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唐朝后宫宫官六尚的设置

Posted 周礼

篇首语: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对生活作出正确的解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唐朝后宫宫官六尚的设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唐朝后宫宫官六尚的设置

  (一)历史渊源 >所谓宫官,在这里是指宫中女官,由她们掌管宫中各种具体事务,通常由宫人中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才干者充任。从现有 文献来看,有关宫官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一书,《周礼注疏·春官宗伯·世妇》:“世妇,每宫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人,奚十有 六人。”“注:世妇,后宫官也。王后六宫……女府、女史、女奴有才知者。”王后掌管六宫,每宫有宫卿二人,共有十二人,其下属中的女府、女史、女奴等皆为 女官。从下大夫、中士等职官的设置来看,《周礼》所规定的宫官中亦参用士人,并非全用女官。后世历朝也有参用士人的例子,而则全用女官,士人如掌管宫 廷事务者,则全都隶属于殿中省。 >自汉魏以来,皆沿袭了这一制度,只是在职事方面历代各有不同。汉代的女官多掌管宫中事务性工作,东汉 末年开始在宫中设置女尚书之职,掌管文书章奏。统治时期则赋予其更大的权力,所谓“乃选女子知书可附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分当画 ‘可’”(《太平御览》卷94《皇王部》)。可见女尚书拥有代替皇帝批阅外廷奏章的权力。关于宫中女官的设置,在两晋时期,或置或废,颇不一致,且 名号各异,职数差异也很大,没有形成定制。 >在文帝统治时期,在宫中置有六尚、六司、六典等职,以分掌宫内诸事,但却不许其染指外 廷政事,且品阶低下,如六尚为视从九品,六司为视勋品,六典为视流外二品。隋炀帝统治时期,改置六尚,职掌与文帝时略同,但品阶却有所提高,六尚为从五 品,六司为从六品,六掌为从九品,此外还设置有许多流外之职。其中尚宫局掌管传宣启奏等,尚仪局掌管宫中经史教学及音律、宾客等,尚服局掌管印玺、符节、 衣服等,尚食局掌管膳馐酒醴等,尚寝局掌管床席、帷帐、铺设、洒扫等,尚工局掌管营造、裁缝、金玉、钱货等。隋朝宫官的特点是:全由女官充任,不再参用士 人;不再授予过问外廷政事的权力,仅掌管宫内各种事务性工作;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职数与品阶皆有严格的规定。这一切都表明宫官制度发展到隋朝已经比较完 善,比较健全了,并且对唐代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职官设置及职能 >的宫官制度沿袭了隋制,但是机构与职能比隋朝更加健全,并且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唐朝的宫官机构仍为六尚,其具体设置及职能情况如下: >1.尚宫局:设尚宫二人为长官,正五品。下辖有: >司记二人,正六品;典记二人,正七品;掌记二人,正八品。 >司言二人,正六品;典言二人,正七品;掌言二人,正八品。 >司簿二人,正六品;典簿二人,正七品;掌簿二人,正八品。 >司闱六人,正六品;典闱六人,正七品;掌闱六人,正八品。    尚宫局的主要职能是导引中宫出入,并掌管宫官之印。宫中所需物品由外廷机构具体承办,并将相关文籍呈送尚宫局,由司记抄录审核,盖印后交付内侍省,由内 侍省将回文移交外廷相关机构。其他五尚也各有其印,但只能限于本机构内部使用,不能加盖在对外的文书簿籍上,对外只能用尚宫局印。具体分工情况是这样的: >司记掌印,凡是宫中各机构出入的各种文簿账目都由其审核,未经审核者不能付诸实施。典记、掌记辅佐司记掌管这些事务(其他诸司的情况均是如此,下面就不一一罗列了)。 >司言掌管传宣启奏之事,具体工作程序是:凡是皇帝有敕颁下,都要交付司言署名、登记,并且另行抄写一份,交付掌管宫门的官员送出。如果外廷机构奏事,皇帝阅后的批复意见也要交给司言,由司言登记抄录,连署后交给相关部门执行。 >司簿掌管宫人的名册以及对宫人廪赐之事。 >司闱掌管诸门户钥匙。 >2.尚仪局:设尚仪二人为长官,正五品。下辖有: >司籍二人,正六品;典籍二人,正七品;掌籍二人,正八品。 >司乐四人,正六品;典乐四人,正七品;掌乐四人,正八品。 >司宾二人,正六品;典宾二人,正七品;掌宾二人,正八品。 >司赞二人,正六品;典赞二人,正七品;掌赞二人,正八品。 >彤史二人,正六品。 >尚仪局掌管宫中礼仪及起居诸事。 >司籍掌管甲乙丙丁四部典籍的教授以及宫中所用的笔札、几案等事。 >司乐掌管教习宫人音乐、舞蹈、器乐演奏等事。 >司宾掌管宾客朝见、宴会赏赐之事。    司赞掌管引导朝见、宴会赞礼等事。凡宫中举行宴会时,如有宾客参加,通常均由司赞引导宾客立于殿庭之下,司言代表皇帝宣敕赐座,然后由司赞引导其入席就 座。皇帝赐酒,宾客要起身拜谢,赐食时也要起身再拜,这一切礼节都要在司赞的指引下进行,否则就是失仪,将会受到处罚。 >彤史掌管记录宫闱起居之事。 >3.尚服局:设尚服二人为长官,正五品。下辖有: >司宝二人,正六品;典宝二人,正七品;掌宝二人,正八品。 >司衣二人,正六品;典衣二人,正七品;掌衣二人,正八品。 >司饰二人,正六品;典饰二人,正七品;掌饰二人,正八品。 >司仗二人,正六品;典仗二人,正七品;掌仗二人,正八品。 >尚服局掌管宫中后妃、内命妇、女官的各种服饰、器玩、仪仗等事。 >司宝掌管各种印玺、符契、图籍的保管,平时分类保管,相关部门如需使用,则“执状奏闻”,批准后交付使用。符契无论是出付或收回都要登记在册,并且规定收回时一定要用朱笔登记,以备核查。 >司衣掌管衣服及首饰。 >司饰掌管沐浴、巾栉及器玩的保管等事。 >司仗掌管羽仪仗卫等事。 >4.尚食局:设尚食二人为长官,正五品。下辖有: >司膳四人,正六品;典膳四人,正七品;掌膳四人,正八品。 >司酝二人,正六品;典酝二人,正七品;掌酝二人,正八品。 >司药二人,正六品;典药二人,正七品;掌药二人,正八品。 >司二人,正六品;典二人,正七品;掌二人,正八品。 >尚食局掌管宫中包括皇帝、皇后、嫔妃等的膳食供给之事,凡给皇帝、皇后进食时,都要先尝以检查是否安全,然后才能进呈御前。 >司膳掌管帝后、嫔妃的膳食烹调。 >司酝掌管酒醴饮品的供给。 >司药掌管医方医药之事。 >司掌管宫人饮食供给与薪炭等事。 >5.尚寝局:设尚寝二人为长官,正五品。下辖有: >司设二人,正六品;典设二人,正七品;掌设二人,正八品。 >司舆二人,正六品;典舆二人,正七品;掌舆二人,正八品。 >司苑二人,正六品;典苑二人,正七品;掌苑二人,正八品。 >司灯二人,正六品;典灯二人,正七品;掌灯二人,正八品。 >尚寝局掌管帝后及嫔妃寝宫管理以及与此相关的物品管理之事。 >司设掌管帷帐、茵席等的张设以及洒扫之事。 >司舆掌管帝后、嫔妃的舆辇、伞扇、羽仪等事。 >司苑掌管园苑内蔬菜、水果种植之事。 >司灯掌管灯烛的供给及管理之事。 >6.尚功局:设尚功二人为长官,正五品。下辖有: >司制二人,正六品;典制二人,正七品;掌制二人,正八品。 >司珍二人,正六品;典珍二人,正七品;掌珍二人,正八品。 >司彩二人,正六品;典彩二人,正七品;掌彩二人,正八品。 >司计二人,正六品;典计二人,正七品;掌计二人,正八品。 >尚功局掌管宫中衣服的缝制及前述五局所未涉及的其他各种事务。 >司制掌管衣服裁剪缝制之事。 >司珍掌管金玉、宝货的收藏保管。 >司彩掌管彩物、缯锦、丝帛的保管及供给。 >司计掌管衣服、饮食、薪炭等的账目及调配。    除了以上所述的机构及职事外,唐朝还设置了掌管纠察宫中事务的女官。这是因为宫廷之中,人员颇多,事务繁杂,如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对宫中各部门的纠察监 管,则很难保证宫廷生活正常有序地进行。这类人员包括宫正一人,正五品;司正二人,正六品;典正四人,正七品。凡宫内以上人员中有不能履行职责,违反宫廷 禁令者,一旦发现,通常由司正写成文书,上报宫正裁决。小事由宫正直接处罚,大事则奏闻皇帝或皇后,然后再行惩罚。

相关参考

唐朝历史 上官婉儿最出名

上官婉儿是唐代著名的女官,武则天身边的红人,她于景龙四年(711年)被发动政变的李隆基所杀。女官又称内官、宫官,俗称女太监,是指替帝王家打理后宫事务、又没有妃嫔名分的高级宫女。作为帝王后妃体制的伴生之

唐朝历史 浅论唐代史馆的设置

  唐初正式设立史馆修史并形成一系列的制度,这是我国史学史和政治制度发展的一大进步。而史馆制度的确立绝非偶然,是有其深刻是社会政治原因。同时,史馆的设置并制度化在当时来说是空前的,对后世史馆的发展有深

唐朝历史 唐朝后宫侍寝竟是进行轮岗人人平等

唐朝是个很人性化的王朝,这一点在对待女性的问题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婚姻上,她们如果觉得生活不够美满,可以主动提出离婚,甚至可以协议离婚;在着装上,她们想穿男人衣服就穿男人衣服,想坦露胸部就露胸部,要多

唐朝的后宫制度是怎样的?唐朝皇帝后宫的划分

自古以来,宫中就有所谓「内职」制度。〈周礼〉上说:「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治。」武德年间参照隋制建立了完整的「内官」制度,规定:皇后一人,下立四妃——贵妃、

唐朝历史 用酷刑除掉后宫劲敌

 武则天争宠:用酷刑除掉后宫劲敌  唐朝王皇后和萧良娣被囚禁到宫中一座院落内。有一天,唐高宗偶然来到这里,见到门禁严固,饮食都是从小洞中送入,想起往日的情谊,不觉有些伤感,叫道:&ldquo

李唐皇子们的悲剧人生,从李隆基设置“十王宅”开始

唐朝中后期显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官职,那就是由太监担当的十王宅使。为什么说这种官职很有意思呢?那是因为,这种官职的首要职责就是把守皇子、皇孙,到了唐朝后期十王宅使甚至能够随意陵虐皇室后辈,这种情形在唐朝

李唐皇子们的悲剧人生,从李隆基设置“十王宅”开始

唐朝中后期显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官职,那就是由太监担当的十王宅使。为什么说这种官职很有意思呢?那是因为,这种官职的首要职责就是把守皇子、皇孙,到了唐朝后期十王宅使甚至能够随意陵虐皇室后辈,这种情形在唐朝

唐朝历史 古代后宫秘史

唐朝是个很人性化的王朝,这一点在对待女性的问题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婚姻上,她们如果觉得生活不够美满,可以主动提出离婚,甚至可以协议离婚;在着装上,她们想穿男人衣服就穿男人衣服,想坦露胸部就露胸部,要多

唐朝历史 揭秘唐高祖李治的后宫皇后妃子介绍

   李治的妃子:唐高宗李治,他是中国唐朝的第三任皇帝,李治在位期间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朝疆域在其统治时期达到巅峰,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那么李治后宫到底有多少妃子?  史料

唐朝历史 宫女如何打发寂寞

揭秘唐朝宫女的生活真相:宫女如何打发寂寞?  后宫也分三六九等  俗话说,后宫粉黛三千,而实际上,历代后宫宫女的人数都远远超过了这个数目,到了唐太宗朝,后宫的宫女,仍有数万之多。唐玄宗时,宫女的数量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