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快走,此地不详 结果逃过一死劫
Posted 刘邦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快走,此地不详 结果逃过一死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快走,此地不详 结果逃过一死劫
我们都知道,人体在五种感官之外,还存在一种特殊的感官即第六感。第六感究竟是什么,让人很难说得清,但它却是人身上最神奇的感官之一,俗称为直觉。直觉很多时候可以让人潜意识的感触到周围的危险气息或者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而且非常的灵验。汉朝初年,刘邦夜宿一地,但自从他来到此次,就心惊肉跳,心神不宁,于是他就叫来侍卫,询问这个地方的地名,当侍卫报上地名后,刘邦顿时大惊,说快走,此地不详。侍卫们虽然认为他有点大惊小怪,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如果当时不是刘邦的这种直觉,估计所有人都已命丧黄泉。
汉高祖三年,张耳奉命与韩信一道攻打赵地,当赵地被平定后,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张耳死后,他的儿子张敖继位为赵王。因张耳生前与刘邦的关系非常铁,刘邦就将唯一的亲生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张耳的儿子张敖,双方结成了亲家。汉高祖七年,刘邦从平成与匈奴作战返回,途径赵地,赵王张敖为了侍奉好老丈人,就亲自为刘邦端茶送水,非常的恭敬,并且将自己后宫中的一个大美人送来服侍刘邦。
然而张敖的热脸却贴了刘邦的凉屁股,由于刘邦在平成吃了匈奴的亏,心中不爽,就将怨气发泄在了张敖的身上,态度非常的傲慢。张敖的国相贯高非常看不惯刘邦的傲慢无礼,就阴谋袭杀刘邦,为主子出气。但贯高的行刺意图却把张敖吓的个半死,张敖最终极力阻止,并立誓终生不反刘邦,贯高才未能得逞,然而他依然愤愤不平。
汉高祖8年,刘邦再次途径赵地,当晚夜宿在柏人县。贯高提前打探到刘邦的落脚点,就埋伏下大量刺客,打算深夜后刺杀刘邦。刘邦住下后,一直莫名其妙的心中感到不安,于是他就问侍卫这是什么地方?侍卫回答:柏人县。刘邦心中默念:柏人者,迫于人也!于是大惊,慌忙叫来所有的侍从,连夜离开了。贯高的刺杀行动再次流产。
汉高祖9年,贯高的一个仇家知道了贯高曾意图刺杀皇帝的事情,就前往京城向刘邦揭发贯高的不轨行径。刘邦听后非常震惊,就将贯高和赵王张敖一起抓回,打入打牢。刘邦起初怀疑女婿张敖就幕后主使,就想处死张敖,但一直没有证据。于是就严刑逼供贯高,但贯高却是一位真汉子,全身被折磨的没有一处好地方,依然咬定是自己主使,赵王完全不知情。
贯高誓死不向别人泼脏水的行为最终感动了刘邦,刘邦赦免了他的罪行,但贯高却认为自己以下犯上,无脸在见刘邦,就在狱中自尽了。赵王张敖也因此被废除了赵王,贬为宣平候。虽然他经历了牢狱之灾,甚至无端招来了杀身之祸,但幸亏汉高祖刘邦当时凭借自己的直觉化险为夷,如果刘邦真死于赵地,估计张敖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相关参考
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有骨气的朝代,而它的开国皇帝便是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 众说周知,朱元璋是个很有争议的皇帝,有人说他残暴不仁,大杀功臣,但也有人说这是后来的清朝对他的污蔑。 不论怎样,
历史上除了有很多有才干的皇帝之外,还有很多贤臣。如果皇帝和臣子相处和谐,就会成为美谈,例如唐太宗与魏征,李世民听从魏征的纳谏,但是也有一些臣子功高盖主,但也不知收敛,最后只能是被皇帝除之而后快了。清朝
徐湛之是南朝宋时期的大臣,曾任冠军将军、丹阳尹、散骑常侍等职,被封为枝江县侯,深得外公宋武帝刘裕的喜爱。徐湛之出身高贵,生活上也比较奢侈,就连刘义隆都曾劝他太过奢华,不过徐湛之对家人还是不错的,曾经在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阶段。这个阶段不断出现小政权,各种势力此起彼伏。在乱世之中,有一个孤儿非常幸运,不仅被人收养长大,后来还坐上了皇帝。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个皇帝就是南唐的建国者李昪。
丰绅殷德生于1775年,死于1810年,享年35年,父亲是大官和珅,母亲是冯霏霏,很多人好奇和珅的儿子不为什么不随父姓,其名字来源还是有一段故事的。1780年,就是丰绅殷德5岁的时候,乾隆看上了丰绅殷
丰绅殷德生于1775年,死于1810年,享年35年,父亲是大官和珅,母亲是冯霏霏,很多人好奇和珅的儿子不为什么不随父姓,其名字来源还是有一段故事的。1780年,就是丰绅殷德5岁的时候,乾隆看上了丰绅殷
丰绅殷德生于1775年,死于1810年,享年35年,父亲是大官和珅,母亲是冯霏霏,很多人好奇和珅的儿子不为什么不随父姓,其名字来源还是有一段故事的。1780年,就是丰绅殷德5岁的时候,乾隆看上了丰绅殷
丰绅殷德生于1775年,死于1810年,享年35年,父亲是大官和珅,母亲是冯霏霏,很多人好奇和珅的儿子不为什么不随父姓,其名字来源还是有一段故事的。1780年,就是丰绅殷德5岁的时候,乾隆看上了丰绅殷
丰绅殷德生于1775年,死于1810年,享年35年,父亲是大官和珅,母亲是冯霏霏,很多人好奇和珅的儿子不为什么不随父姓,其名字来源还是有一段故事的。1780年,就是丰绅殷德5岁的时候,乾隆看上了丰绅殷
孝闵帝宇文觉的父亲是宇文泰,母亲是北魏孝武帝的妹妹冯翊公主。了解孝闵帝宇文觉的生平经历得知,宇文觉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557年,享年16岁。宇文觉是宇文泰第三个儿子,同时也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