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要借荆州

Posted 荆州

篇首语: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备为何要借荆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刘备为何要借荆州

2、刘备为何借孙权的荆州

刘备为何要借荆州

东汉时期的荆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的部分,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当时的荆州分为七个郡,以长江为界,南阳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大部在江北,两郡的其余部分和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四郡在江南。公元200年,在北方站不住脚跟的刘备投奔了荆州军阀刘表,被安置在南阳郡的新野县,长期寄人篱下。

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刘表惊死,次子刘琮投降。刘备只得撤往南郡的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在当阳长坂被曹操的骑兵追及,刘备仓皇南逃,一直退到了江夏郡的夏口(今湖北武昌),和刘表的长子刘琦合兵一处,水陆之军大约两万,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底。在随后的赤壁大战中,穷途末路的刘备和江东的孙权联合起来,以少胜多,击败曹操。曹操一路败逃,孙刘联军穷追不舍,从江夏直追到南郡。

此时,荆州七郡的形势是:曹操仍据南阳全郡和江夏一小部,刘备占有江夏、南郡的江南部分,孙权攻占了江夏的江北剩余部分,并在南郡的江北部分同曹军展开拉锯战,江南四郡则抱观望态度,在三国尚未出现的时候,三方先在荆州搞了个小三国。刘备是赤壁大战最大的收益者和战后最大的暴发户,大战过后的刘备实际上已经和曹军脱离接触,利用孙权和曹操在南郡旷日持久大战的大好时机,他率师南下,攻取了江南四郡,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经过一年的血战,孙权占领了南郡的江北部分,曹操仅领有南郡的襄阳(今湖北襄阳)一地,这时候,在长江中下游千里战线上,曹操孙权全面对峙。

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后,在西线的江汉平原和东线的淮南留下了两个战略兵团,其中坐镇淮南的是曹营最杰出的将领张辽,在张辽的指挥下,孙权在淮南屡战不利,东西不能兼顾,缩短战线是孙权唯一的选择。

此时的刘备由于地盘太小,也一筹莫展,他希望能从孙权那里得到南郡的江北部分。此时,孙权的谋士鲁肃提出了一个主意:把孙权占有的南郡让给刘备,让刘备在西线对付曹操,这个建议立刻付诸实施,刘备进入江陵后,把行政中心设在了这里。

这是一个双赢的买卖:孙权一方得以收缩兵力,拱卫江浙的核心区域,同时也给了刘备一个人情;刘备虽然不得不再次面对曹操这个让人头疼的老对手,但却得到了南郡大部,尤其是南郡的军事要塞江陵,东可以抑制孙权的势力逆江而上,北可以最近距离地威胁中原,向西攻击益州(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门户洞开,实在是太合算了。

难怪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吃惊得手中的笔都落在了地上,从此,荆州七郡刘备几乎占其六五,成为当时影响中国的第三股势力,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真相。

刘备为何借孙权的荆州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就是这样描写,周瑜千辛万苦打跑曹军,结果为人作嫁,城池尽被诸葛亮偷袭占领。其余江南四郡,兵力空虚,也是手到拿来。周瑜被气得吐血,小说中周瑜说:“吾等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他去图现成,岂不可恨!”――换成我,也要吐血也。

刘备借口地盘小,容不下人马而向孙权借荆州(主要是江陵一带)。刘备占据的南方四郡地面不能说不大,人口也不少,怎么会容不下刘备的区区人马(当时顶多也就5万)。

实际上,由于江陵在孙权手中,刘备向益州发展就无路可行(甚至可以说就没有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这才是刘备借荆州的最大目的(当然还有其他好处)。 以后,果然刘备凭借荆州为基地,西进占据了益州,北上不断攻击襄阳。可是同时也威胁到孙权的上游安全,造成了吕蒙偷袭荆州的后果。

所以,人口众多的南方四郡实际上不如半个南郡的意义重要(另外半个在曹军手里)。 所以荆州(江陵)对于东吴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对于刘备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刘备满足于终老南方四郡则不重要),相对来说对于暂时无力南下的曹魏,重要性要差一些。

再说,荆州是13州中排第二的,况且又是刘表的地盘,刘表在世的时候就想把荆州交给刘备。因为荆州辖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七郡115县。

约於今湖南、湖北、广西北境、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以及广东连县等地,腹地颇大。

1、南阳郡,治苑县(今河南南阳)。领36县:苑县、西鄂、博望、堵阳、雉县、叶县、呦亍⒙逞簟③国、析县、丹水、南乡、顺阳、武当、冠军、县、阴县、筑阳、山都、邓县、蔡阳、章陵、襄乡、湖阳、朝阳、新野、安众、穰县、涅阳、棘阳、育阳、舞阴、比阳、平氏、复阳、随县。

2、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岸)。领14县:西陵、邾县、鄂县、蕲春、下雉、沙羡,安陆、南新市、云杜、竟陵、西阳、a国、县、平春。

3、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领17县: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当阳、e国、编县、宜城、国、中卢、襄阳、临沮、秭归、巫县、渖健

4、长沙郡,治临湘(今湖南长沙)。领12县:临湘、湘南、益阳,罗县、下隽、连道、昭陵、醴陵、安城、茶陵、攸县、容陵。

5、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领12县:临沅、沅南、汉寿、作唐、孱陵、零阳、充县、酉阳、迁陵、沅陵、辰阳、镡成。

6、零陵郡,治泉陵(今湖南永州)。领13县:泉陵、营浦、营道、泠道、重安、湘乡、昭阳、燕阳、夫夷、都梁、洮阳、零陵、始安。 7、桂阳郡,治郴县(今湖南郴州)。领11县:郴县、汉宁、便县、耒阳、阴山、临武、南平、桂阳、曲江、浈阳、含。这么好的地方,刘备怎么能还给人家,况且荆州不是孙权的,诸葛亮曾跟刘备说:荆州利尽南海,西通巴蜀,东联吴会,此用武之地,是老天给将军的,然后在荆州站稳脚,西攻益州,夺了西川54州和汉中,在与东吴联合,吞并魏国,在灭吴国。刘备去西川要是没有根据地是很危险的,如果兵败,还可以逃回荆州,但是没有根据地就四海无路。

刘备夺了西蜀,鼎盛时期的地盘从荆州,益州到交州的西北。可是关羽欺下傲上,要是答应了孙权的求婚,荆州不就如磐石之安吗?

况且刘备不还荆州还有另一个原因,刘备亲统大军出汉中,关羽的荆州兵出洛阳,俩面夹攻魏国,诸葛亮6出岐山失败的原因就是被敌人先知觉,荆州北面是襄阳,关羽死后。诸葛亮完全可以叫魏延带兵攻占襄阳,再一举拿下洛阳,如此,魏国首都不保,魏国大片地方都归西蜀的。

总之,荆州是刘备不可缺少的战略要地,可是天公不作美,荆州失了以后,蜀国只剩益州这块地盘。

相关参考

刘备为何借孙权的荆州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

曾国藩身为一代名臣,为何在京城做官时,却要借50两银子才能过年

说起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人们自然会想到两个人,李鸿章和曾国藩,此二人可以称得上是清末权臣,手握重权。不过,人们一般只会看到一个人辉煌的时刻,却忽略他们过得凄惨的时光,比如曾国藩,此人便曾经经历过穷困潦

关羽惨败荆州刘备为何不救

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关羽失荆州是一个致命伤。它使得诸葛亮精心设计的《隆中对》战略规划未能实现,“兴复汉室”最终也成了泡影,蜀国因此一蹶不振。关于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为何不发救兵的问题,《三国志》中没有记载,

关羽兵败荆州刘备为何不救

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关羽失荆州是一个致命伤。它使得诸葛亮精心设计的《隆中对》战略规划未能实现,“兴复汉室”最终也成了泡影,蜀国因此一蹶不振。关于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为何不发救兵的问题,《三国志》中没有记载,

吕蒙武力讨取荆州:刘备在荆州为何却不战而降?

荆州一共七郡(在刘表手上曾经把南郡在分化出襄阳郡和章陵郡,于是也有荆襄九郡之说),孙权几番思量,把目标锁定在荆南的长沙、桂阳、零陵三个郡上。江陵地区有关羽重兵把守,很难夺取;而武陵地区蛮夷势力强劲,刘

孙权又不傻,为何把荆州借给刘备

熟读汉末三国史,盘点彼时的枭雄,我们不难发现,袁绍虽好谋而无决,难成大事,却在只身出逃时,令董卓忌惮不已,也曾一统河北四州,成最大割据势力;刘备虽出身微末,曾以织席贩履维持生计,也曾历经惨败,失去立足

为何刘备非要关羽守荆州

关羽,三国时期最为知名的将领之一,虽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那般强悍,但他本身战斗力也很强,加上难得的忠义,被后人尊为“武圣”。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斩杀了曹营大将庞德,生擒了于禁,吓得曹操想要迁都。然而,

关羽失荆州的故事,为何必须死

刘备占汉中未必不是偶然,失荆州不见得就是必然,或者说二役得失,偶然必然是参半的。所以出现这样闯运的情况,是因为刘备对外界和自身的认识不够清楚。刘备数年间获取了大量实地,与此相应,是缺兵少将。刘备入蜀,

刘备与曹操为何都说周瑜会割据荆州自立

在赤壁之后,周瑜的名声如日中天,在江东甚至隐隐然有凌驾于孙权之上的势头。曹操在退兵之后曾经给孙权写信,说:赤壁之战,只不过是因为我军流行疾病,我自己烧掉战船撤退,却让周瑜小儿获得战胜的虚名。曹操郑重表

关羽为何失荆州 七大主要原因曝光

俗话说,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荆州之失,责任不全在关羽,也不是大意而失,有多种原因,概言之有七。一是刘备错用关羽。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规划成就霸业、复兴汉室的战略时,曾提出以益州为根据地,荆州为前哨,外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