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不杀私自放走曹操的关羽

Posted 军令状

篇首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不杀私自放走曹操的关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不杀私自放走曹操的关羽

2、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是演义杜撰的吗?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不杀私自放走曹操的关羽

电视剧新三国第43集中,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回去后诸葛亮要杀关羽,这时恰好鲁肃来探营。于是当着鲁肃的面,诸葛亮拿来关羽事前立的军令状,要杀关羽,最先反对的当然是张飞,刘备则来了一招软的,拿当时三人桃园三结义说事,要与关羽同死。在这里,我倒不想说诸葛亮和鲁肃斗智的事,我想说的是关羽得以免死的理由。在当时,军令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一旦立下军令状是要承担后果的,这一点在诸葛亮的说法中也得到了证明。但是,刘备给出了一个豁免关羽的方法,让鲁肃向诸葛亮求情。在鲁肃向诸葛亮求情后,关羽果然得到了赦免。

在这段故事中,诸葛亮没有依据法令行事,仅仅根据鲁肃的求情就免了关羽的死罪,这是相当有看头的。

试想,如果违反军令的不是关羽,只是一个普通的将领或士兵,他能得到赦免吗?我想,肯定不会,一定会被依法处理。但是,因为违反军令的是关羽,他就得到了赦免。

也就是说,在当时,刘备的军队中虽然有各种法令,刘备也声称法令大如天,但实行的都还是人治,因为人的不同,法令的强度也就不同。在这种制度之下,普通士兵的生死是不被关心的,刘备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大业。

但刘备偏偏又是以仁义称于世,通过这个故事看来,刘备的仁义确实有虚的成分,他的仁义只是为了实现他大业的需要,一旦与大业相背时,是可以放弃的。

在这种人治的环境之下,法令真正成了掌权者手中的工具,想用时拿来用,不想用时就不用。而这与现代法治社会的理念,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做为一名普通人,我们怕是享受不到关羽的待遇的,在我们违反法律后,惩罚怕是不可避免,所以,为了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同样的待遇,法治的实现是必须的,人治必须被摒弃。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是演义杜撰的吗?

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到底为何会放走曹操?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据野史记载一说是曹操有恩于关羽,另一说是诸葛亮故意设计。不管哪个传说,都演义中事,非历史事实。《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曹操战船被烧,率军从华容道步行而归。华容道上一片泥泞,根本无法通行,加之那天又刮大风,行走更加艰难。于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垫路,大军才得以通过,而羸兵被人马践踏,深陷泥中,死亡无数。眼看大军就要全部通过华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诸将本已狼狈不堪,

见曹操大笑,十分不解,问曹操为何发笑。曹操说道:“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计谋总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马至华容道放火,我等必全军覆没了。”曹操话音刚落,接探马报刘备追兵在后面开始顺风点火。但曹操大军已通过华容道,奔江陵而去。!

所以刘备追兵到的时候曹操大军已经跑了,根本没有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件事情。

那么三国演义里面里的华容道情节,当时正值赤壁鏖战之后,曹操丢盔弃甲,大败而逃。诸葛亮命关羽在华容道拦截曹操,并立下了军令状。曹操果然从此处败逃,关羽放过曹操,成就了自己义气深重的美名。

这就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原文的用意有三点:

其一,突出关羽的义气。与关羽在灞桥挑袍形成对照。关羽当日说:蒙丞相赐袍,异日更得相会。今日相聚,关羽看到曹操的狼狈相,心中着实不忍。其二,突出诸葛亮的智谋,果然是神机妙算。料定曹操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小路,曹操果然就范。以曹操的老奸巨猾,尚且不是诸葛亮的敌手i,可想而知诸葛亮该是什么样的人物。其三,突出了曹操的奸诈。曹操本身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出卖任何事情的人物,此时当然要把昔日对关羽的深情厚谊再度表演出来。曹操说: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曹操的话语很明显,期望关公做个义气的人放自己一马。

不过,华容道情节也有明显的弊端。

其一,过于神化诸葛亮。鲁迅先生说:状诸葛伪似妖。诸葛亮就是因为能夜观天象,觉察关羽不忍心杀害曹操,让人感到诸葛亮做人的不真诚,什么事自己都先考虑好了,这样的人在哪个单位都不受领导防着你,怕你夺权;一般人防着你,怕你加害使绊子。

其二,无法对关羽自圆其说。关羽是个义气深重人,同时更是蜀汉的大将,为了当时的一己之私,竟然私自放炮对方的最高统帅,心里还有没有自己的责任意识。这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的战场上,岂不是里通外国的典型。

其三,对于诸葛亮的认识。诸葛亮是一个执法如山的人物,后来对于马谡的失街亭,就是依法从事,而今日关羽是立了军令状的,却并没有处罚,这是明显的因私废公,这样的法律如同儿戏,岂能成就大业。

其四,让关羽信服诸葛亮。就是因为关羽对诸葛亮早年颇有成见,虚构出了这样美丽动人的神话,不过如此一来,尽管关羽信服了,刘备的心里作何打算,你这个小年轻的,竟然拿我弟兄开涮。内心里对诸葛亮其实并不满意。孔明欲斩云长,玄德曰:“昔吾三人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孔明方才饶了。如此行事,怎能服众。

总之,尽管小说为我们演绎了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可是仍然感觉到里面的人物唯有瑕疵,所以如果更好地去品读历史人物,不妨去接近正史。

相关参考

大神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走曹操,为何让他守华容道

三国大神诸葛亮,本来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一直与世无争。因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受感动,遂出山辅佐刘备开创帝业。直到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除了马谡失街亭外,几乎是料事如神、算无遗策。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是演义杜撰的吗?

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到底为何会放走曹操?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据野史记载一说是曹操有恩于关羽,另一说是诸葛亮故意设计。不管哪个传说,都演义中事,非历史事实。《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

历史秘闻 大神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走曹操,为何让他守华容道

三国大神诸葛亮,本来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一直与世无争。因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受感动,遂出山辅佐刘备开创帝业。直到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除了马谡失街亭外,几乎是料事如神、算无遗策。

诸葛亮究竟是为何要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即然这两个势力进入中原都有可能拥立皇帝,那么曹操在华容道死了,天下就会更早进入太平盛世,不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则可以让乱世早一点结束,那为什么要让关羽放掉曹操呢?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华容道上不是关羽

三国史上诸葛亮为何要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导读: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华容道上不是关羽来守,让张飞、赵云来守,那曹操必定死路一条。曹操死后,北方大乱,北方又会回到群雄争霸的局面,这时孙权的确有可能向北进攻中原。如果孙权攻入中原占领许都,那么孙权

诸葛亮岳父黄承彦为何私自放走蜀汉大敌陆逊

导读: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当蜀汉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的时候,陆逊进入了诸葛亮早先做好的埋伏圈,八阵图中,原本陆逊必定死于八阵图,可是黄承彦却出面救了陆逊。作为岳父的黄承彦,为何要救自己女婿的

历史人物 三国史上诸葛亮为何要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导读: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华容道上不是关羽来守,让张飞、赵云来守,那必定死路一条。死后,北方大乱,北方又会回到群雄争霸的局面,这时孙权的确有可能向北进攻中原。如果孙权攻入中原占领许都,那么孙权就会

是关羽故意而为之? 三国历史华容道义释曹操

华容道义释曹操可谓是三国中的点睛之作。在战前诸葛亮算准曹操必然会落败逃跑,所以派关羽镇守华容道。结果确如诸葛亮所料,曹操华容道遇关羽,但是奇怪的是,关羽竟将曹操放走,这是为什么呢?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

是关羽故意而为之? 三国历史华容道义释曹操

华容道义释曹操可谓是三国中的点睛之作。在战前诸葛亮算准曹操必然会落败逃跑,所以派关羽镇守华容道。结果确如诸葛亮所料,曹操华容道遇关羽,但是奇怪的是,关羽竟将曹操放走,这是为什么呢?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

揭秘三国赤壁之战究竟是谁放走了枭雄曹操?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八十万大军在赤壁败于孙刘联军,诸葛亮更是草船借箭,火烧曹军一时被人传为佳话,然而当读者都在为诸葛亮叫关羽把守华容道却被关羽放走曹操一事感叹时,各位读者请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