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李世民用什么手段收服大唐这个第一神秘人物
Posted 鎏金
篇首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李世民用什么手段收服大唐这个第一神秘人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李世民用什么手段收服大唐这个第一神秘人物
开门见山,这个“他”,略微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名叫常何,当时是守卫玄武门的禁军统领。
常何,汴州仪县人,祖籍河内温县。早年参加瓦岗军,跟随李密击杀隋朝大将张须陀,后来投靠洛阳王世充,曾经跟随李建成前往河北讨刘黑闼。入唐后官至中郎将。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建成和李元吉经过玄武门后,常何将玄武门关闭,“东宫、齐府精兵二千不得入”,使得李世民顺利的杀死建成。贞观六年,被封为太中大夫,除延州诸军事延州刺史,进爵武水县开国伯。后历任泾州刺史、右屯卫将军、右武卫将军、平壤道行军副大总管、资州刺史、黔州刺史等。
常何此人,新旧唐书无传,他的名字只在《李密传》《马周传》和《旧唐书・太宗本纪》中昙花一现。《新唐书》的宰相世系表常氏一条也没有他的名字,资料少到无以复加。如果是普通一个路人甲,当然他的资料有没有无关大局。问题在于他不是路人甲,他的作用非常重要。重要到不仅改变了大唐格局,而且改变了历史走向。这就让人纳闷了。
我们看玄武门之变,有一点百思不得其解:李世民等人是怎么事先埋伏在玄武门里面的。要知道玄武门可不是公共厕所的所门,不是任何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这个问题千年以来毫无定论,也无人深思。但是陈寅恪先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在法国留学,看到巴黎图书馆藏的敦煌本李义府撰常何墓志铭,方才恍然大悟。
陈寅恪先生《隋唐政治史略稿》手迹
李义府“奸佞而能文”,却给名字都没听说过的常何写墓志铭,可见常何并非一般人。后来陈先生再一查当时守卫玄武门的禁军统领名字,更有拨云见日之感。原来当时守卫玄武门的禁军统领就是常何。两下一对照,事情就明朗了。原来是常何把李世民等人放进来的。
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常何把李世民放进来,李建成会不提防?当时二人矛盾已到白热化状态,直有“图穷匕见”之势,李建成傻的啊。李建成即使傻,身边还有个诡诈多疑的李元吉,能不处处小心?答案只有一个,常何是李建成的人。
于是又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是李建成的人,他是怎么被李世民策反收买的。难道李建成用人会这么不小心,如此扼要之地用一个反复无常之徒?如果常何是这种人,李建成会不防备?要知道李建成可是用人的一把好手,魏征王等等都是心腹忠臣。就这么看走了眼?
原因只有一个,常何是李世民早就安排在李建成身边的一枚棋子,一名高级潜伏人员。他的身份绝密,上线只有一个,就是李世民本人。他的潜伏级别为僵尸级,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唤醒。
那么常何是如何成为秦王府嫡系人员又如何成功潜伏在李建成身边的呢。他的墓志铭给了我们答案。这就是今天本文讲述的重点。墓志铭为繁体字文言文,原文就不抄录了。直接上白话版。话说打字很磨手指头啊。
常公讳何,字口口(原文阙如),河南陈留人。打小就有侠义之气,各路英豪纷纷归附。隋末大乱,推举他为义军盟主。相当于梁山泊的宋江。
他的名是怎么来的?他有一郑姓长辈,没事就摸着他的头说,这个孩子人小志大,以后肯定兴旺我们家族,成就不会低于汉相萧何。因此给他起名常何。
李密起兵,他去入股,给的官职为“上柱国雷泽公”。这个官职名字比陈咬金的“混世魔王”还要雷。下雨的雷公啊。然后是恭维的话,什么“智比西汉的陈平张良,策超汉末的荀贾诩”。“料安危之势,察兴亡之迹”。最大贡献是劝李密归顺李唐政权。李密听从了常何的建议。“实赖于公”。就是说,要不是常何这张卖瓜王婆似的巧嘴,李密很可能不归顺李唐。要是李密归顺了王世充,李唐能不能拿下王世充,都是个未知数。
但是《隋书・李密传》写着当时劝他归顺李唐的人并不是常何,而是他的秘书柳燮。
李密归顺李唐后,李唐给的待遇并不高。李密很生气,要造反。常何流涕劝谏,但是李密不听,带着王伯当非要搞,结果被乱箭射死。然后常何一帮人被王世充接收,但是王世充对这帮“山东豪杰”待遇也不好,豪杰们于是纷纷跳槽,如程咬金秦琼等人,常何也带着王世充的一些亲近卫士投奔了李唐。
常何跟程秦二人不同的是,程秦二人只是自己要走,没有拉拢别人。而常何还想拉拢王世充更多亲信投奔李唐,结果被王世充觉察,“奇计弗成”。可见玩无间道是常何强项。因为他有“侠义之气”,能够领袖群雄。
李渊很高兴,给一车骑将军的官职。随后跟着李世民讨平王世充。成为李世民的玄甲军小队长。李世民共有玄甲军一千人,分成四队,每队二百五,分别由尉迟恭、徐懋公(懋,同茂)、秦琼、程咬金为队长。尉迟恭为李世民贴身卫队长,常何为尉迟恭属下小队长,紧跟李世民,保卫李世民安全。(太宗文皇帝出讨东都,以公为左右骁骑。)
李世民带领尉迟恭和三名玄甲军骁勇前去窦建德营垒挑战,其中一人就是常何。
洛阳之战后,常何回到长安,接着跟随李建成征讨刘黑闼,有功,被李建成信任。
武德七年,也就是玄武门兵变前两年,常何被李建成调入长安,把守玄武门。(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
就在此时,常何秘密深入秦王府,与李世民再次表示忠心。而且这种接触应该不止一次。(趋奉藩朝,参闻霸略。)李世民“赐金刀子一枚,黄金三十挺”。通常说的金刀就是钱。颜师古注:“金谓五色之金,刀谓钱币也。”孟郊有《投所知》诗云:“且将食Y劳,酬之作金刀。”就是说我吃了人家饭,要给人家钱。
但是这里的金刀用“枚”计算,却不是钱,而是一把鎏金小剪刀。现代考古出土了一把唐代的鎏金錾花银剪刀,长150毫米,厚1毫米,重约25克。正面为珍珠地鎏金錾花工艺,局部鎏金处为朱雀衔灵芝和莲花座纹饰,虽然历经千年,纹饰上的鎏金仍然金光灿烂,耀眼夺目。纹饰的錾花功力娴熟细腻,线条流畅富有弹性。其制造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那么这把剪刀是做什么用的呢。并非我们想象的日常剪裁,而是一种辟邪镇妖、消灾避祸的吉祥物。因为剪刀可戳,可剪,可铰,可切,可割,可轧,威力无穷。
魑魅魍魉见了小小剪刀立马吓得抱头逃窜,家里永远太平无虞。
李世民用这种鎏金小剪刀送人,正是他办事的高明之处。众所周知,送人礼物不在价值,而在心思。只要你用心良苦,让对方感受到你的一片心意,那么即使薄纸一张,也能泡到姑娘。
当然钱还是应该有的。黄金三十挺。金挺就是金锭。
李世民又给了常何几十枚金刀子,让他送给其他把守玄武门的骁勇头领。让他们感受到秦王的一片殷勤之意。
此时李世民的领袖气质出来了。“承解衣之厚遇,申绕帐之深诚”。
何为“解衣之厚遇”,有人劝韩信造反,韩信说,当年我落魄流离,是汉王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给我穿,又把自己的饭碗推过来让我吃。这份恩情,怎能背叛。易中天解释说,这就是秦人的“岂曰无衣,与之同袍”之谊。其实扯的根由没有。
何为“申绕帐之深诚”,三国时东吴设置了“绕帐兵”,管理这些绕帐兵的为“绕帐督”。孙权出外行军打仗,这些绕帐兵就在军帐外守护。此时李世民又与常何回忆了一下常何在他身边担任贴身卫士时候的真诚岁月,加深了一下感情。
李世民为啥要这么做,因为常何吃这一套。韩信和常何都是游侠出身,崇尚“士为知己者死”,讲究尊严和义气。比如宋江。有人说一样是给钱,为啥宋江能成老大,柴进却是憨大。因为宋江不仅给钱,而且“殷勤接纳”,毫不倦怠。每天相陪不厌。跟你找对象一样,除了给钱,还得抽出时间陪着,逛街,聊天,哄着,抱着。让你觉得爱她,可以托付终身。否则就会出墙。养女人和养小弟其实是一样的。但是宋江不会养女人,没有时间陪,结果被同事张文远撬走了。可见什么能人都有短板。
于是常何被收服。这里可以对比一下李建成。李建成也曾送过尉迟恭一车金银珠宝,让尉迟恭跟自己干,结果尉迟恭马上带着钱报告了李世民。李世民说知道了,以后他要是再给你钱,你就要。自己留着花,不必上交,也不必报告。
一样样给钱收买对方小弟,为何李世民成功了,李建成没成功。李世民就是宋江,李建成就是柴进。花钱不干事,被当凯子玩。
此后,常何表面上与李世民渐行渐远,却与李建成亲密无间,深得李建成信任。视为股肱之臣。两年后,也就是武德九年,李世民决定兵变当夜,启动了这枚棋子。或者说,他之前送出去的几十枚“金刀子”,就是李世民镶嵌在李建成阵营中的几十枚潜伏下来的棋子,多年潜藏,就等这关键一刻。
于是,“九年玄武门之变前令K北门之寄”。K,读zong,手持之意。寄,托也。诸葛亮《出师表》写刘备托孤:“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令K北门之寄”就是说,李世民手持着玄武门之变的重任交给了常何。常哥,兄弟这百八十斤就交给你了。你看着办吧。因此陈寅恪先生说:“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凶险,最艰苦,最决绝的一场战斗”。他能够作出这个“艰难的决定”,是费了一番大心血的。再三犹豫,差点没定下来。
但是常何此时的态度却没那么坚定了。因为李建成对他很好。这就是潜伏者的痛苦。常何被收服,但没彻底收服。常何对李世民的态度,就如武松对宋江的态度,而非李逵对宋江的态度。武松是有自己独立人格和见识的,李逵没有。武松反对招安,宋江就得跟武松商量,贤弟,这么个事,你看是不是,哥哥跟你唠唠。李逵反对招安,宋江直接大骂,把这黑厮拉出去砍了。
相关参考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初夜:用哭勾住李世民的心 武则天在李世民面前大胆、机智的运用了哭这一招,使她从众多的女人中脱颖而出,勾住李世民的心。 武则天运用了手段见到了皇上 慈禧用了不少手段才让
早在唐太宗照样秦王的时候,他率领手下赴汤蹈火,为大唐统一世界立下显赫劳绩,在这个过程中,唐太宗收服了好多的文臣武将,这批人不光助他统一世界,照样异日后开创大唐盛世的功臣。熟悉汗青的读者应该会知道单雄信
早在唐太宗照样秦王的时候,他率领手下赴汤蹈火,为大唐统一世界立下显赫劳绩,在这个过程中,唐太宗收服了好多的文臣武将,这批人不光助他统一世界,照样异日后开创大唐盛世的功臣。熟悉汗青的读者应该会知道单雄信
如果对隋唐历史了解的朋友一定对裴寂这个人感到不陌生,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好友并且还是大唐的第一任相国,就是这样显赫一时的大人物后来却无缘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那么为何出任大唐第一相国的裴寂得不到唐太宗李
秦朝末年,群雄四起。在推翻暴秦之后,两支义军逐鹿中原,由此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历史帷幕。当时,楚强汉弱,但最终,以为代表的汉军却打败了强大于己数倍力量的集团,取得政权,建立了大汉王朝。造化弄人,但绝非
大唐平阳公主是怎么死的?平阳公主最后死于何种原因,史书上没有说。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祖籍邢州尧山,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
唐朝安史之乱对唐朝打击很大,但幸有大将郭子仪在,唐朝才得以中兴。如果没有这个人,唐朝或将在安史之乱中灭亡,但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边塞少民族经常入侵唐朝边境。大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北方的
李世民曾被他打的狼狈逃跑!如果没出意外,可能就不会有大唐盛世唐太宗李世民戎马一生,南征北伐开拓疆土,用过人的军事素养与谋略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世民平生数百次战役鲜有败绩,唯有浅水原一战,李世
历史人物 他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被李世民推为大唐名将后来却不得善终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的,在这场政变中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并且将李建成的儿子们诛杀殆尽。在对自己的同胞兄弟赶尽杀绝的同时,李世民却对李建成的原部下表现出了极大的胸襟。李建成原来
唐朝安史之乱对唐朝打击很大,但幸有大将郭子仪在,唐朝才得以中兴。如果没有这个人,唐朝或将在安史之乱中灭亡,但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边塞少民族经常入侵唐朝边境。大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北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