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这照片曾上报
Posted 物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这照片曾上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这照片曾上报
首次报道题目:《历史教材 照片疑用错》> 帅府博物馆副馆长曲香昆展示发表国闻周报上的「疑似乌龙照片」复印件> 昨日,沈阳 帅府博物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分别从不同角度判断「 乌龙照片」真伪。专家们表示,「乌龙照片」说法站不住脚。> 原版照片配有中英文说明「 肖像」> 针对这张可疑照片,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首先承认,在该馆举办过的张作霖展览中的确曾经使用过。据介绍,展览中张作霖的单人照片共8张,而帅府内馆藏的张作霖单人图片有数十幅之多,来源多为民国时期报纸、书籍中翻拍扫瞄,以及部分社会捐赠。> 「两家后人确认说这张不是张作霖,人教社的教材又删掉了,好像已经可以肯定这张照片是货真价实的假货,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副馆长曲香昆肯定地说。> 据曲香昆介绍,目前见诸媒体的张作霖头像照片,其实是剪裁自一张张作霖的半身像,原版的照片下配有繁体字及英文说明「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肖像」,从字体及英文翻译的方式可以确认是民国时期的图片。> 专家向记者展示了这张照片的扫瞄版复印件,尽管没有找到这张照片的原始出处,但是民国时期的一张报纸上曾经使用过该照片,并且明确认定这是张作霖。> 「这张报纸叫《国闻周报》,在其封面和内版中两次使用过这张张作霖的照片,而出版的时间是1924年,当时张作霖还在世,这是证明这张照片中的人是张作霖的第一个证据。」曲香昆介绍。> 据史料记载,《国闻周报》创刊于1924年,是一份当时比较权威的时事性、政论性、综合性的新闻周刊。> 姊妹版照片收入《张大元帅哀挽录》> 昨日上午博物馆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们一直在忙于查找这张被疑照片的出处,不过因为档案较多且目前在封存中,所以只找到扫瞄的图片,而没有找到原始资料,不过工作人员在一本叫《张大元帅哀挽录》的史料中,找到了一幅推断为与这张可疑照片同时拍摄的姊妹照片。> 「在这两张照片中,张作霖的面部轮廓、神态、衣着等各方面都几乎一样,惟一不同的是,被疑照片中戴在大帅头上的帽子被放在的身边的桌子上。」曲香昆说,「可以推断,这两张照片应该是同时拍摄于一组的姊妹照片,从第二张中的地毯、桌子等背景可以判断,拍摄地点是室内,究竟是帅府内或照相馆目前无法推断。有人说这组照片拍于云南,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据介绍,这本《张大元帅哀挽录》是张作霖被炸逝世后,张家人整理大帅生平、各界写给张作霖的祭文悼词、搜集大帅的个人书法以及不同时期肖像照片而成的一本书,其中照片部分包括了张作霖童年、作为师长、巡阅使、总司令以及大元帅等五个不同时期的肖像照。目前帅府已经从各界搜集到该书107套,可信度比较高。> 用年龄相差十年的照片看胖瘦差异不靠谱> 据曲香昆介绍,这张标注有「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字样的被疑照片,拍摄时期应该为1918年前后。> 「张作霖生于1875年,拍摄此照片时候的张作霖应该在43岁。而被拿来与之对比的另一张比较瘦削的张作霖肖像,是他作为陆海空大元帅时期的,拍摄时间至少应该在1927年6月18日之后,当时的张作霖已经53岁左右了,两张照片并非拍摄于同一时期,而是相差了十年,怎么能因此确定两张不是同一个人呢?」曲香昆反问。> 据介绍,张作霖的长相是典型的「北人南相」,个子不高,人也比较清秀,他一生中瘦削的时候比较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张作霖没有长胖过。曲香昆说,张作霖早年行伍生涯比较辛苦,但是到了中年之后平步青云人也胖了一些,同在《张大元帅哀挽录》中收录的1926年12月以后作为「安国军总司令」时期的张作霖也同样略显发福。「张作霖在40岁以后是他人生中相对比较胖的一段时期。」曲香昆说。> 还有其他证据否定「乌龙说」> 民国军人像的香烟盒上> 也使用了张作霖的这张照片> 除了以上几点证据和推断之外,昨日的发布会也连线了云南卫视的一位记者,他是最初找到张闾实核实照片真伪的人。> 据该记者介绍,他最初发现这张照片的蹊跷,是一年半之前他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博物馆看见了这张署名是何海清的历史图片。凭著记忆,他认为这张一直是教材中使用的张作霖的图片。经过跟博物馆方面查证,对方表示这是由何家后人确认的何海清的图片。> 此后,该记者询问了何家后人以及张作霖的孙子张闾实先生,双方都认为这不是张作霖,但双方也都没有证据。「何家人无法提供何海清的第二张图片以进行对比,而张闾实并没有见过张作霖,他的认定也只是『凭著目测』。」> 此后,这位记者在国家博物馆找到了民国刊物《国闻周报》曾于1924年刊登过该图片;同时一位香港商人搜集的一组民国军人像的香烟盒上,使用了张作霖的这张照片。> 至此,有关这张照片的怀疑基本清晰起来,怀疑本身就是个乌龙事件,但遗憾的是,这位记者还没来得及把结果公布出来,张闾实先生已经早一步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指出教材中使用的照片为假,引起了很多网友对事件的关注。> 昨日帅府的专家们也表示,张闾实先生曾经先后三次来过博物馆,当时对馆藏资料并没有提出过任何异议。专家分析,1931年「九一八」之后,张家仓促地逃往关内。按常理推断,逃难时携带的东西一般都以金银细软为主,带走历史图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张作霖流往其他地方的史料是非常有限的。> 「这个结果我也跟张闾实先生谈过,但是他仍旧认定,那张照片上就不是他的爷爷。而何家人对这个结果表示存疑,她们希望继续寻找何海清的其他图片。」该记者表示。>相关参考
1959年,《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张毛主席和少先队员们在一起的照片,毛主席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这张照片后被选入小学课本。毛主席逝世时,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这幅经典照片。可谁也不曾想到,照片上毛主席
美国人拍摄的1997年北京老照片: 想不到97年的北京是这样子
北京历史老照片:1997年,鸟瞰北京城,那时已有不少高楼。(美国人拍摄的1997年北京老照片:想不到97年的北京是这样子)北京历史老照片:1997年,外地的旅游团来北京旅游。北京历史老照片:万里长城,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照片是摄影师于1910年拍摄的,并将祝福送给100年之后的人们。1916年,林徽因(右一)与表姐妹们的合影,她们身上穿的是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宋庆龄在1918年,也被公认
【一张恐怖的民国老照片,心脏病者慎入】此照片最早见于2002年的国家地理杂志,当时照片的提供者说这有些人不知道它为何而恐怖,只是看上去有些怪异,其实这张结婚照真的很令人恐怖的,它里面人的表情和照片中的
溥仪,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他是爱新觉罗·载沣的儿子,在1912年的时候被迫让位,清朝的统治也就此结束。而在日本人的控制下,溥仪成为了满洲国的傀儡,日本投降后,又被苏联红军给俘虏
家住汉口万松园、84岁的钟先生(依本人意愿,使用化名)致电本报称:他的母亲是刘家麒将军夫人严希曜的表妹;80多年前,刘家麒将军曾为他父母证婚,并留下了一张合影老照片。20日,记者来到钟先生家中,见到这
核心提示:1982年,陈云向中央汇报了沿海走私猖獗的情况,并附上了一份打击走私活动的报告,由其领导的中纪委下发,作为回应,邓小平非常重视,他在报陈云的报告中批示了8个字:“雷厉风行,抓住不放”。邓小平
1949年5月,中共中央华东局了解到,“两航”公司的大批员工对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极为不满,希望能回归新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华东局便起草了一份关于争取“两航起义”的报告。周总理委派特工之王李克农亲赴香港
1949年5月,中共中央华东局了解到,“两航”公司的大批员工对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极为不满,希望能回归新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华东局便起草了一份关于争取“两航起义”的报告。周总理委派特工之王李克农亲赴香港
李白 在古代,把“谋反”的帽子强扣在别人头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政治斗争手段。在个人喜恶、个人利益、个人权欲面前,无论是风度翩翩的张九龄,异常奸诈的李林甫,还是粗鲁霸道的杨国忠,都把颇受皇帝宠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