因此江南地区的反清情绪异常高涨。从康熙皇帝开始, 的统治者就采取了各种方法,如设立博学鸿词科,征调明朝遗民编修明史等,极力笼络前朝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文人士大夫。海宁陈家中科举人数之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和统治者重视科举,极力笼络南方世族,藉以消弭江浙一带士大夫强烈的反清民族主义意识的政策有关。而到了乾隆时期,这种科举之盛早已成为明日黄花。将此作为乾隆出自海宁陈家并眷顾陈家的根据,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六下江南>  如此,支持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几条证据都被逐一批驳。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乾隆六次南巡,四次到海宁,而且每次都住在陈氏的私园中,这是为什么呢?>  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一心想要效仿祖父的乾隆也有过六次南巡,并且前两次和他的祖父康熙一样,以浙江杭州为终点,还登上绍兴会稽山祭禹陵而还,意在炫耀国力、安抚江南民心。从第三次南巡开始,乾隆连续四次都到了海宁,主要目的是视察耗费巨大的钱塘江海塘工程。>  古代钱塘江口江流海潮的出入有南大门、中小门和北大门三个口门。如果海潮趋向北大门,则海宁一带的海潮首当其冲;趋向南大门,则绍兴一带的海塘坐当其险;唯有主流走中小门,南北两岸才少有海潮之灾。从乾隆二十五年开始,海潮北趋,海宁一带潮信告急。一旦海宁一带的大堤被冲毁,那么临近的苏州、杭州、嘉兴、湖州,这些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因此,乾隆皇帝从「海塘为越中第一保障」的认识出发,在乾隆二十七年第三次南巡之时,亲临海宁勘察。另一方面,海宁地方的地势和土质都不是很好,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负责的官员们在具体措施等问题上还有很大分歧。因此,乾隆每次南巡都要亲往阅视,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就这样,在乾隆皇帝的督责之下,海宁一带修建起了耗资巨大的鱼鳞石塘,成功地抵挡住了海潮的侵袭,对保护当地及附近地区的百姓、土地以及农业生产的安全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时至今日,经过了两百多年的海水冲刷,这座石塘的某些地段依然完好,还在继续发挥著作用。金庸先生小的时候,就曾在海宁乾隆皇帝所修的石塘边露营、玩耍。>  由此可见,乾隆四度前往海宁,根本不是所谓的探望亲生父母,而是要阅视和筹划海宁的海塘工程。>  那么,乾隆四到海宁勘察,总得有个合适的住所吧?>  乾隆驻跸的陈傢俬园名叫「隅园」,位于海宁县城的西北角。而陈氏是康、雍、干三朝宰辅,其隅园占地有百亩之广,入门水阔云宽,园内有百年古梅,南宋时期的老树,风景宜人。在这偏僻的小县城,确实是找不到另外一个比这「三朝宰相家」的私家园林更为体面的地方来迎接乾隆皇帝了。且这个园林景色可人,在园中就可以听到海潮的声音。难怪乾隆皇帝四度驻跸此园,流连盘桓了。>  乾隆并不讳言驻跸陈氏隅园是「喜其结构至佳」,心中念念不忘的却是越中第一保障———海塘。所以,在他初幸隅园之后,便赐名为「安澜园」,以志此行在使海水永安其澜。乾隆回京之后,在圆明园也仿造了一个安澜园,而且还写了一篇《安澜园记》,愿四海之内江河之澜皆安,曲折地表达了他不忘民生疾苦这样一个意思。>  如果仔细检查一下正史、野史以及其他同时代人所著的文集,就可发现,乾隆四次驻跸在陈氏家园,但从未召见过这声名显赫的「三朝宰相」陈家的 ,更谈不上什么「升堂垂询家世」了。至于说他张黄幔偷祭死去的生身父母,则更是无稽之谈。>  乾隆出自海宁陈家,乃汉人之子,是一个流传很久而且很有影响的传闻。近年来某些休闲性质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还仍然用它来媚俗,但是历史学界早已彻底摒弃了这个传闻,认为它等诸齐东野语,毫无根据。就连善于写作清宫故事的高阳先生也说,乾隆绝不可能是海宁陈家之后。>  可见故事本来就是故事,不能和历史事实等同起来。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乾隆身世之谜 历史上乾隆真正的身世大揭密

  :,大清王朝的第六位皇帝,25岁时登基,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为一代有为之君,然后后世对于的却有着种种的猜测,接下来就由小编来探究下乾隆。>  他的一生,

乾隆身世之谜

乾隆身世之谜  乾隆皇的身世之谜,歴来都是清朝最有趣、传闻最广最多的歴史疑案。有段时期,朝野上下、京城内外都谈论着,野史笔记、民间故  事都尽情地演绎这段故事。十分热闹。  综合所有的正史、野史与传闻

历史人物 乾隆身世的传说

乾隆身世的离奇传说(1)> 乾隆皇帝,姓爱新觉罗,名弘历,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励精图治,出现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在民间,乾隆皇帝的身世被人传得十分离奇,传说他是

乾隆身世之谜 乾隆皇帝下江南是为了探望母亲吗

乾隆身世之谜:乾隆,清朝入关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后又做了三年的太上皇,成为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励精图治,出现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自号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的身世被人传得十分离

乾隆身世之谜 揭开

乾隆是清代着名的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历史上着名的“康乾盛世”。乾隆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故事,而

《延禧攻略》乾隆的身世之谜,乾隆的生母真不是太后

《延禧攻略》乾隆的身世之谜,乾隆的生母真不是太后?  乾隆是古代历史上最为长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国泰民安,清朝迎来了“乾隆盛世”。  自恋的乾隆觉得自己的人生十分完美,晚年时给自己起了个封号“十全老人

历史人物 乾隆身世的传说

乾隆身世的离奇传说 陈世倌的侄子陈用敷官至巡抚,那已是乾隆中期以后的事了。据此,孟森先生明确指出,海宁陈家仕宦之盛,发端于明朝末年,到康熙和雍正时达到了顶峰。乾隆即位之前,陈氏为相者多已谢世

清宫秘史之乾隆身世之谜,钱氏

对于乾隆的身世,野史、文人评述和民间传说等都有不同说法。特别是在清末之后,各种乾隆并非雍正亲生子的传言流传甚广。其中便以海宁陈世倌论尤为流行。  野史当中便有记载,乾隆其实是浙江海宁大学士陈世倌之子。

清宫秘史之乾隆身世之谜,钱氏

对于乾隆的身世,野史、文人评述和民间传说等都有不同说法。特别是在清末之后,各种乾隆并非雍正亲生子的传言流传甚广。其中便以海宁陈世倌论尤为流行。  野史当中便有记载,乾隆其实是浙江海宁大学士陈世倌之子。

乾隆身世之谜 揭开

乾隆是清代着名的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历史上着名的“康乾盛世”。乾隆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故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