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鞠躬尽瘁还是穷兵黩武,诸葛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Posted 军事家
篇首语:春衣少年当酒歌,起舞四顾以笑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鞠躬尽瘁还是穷兵黩武,诸葛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鞠躬尽瘁还是穷兵黩武,诸葛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前言: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是谈及汉末三国不能回避的重要政治军事人物。然而,经过几千年的代代相传,特别是后世《三国演义》的追捧,其真实形象已渐渐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因为距离历史越近的时期写成的书籍则往往距离史实越近,所以先看看,西晋陈寿《三国志》是怎样评价诸葛孔明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 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简言之,诸葛亮是一个成功卓越的政治、军事家。但他作为政治家的才能高于其作为军事家的才能。而在他军事领域的造诣中,其治军的才能又高于他领兵的才能。即所谓“治戎为长、奇谋为短”。>>自古以来,军事家分两种,战场型和统帅型,二者皆备最佳,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将才”和“帅才”。>毫无疑问,诸葛亮是统帅型的军事家。例如,北伐退军时,司马懿曾来到他驻扎营寨的地方勘查,并大加赞赏道:“天下奇才也!”也就是说,作为对手,司马懿是高度肯定了其军事才能,甚至觉得自己不如诸葛亮。>那当时的蜀汉有没有战场型人物呢?应该说是有的,比如魏延。而马谡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我想,以孔明的智商不至于连什么是真才实学什么是假把式都看不出来吧。>而孔明为何长期让魏延坐冷板凳。例如,第一次出师北伐,便否定其从子午谷进军的奇谋,以至于其在自己百年之后死于内斗呢?>然而无论当时真实情况是怎样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果守街亭的主将魏延,蜀军必不会有如此惨痛失败。>>另外,诸葛亮治蜀期间,连年累月的进行透支国力的北伐,渴望实现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宏图伟业。说的浪漫一些,就如同《三国演义》篇尾长诗所言。>“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因此,之所以失败,除了国运天数,更是他的治国理念,其实可以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穷兵黩武。其治国方式严重伤害了蜀汉本身就十分弱小的国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其灭亡。>连年累月的战争,蜀民面有菜色。以孔明之才,匡扶汉室且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更何况孔明死后的蒋琬、费祎、姜维等人了。因而,最后的结局也必然是“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另外,后主刘禅也并非小说所言的那般昏庸无能。也许是长期生活在相父阴影下,孔明死后便将丞相蒋琬和大将军费祎的职权范围进行交叉。直至灭亡,蜀汉都没有出现军国大事由一位大臣总揽的局面。相关参考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发生于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为了振兴汉室,打造一个强大的蜀国而进行了北伐。当时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不过都被曹魏的司马懿给挡住了,最后还死在了北伐的道路上,真的是鞠躬
魏延是一个怎样的人?可能很多只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会说,那是一个叛徒,可见,在一些人的心里,已经给魏延打上了这个标签。但是如果翻阅正史,对他的行为进行一番分析,你会发现,对于魏延的记录,与小说中是完
历史上的赵云对于蜀汉的高级将领刘、关、张、马、黄,甚至与包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历来都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只有对于赵云,则基本都持肯定态度。赵云虽然是第一流的武将,但他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却
历史上真实的:智谋文化的早熟和发达,是中国一个特有的现象。在这种文化的催生下,中国人特别崇拜智慧人物。而在智慧人物的系列中,有两大偶像,一个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另一个就是元明之际的。历代人们给这两
葛洪,作为一个时代中都有名的人,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医生、化学家、修仙者?对于他来说,修道、炼丹、救死扶伤自然是生活中的家常便饭。除了这些,他甚至还能领兵打仗。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堪称大家的葛
葛洪,作为一个时代中都有名的人,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医生、化学家、修仙者?对于他来说,修道、炼丹、救死扶伤自然是生活中的家常便饭。除了这些,他甚至还能领兵打仗。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堪称大家的葛
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当中,对于汉桓帝的评价,总是负面的,这一个在书中连脸都没露过的皇帝,只存在于人们的谈论中,可是言辞间却总是“朝政败坏”这样的话语,以至于让很多人都认为,汉桓帝就是一个没有什么作为
一、「”永安托孤”的背景章武元年(公元221年),蜀汉与孙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役——夷陵之战(夷陵之战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双方投入的实际兵力达到十万之众,战争初期,刘备大军势
为什么关羽必死?这不妨从荀之死说起。在讨论诸葛亮的失职问题之前,需要先弄清楚一个关键问题――关羽攻打襄樊,到底是谁的决定?这场战争是不是从一开始决策上就存在失误呢?为什么关羽必死?首先说说为什么关羽必
无论是“昌邑王”还是“海昏侯”,在西汉诸多的王侯公卿中,似乎并没有留下多少值得称道的丰功伟绩。但是,打开西汉的帝王世系谱,在汉昭帝刘弗陵的后面赫然发现了第二代“昌邑王”,同时也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