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李自成提三退兵条件不过分 崇祯吐群臣误我四字惨亡国

Posted 崇祯

篇首语: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李自成提三退兵条件不过分 崇祯吐群臣误我四字惨亡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李自成提三退兵条件不过分 崇祯吐群臣误我四字惨亡国

1644年,李自成率军兵临北京城下,此时的明王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胜利在望的李自成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三条件议和。但崇祯竟拒绝,上吊自杀,且喊「群臣误我」。

根据史书记载,第一,李自成要割据西北并向崇祯索要百万军饷,第二,他可以帮助朝廷剿灭其他农民军,第三,也可以出兵征讨后金,但是李自成不奉诏也不进京与崇祯会面,主要怕有生命危险。

可惜崇祯却拒绝了。崇祯接到李自成议和信息后,询问内阁首辅魏德藻的意见。魏藻德害怕承担责任,一声不吭,一味鞠躬低头。

崇祯气得推倒龙椅,匆匆离去,并回复李自成六个字:朕即定,另有旨。可想而知李自成得到这样的答覆是什么心情,「什么另有旨,老子这么多军队还要跪下等圣旨吗?」

最后崇祯上吊,明朝灭亡。有史家认为,其实此时的崇祯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一个33岁的人在是否接受议和这事上还非要让大臣点头。崇祯在死前还说:群臣误我。

相关参考

李自成打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凭据现有史料的记载,李自成在兵临北国都下后切实给崇祯提出了三个前提,并言明只要崇祯赞成这三个前提,他就立时退军,李自成提出了什么前提呢?“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劳军银百万。”三个前提说开了,其实就

历史秘闻 李自成打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凭据现有史料的记载,李自成在兵临北国都下后切实给崇祯提出了三个前提,并言明只要崇祯赞成这三个前提,他就立时退军,李自成提出了什么前提呢?“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劳军银百万。”三个前提说开了,其实就

这员猛将如果不死,大明也许不会灭亡

崇祯17年3月李自成率大军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在煤山上吊自杀,他留下遗言「”诸臣误我”和「”大臣皆可杀”。其实崇祯时期猛将如云,如果他能用好这些大将,明朝根本不会亡国。有这么一位大将,他忠诚

崇祯的"诸臣误我",真的是甩锅?

崇祯的"诸臣误我",真的是甩锅?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围锦州,关乎明朝国运的宁锦大战一

历史人物 李自成和谈到底提出什么条件 看完才知道崇祯为什么会拒绝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自成和谈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大家都知道明朝的灭亡可以总结为内忧外患,内有多股农民军起义,外有各国列强虎视眈眈,而清朝当时对明朝来说不过就是癣疥之疾罢了,完

如果崇祯皇帝封李自成为藩王,历史会不会被改写

1644年,闯王李自成的部队开启了灭亡明朝的大规模东征;在摧古拉朽的摧毁了京畿附近的防御后,闯军基本上完成了对北京城的包围。但出乎很多后人意料的是,李自成居然向崇祯皇帝发出了带有善意的和平条件:闯王本

如果崇祯皇帝封李自成为藩王,历史会不会被改写

1644年,闯王李自成的部队开启了灭亡明朝的大规模东征;在摧古拉朽的摧毁了京畿附近的防御后,闯军基本上完成了对北京城的包围。但出乎很多后人意料的是,李自成居然向崇祯皇帝发出了带有善意的和平条件:闯王本

此人却为何闭门不见? 崇祯皇帝死前最想见他

1644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大军包围北京。此时,距离崇祯殉国还剩下4天时间。却不料,当天夜里,李自成竟然派人前来议和。条件是大明割让西北片区给李自成,并封他为王,但不奉召入觐,最后再出一百万两白银犒军

南明永历帝境外历险记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崇祯

众所周知明朝并没有想宋朝那样迁都后,朝廷有得以延续。南明的历史上很短,法理上并不受承认。其实明朝前都另建新朝的先决条件是非常有力的,明朝是双都制,南京本身自己就读有朝臣体制。大明皇帝南迁,应该是一蹴而

南明永历帝境外历险记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崇祯

众所周知明朝并没有想宋朝那样迁都后,朝廷有得以延续。南明的历史上很短,法理上并不受承认。其实明朝前都另建新朝的先决条件是非常有力的,明朝是双都制,南京本身自己就读有朝臣体制。大明皇帝南迁,应该是一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