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选择与郑国结盟是正确的选择吗?
Posted 秦穆公
篇首语:我允许别人比我强,但我不允许我没有别人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穆公选择与郑国结盟是正确的选择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穆公选择与郑国结盟是正确的选择吗?
在公元前632年(僖公二十八年)发生的城濮(在今河南陈留县)之战中,晋文公战胜楚国,建立了霸业。公元前631年(僖公二十九年),晋、周、鲁、宋、齐、陈、蔡、秦在翟泉(今河南洛阳)会盟,晋国在会上“谋伐郑”。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晋国和秦国合兵围郑。围郑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郑国大夫烛之武看到这点,所以向秦穆公说明利害关系,劝秦穆公退兵,但是晋、秦结盟,让秦国在郑国驻军,秦穆公因此退兵,晋文公也只得撤退,一场战争被瓦解了。
那么,秦穆公为什么要选择与郑国结盟呢?
在笔者看来,秦穆公不灭郑国的决策是正确的,郑国处于中原,距离秦国远而距离晋国近。越境占地在国力强大的时候还可以维持,一旦形势有变飞地往往独立或者被别国吞并。其实秦国一开始就不应该协助晋国围攻郑国,完全可以声援晋国而不出兵。
秦国在春秋时间的外交缺乏方向性和延续性。这一点从崤之战中可以体现。崤之战的起因是秦国想与驻守郑国的秦军里应外合灭掉郑国,在中原地区建立一个根据地,这个军事行动在操作上有很大的难度和风险,在政治上也要承担很大的道义风险,所以蹇叔和百里奚坚决反对。最后没到郑国而是顺手把滑国给灭了。就算是成功灭郑,郑国与秦国本部之间不仅距离遥远而且主要通道在晋国的控制之下。秦国的战略计划可能是先攻占郑国再从东西两边对向进攻攻克晋国的南阳之地,这在当时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晋国假途伐虢之后,到文公平定周室之乱,再到崤之战晋国已经基本上控制了秦国东出的通道,到崤之战之后秦晋联盟崩溃,晋国重点国策之一就是封锁崤函(另一个联鲁以压制齐国)最终的目的是集中资源同楚国在中原地区争霸,控制这块最肥沃的土地。
且不说秦国当时无论从国力和军事上都不是晋国的对手,即使后来秦国变法强大,三晋分裂,秦国在打通三川道的过程中也是耗费了很多血汗的。
总而言之,秦穆公虽然在战略、外交和军事上都被晋国几代君臣坑害不浅,但能帮助秦国摄取河西之地并成为西戎诸国的宗主国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为以后秦国能成为战国七雄打下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当孟明视认为偷袭郑国不能成功时,就马上改变了目标,去偷袭滑国,麻雀再小也有肉,捡一个比掉一个强。于是,滑国遭殃了。当天夜里,秦兵顺手牵羊,将滑城一举击破。滑君仓惶逃奔狄国去了。秦兵带着战利品,打道回府,边走还边说,这一趟跑亏了,没赚头。
相关参考
秦国西临诸戎,东接强晋。秦穆公晚年称霸西陲,大大拓展了秦国的疆域,奠定了秦国长期发展的根据地。但是,秦国要想成为诸侯中的大国,偏安西方一隅肯定不行,东扩是秦国的必然选择。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有三十
春秋时期,各国相互征伐不断,一些小国很快消亡,被相邻大国所吞并。有的成语甚至也反映了这种现象,如“假道灭虢”。对于一些较大的弱国来说,他们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往往会选择和强国结成同盟,依附的国家多了,这
公元前643年的夏天,晋国晋惠公将自己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公子圉送去了秦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签订和约或者结盟,国家之间会派去国君的儿子作为人质,背叛或者违反盟约的国家的质子就可能被他国
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百里奚,是先秦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人生历程,品格才学,堪称现代寒门学子之表率。百里奚是春秋时楚国宛邑人士,原本出身寒门,少年时期曾饱受贫穷疾困之苦,与妻子杜氏守着寒窑艰难度日。为
秦穆公承担罪责——勇于揽过,敢于担当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秦国派到郑国的奸细逢孙、扬孙等人暗地里派人回国,给秦穆公带来了消息:“郑国人信任我们,将都城北门的钥匙交由我们掌管,这可是我国用兵的大好
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百里奚,是先秦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人生历程,品格才学,堪称现代寒门学子之表率。百里奚是春秋时楚国宛邑人士,原本出身寒门,少年时期曾饱受贫穷疾困之苦,与妻子杜氏守着寒窑艰难度日。为
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百里奚,是先秦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人生历程,品格才学,堪称现代寒门学子之表率。百里奚是春秋时楚国宛邑人士,原本出身寒门,少年时期曾饱受贫穷疾困之苦,与妻子杜氏守着寒窑艰难度日。为
秦穆公送重耳回晋国夺位,晋文公称霸后,秦穆公后悔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公元前638年年底,晋惠公病重。晋国太子晋圉从秦国偷跑回晋国,不告而别。晋圉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怀嬴,他完全可以光明正
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百里奚,是先秦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人生历程,品格才学,堪称现代寒门学子之表率。百里奚是春秋时楚国宛邑人士,原本出身寒门,少年时期曾饱受贫穷疾困之苦,与妻子杜氏守着寒窑艰难度日。为...
秦穆公在百里奚等贤臣辅佐下,秦国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大进步。但由于地处西陲,穆公就一心想向东边扩展。周襄王二十三年(前630年),秦穆公应盟主晋文公之约,出兵合围郑国,被郑国大夫烛之武巧言劝阻,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