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砚台古代又称为什么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砚台古代又称为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砚台古代又称为什么
因为盛墨汁,所以有一个凹陷。
因此,砚又称砚台、砚田、墨池、墨海、墨盘。
在“笔墨纸砚”中,砚排名最后,但是它却被称为“四宝之首”。
因为它质地坚固,能传百代,又是集书法、诗词、绘画、雕刻多种艺术为一体,因此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
砚台作为研磨的器具,与笔、墨、纸一起为传播、记载中华文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
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端砚、歙砚、洮河砚。
史书将端、歙、临洮砚称作三大名砚。
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
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
扩展资料
汉代使用砚台比较普遍,传世的数量也较多。
1973年湖北江陵凤凰山汉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的一座墓葬中,还出土了笔、墨、石砚等成套文具,许多汉墓出土时带有砚台,说明当时的墨需要用研石研磨,这就证明了砚台最早是一种研磨器,直到汉代仍旧保留着这种性质。
两汉的砚台,从出土的资料看,有陶制的,也有石制的,形状大多为圆形、三足,足上有的刻花,有的作兽足,造型古朴,也有龟形砚。
汉代用砚石将墨块研磨成墨粉沾水来写字。
汉人席地而坐,所以三足砚较多。
汉代以后,随着制墨工艺的发展,墨可以在砚台上直接研磨,就不再使用研石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砚台
相关参考
宋徽宗是一个文艺皇帝,他创造的“瘦金体”极为出名,可是米芾也是一位极其有名的书法家,于是徽宗便想见识见识米芾的书法。 有一天,徽宗故意让米芾用两韵的诗在御用的画屏上写草书
在安徽天长干了三年县长,任期已满,包公升了官,被派到广东肇庆做市长(知端州)。肇庆出产砚台,所产端砚驰名天下,以往到这儿做官的人,临走都整车整车地装砚台,回去好给亲戚朋友以及朝廷要员送礼。包公不这么干
中国传统元素有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风筝、皮影等。1、文房四宝中国的用具,不少独具一格,它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又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其最典型的是被
徽砚与辽砚、端砚并称为中国三大名砚,历史上曾被封为御砚,系取山中“质坚、润泽、发墨”三美丰韵之石雕琢而成。质地上乘的砚台一是靠石质,二是根据石质巧妙构思(传说一块雕塑很好的白玉,可惜有几个黑点一直售不
小载淳常听人说:没有学问的人"胸无点墨",有学问的人肚子里墨水多。他也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有学问的人,于是,某天心血来潮,一口气把书案上砚台里的墨汁全部喝到了肚子里。 太监走进来,看见小皇帝满嘴黑糊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史中,诞生了无数天才将星,而他们所担任将军的官职名称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汉武帝时期的李广利将军,便被称为贰师将军,让人不禁怀疑,难道是因为李将军率领的是汉朝第二师所以才这么称呼吗?答案当
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皇权,有效控制各级官员,提出了“明主治吏不治民”的主张;推行“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的治官之道,逐步建立了相当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古代的考核,又称
瓦当具有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1、保护木质飞檐瓦当又称"瓦头",是瓦的头端,瓦用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面,主要功能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
名称主要有以下几种:1、光明泪2、无名珠3、水星为辰星;4、金星为太白,亦称启明(清晨所见),长庚(清晨所见);俗指太白星宿,又称金星、启明、明星、长庚。土星为镇星,亦称填星,古罗马人称作维纳斯。5、
避讳是古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它“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礼法之一,并且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讳,又称名讳,即古代帝王或尊长者之名。《说文解字》中说:“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