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反抗就会被日军杀死 卢沟桥事变往事回忆
Posted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稍有反抗就会被日军杀死 卢沟桥事变往事回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稍有反抗就会被日军杀死 卢沟桥事变往事回忆
卢沟桥事变历史回忆:昨天,在抗战纪念馆,亲历“七七事变”的郑福来老人边参观边讲述抗战故事。84岁的郑福来老人坐在抗战纪念馆的讲台上,两手支撑着拐杖,语调缓慢地讲述着77年前的一段沉重历史。这段饱含血泪的惨痛历史,是郑福来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他目睹了日军当年的滥杀无辜和作恶多端,见证了村里太多人的死亡。1937年,郑福来年仅7岁。
“七七”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郑福来照旧早早起来,准备上学。父亲却叫住了他,“日本人都要打进城了,还上什么学?”郑福来很快就明白了,日本人攻城意味着什么。城里到处炮声震天,如同过年时放鞭炮一样。可是,这些炮声带来的不是新年的喜悦,而是死亡。头一天还在跟郑福来一起玩耍的邻居小伙伴,10岁的男孩王四春,被落入自家门前的炮弹炸死。炮弹片炸开了王四春的肚子,家里人冒着危险把他送到长辛店铁路医院,但没能抢救过来。
战斗持续了很多天。宛平城里到处都有炮弹落下。“房子都被炮弹震漏了,实在没法呆了。”郑福来说,家人不得不逃到长辛店,日军在后面追,一家人不敢停脚,一直逃到了保定,“到处都是逃难的人,人山人海”。郑福来跟着母亲不停地连跑带走,脚后跟全都磨破了,“血跟袜子结在了一起,脱不下来”。彼时,守城的中国第29军的官兵们,正与日军浴血奋战,誓与卢沟桥和宛平城共存亡,无数人战死,然而终无力挽狂澜。
7月29日,北平沦陷。在保定人生地不熟、没有吃也没有喝的郑福来家人,做出了一个最为冒险的决定:回家。郑福来永远都无法忘记他在归途中看到的一切。“沿途都是尸体。”郑福来说,他和妹妹、表弟几个孩子手牵着手,大人在前头牵着领头的孩子,让他们闭着眼走路,千万别看。7岁孩子的好奇心让郑福来睁开了眼睛,“我全看了。路上、两边,到处是死人,堆成堆的死人,老的小的,有的还被开膛破肚。”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郑福来一到晚上就害怕,怎么都睡不着觉,“老想着那些死去的人”。郑家的住处,与卢沟桥旁的大王庙只有一墙之隔。郑福来还记得,我29军驻守期间,经常操练大刀,年幼的他也曾跟着战士们学样。逃难归来,一切已物是人非。此前驻守的29军官兵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日军。离村才短短几天,村里却已有更多的人死去。
郑福来记得大人说起,日军侵占卢沟桥后,大肆搜捕29军战士,在卢沟桥桥头碑亭后杀了13个人,“都是平民老百姓,都是年轻人。日本人说他们是29军的,全给杀了。”村里一个挑水的任姓村民,看见日军进村,因为害怕转头就跑,被日军追上拿刺刀挑死;一个姓田的老爷子,为了自家的门板不被抢走,被日军用刺刀扎死;村中妇女被日军强奸的更是不在少数。
回家后的郑福来目睹了日本人的残忍:日本人领回来新枪后,在永定河上试枪,小伙伴郭东军的爷爷正在河滩上搂柴火,被日本兵当作活靶子打死。生命已如草芥,更加难熬的日子却还在后头。日本人在城里的治安越来越严,每个人都不能随意出村,见到日本人必须鞠躬,出门必须要有日方颁发的良民证。学校里日语成了主课,每个学生要唱日本国歌,见到老师要用日语问好。城里的粮食、盐、布匹、煤油等等生活必需品都被严格控制购买。
郑福来记得,那时小小的他上下学回家,街头到处都可见倒在地上没人管的死人。人人都想方设法地弄吃的东西。日军军马所里马拉的粪便里有没消化的黑豆,村民就把粪里的黑豆淘出来,晒干净了再吃;日本兵军营的水沟眼里,会有剩饭残渣流出来,大家就捡回来用水投干净了吃。
郑福来也吃过这些东西,“人要饿急了啊,什么都吃。能填饱肚子,能活命就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郑福来度过了8年的青春时光。郑福来至今还清楚记得日本宣布投降那天的情景。当时他正给地里的父母送完水回来,“我看见大王庙的日本兵开着坦克跑了,国民党的士兵在后边开枪追着打,坦克这才停下了,几个日本兵举着手从坦克里出来了。”
然而日本投降的喜悦并未维持多久,内战便已开始,生活依然举步维艰。对于郑福来而言,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转折始于1949年。当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自此,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新的生活开始了。19岁的郑福来以卢沟桥镇政府民政委员、治安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后来,他先后担任卢沟桥镇镇长、卢沟桥乡乡长,人民公社时期担任副社长等职务。
退休后,郑福来义务在卢沟桥地区做起了讲解员,把卢沟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把那些已逐渐被淡忘的历史,再次重现给世人。郑福来始终难忘曾经亲历的那些苦难岁月。“谁愿意当亡国奴?这亡国奴什么滋味?你们年轻人没受过,但老一辈人受过了。日本人侵略中国的这8年,奸淫烧杀无恶不作,真正是民不聊生,生灵涂炭。”郑福来激动地说,在日本侵略者面前,老百姓没有任何尊严可言,稍有反抗,就会被杀死,“日本人必须向中国人民忏悔。”
对于日本篡改教科书、掩盖历史真相,郑福来极为不满。有一次,他向一名前来采访的日本记者讲述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这名记者竟然说,日本人最不爱听侵略这两个字。还有一次,几个日本人到卢沟桥大王庙游玩,正巧问到郑福来关于大王庙的历史。“听了我的讲解,其中一个50多岁的日本人直摇头,还说日本人不会无故杀人。”郑福来气愤至极,“50多岁的日本人,竟然都不知道日军侵华的真相!”
郑福来一直保持着看报看新闻的习惯。他关心中日关系,更关心历史的传承与延续。“年轻人一定要多学历史,特别是近代史,铭记历史,不忘国耻,这个民族仇必须得记着。”老人说,“我们当时为什么受欺负?就因为我们贫穷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历史教育、提高警惕的同时,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
郑福来老人说自己从新闻中了解到,中国的领导人、老百姓,都希望中日能够长期友好,也是诚心诚意地想友好,“可是日本人必须得认罪,得忏悔。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两国人民才能真正友好。”
相关参考
抗日女战士被杀前向日军提出个要求,日军满足了她,结果铸成大错
1937年,日本人发发动卢沟桥事变,面对日本的侵华,中华儿女奋起了反抗。抗日战争让我们国家变得千疮百孔,民生凋敝。但同时,也有展现了有英魂的英雄儿女不畏生死的无畏精神,今天要介绍的,就是这么一个抗日女
丁治磐字似庵,初名介石,从戎后改今名,江苏省东海县城北富安村人。1912年3月考入江苏陆军讲武堂步兵科一期,11月毕业授少尉,分在陆军第十六师赵念伯(赵声的弟弟)旅任长。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
日军所谓南京俘虏很多都是平民1937年12月的南京,国军14个残破的步兵师8.1万人面对30万精锐日军压境而来。(国军实际兵力数字来自南京保卫战时期首都警戍总司令部参谋长处长谭道平将军所著回忆录)。面
-风物君语-"一入西沙千帆醉,从此马代是路人!"▼西沙群岛,第一次被中国人熟知,缘于发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战。西沙海战是新中国海军进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也有人认为是我国海军迈向「”蓝海”的第一步。
李宗仁在其回忆录里,提到“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侵华的严酷现实,他总结了自中国军队进行抗日武装斗争以来的经验教训,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提出了“焦土抗战论”。李宗仁将“焦土抗战论”的内容概括如下:与其
李宗仁在其回忆录里,提到“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侵华的严酷现实,他总结了自中国军队进行抗日武装斗争以来的经验教训,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提出了“焦土抗战论”。李宗仁将“焦土抗战论”的内容概括如下:与其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占京津等地。为了炫耀兵力,每天乘敞棚汽车,往返于廊坊和武清县城(今城关)之间,全副武装的日本兵不断向路两侧射击。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起人民的愤怒与反抗。1938年7月13日
宫女,也称宫人,狭义上指君主及其家庭的奴隶,她们办事要处处小心,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性命,而古代为防止宫女反抗,制订了严酷的刑罚。比如明成祖朱棣爱妃暴死,因怀疑宫女在茶中掺毒,一次就杀掉宫女、宦官几百人,
中国历史上最顺从、最柔弱的一个群体,恐怕就是宫里的宫女了,她们几千年来都是逆来顺受,成为皇族的玩物。而且稍有不满意,就被残忍杀死,不敢有任何的反抗。但是,在明朝,因为一只神龟,宫女妃子奋起反抗,皇帝差
鸭绿江江防之战,日军终于打到了中国境内,本应该同仇敌忾、顽强反抗的清军却由于各种原因散漫厌战。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这场战争中日军和清军的兵力旗鼓相当,为何还会被打得溃不成军呢?清军鸭绿江防线疾速溃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