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春秋时代为什么叫做春秋
Posted 宗法
篇首语: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春秋时代为什么叫做春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春秋时代为什么叫做春秋
传统中国历史叙述将东周分成两个时期,前段是「春秋」,后段是「战国」。战国时代很好理解,那是很直接的描述,那个时代最大的特色,就是几个仅存的封建大国无止息地彼此争战。竞争敌对的国持续战争,是之谓「战国」。
日本史上也有战国时期。从西元一四六七年到一六○三年,近一个半世纪间政局纷乱,群雄并起,各拥武力互相争战,一直到德川家康统一大局,才终结仿佛没完没了的战争局面。但日本史绝对不会有春秋时期,因为「春秋」的命名来源和「战国」大不相同。
作为时代名称的「春秋」是怎么来的?它来自一本书的名字,就是《春秋》,或称《鲁春秋》。鲁是封建古国,明确继承了周人特殊的历史精神,强调历史记录的重要性,是历史记录最完整的国。《鲁春秋》留下记录的两百多年时间,就被称为「春秋」时代。
《春秋》这个书名则来自书中固定的记录方式,先标示哪一年,然后说哪一季节哪一月。例如「春正月」、「夏六月」、「秋八月」或「冬十月」,因为每一条都有春夏秋冬,就从中简称为《春秋》。《春秋》是目前留下来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每一年记录的条目不多,当然是特别选择过的,于是我们可以安心地假定,能够被写进《春秋》的,应该就是当时人们认为重要的大事。
哪些是大事呢?《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照《春秋》,「祀」的记录相对没那么多,但「戎」就几乎无所不在。封建宗法的没落,一方面反映在原本重要的仪式逐渐变得「行礼如仪」、不当一回事,甚至不时被忽略遗忘;另一方面也反映在国与国之间的战事愈来愈频繁。
另外,《春秋》中经常出现的记录是关于继承的。周人原本建立了严密的宗法世系,亲族关系规定清楚而严格,上一代死了而下一代该谁继承、如何继承,都在宗法世系中制订好了,但到了这个时候,一个国君或世卿死了,常常引发继承上的纷争,显示既有的宗法规定愈来愈收拾不住局面了。
透过《春秋》,我们能够察知这个时代的「大事」,不过《春秋》行文简略,无法细腻地显现人们面对大事时抱持着什么样的态度,有怎样的想法与感受。还好,《春秋》本文之外,还有「三传」——《公羊》、《谷梁》、《左氏》——流传下来。《公羊传》、《谷梁传》基本上是解释《春秋》字义的,最特别的是《左传》,采取的形式是「以事解经」,也就是记录事件中的人物、经过,甚至对话,补充《春秋》的简要内容。
以《左传》搭配《春秋》,再将前面提到的涂尔干《自杀论》放在心上,我们看见特殊的现象——春秋时期留下了那么多自杀及与自杀相关的记录。
其中一个是在《卫国大乱,孔子的一名弟子高柴从卫国仓皇出逃,遇见了走相反方向要进入卫国的子路。高柴想阻止子路,告诉他卫国大事不可为,但子路没听从,他在意的是自己作为卫国公子孔悝的家臣,明知道孔悝有危险,不能不前去营救。
在卫国国都的城门口,子路又遇到守门的公孙敢,公孙敢也劝子路别进城。子路的反应是:「现在这是谁在跟我说话啊?是我认识的那个公孙敢吗?你不是身上也有职务与责任吗?却为了自身的利益就逃避了。我子路不是这样的人,我领人家的俸禄,就该去帮人家解决患难。」公孙敢仍然不放子路进城,但城内有使者要出城,子路就趁机闯进去。
进去之后,子路直接去挑战挟持了孔悝的蒯聩,蒯聩被激怒了,派两名力士石乞和盂黡将子路杀了。子路临死前还故意将自己打斗中断开的帽带系好,讽刺蒯聩不知礼,蒯聩气得下令将子路剁成肉酱。
看过这则故事,想一个简单的问题:换作是你,你会做和子路一样的选择吗?进一步想:在周遭你认识的人里,有哪一个会做和子路一样的选择?不是十几二十岁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而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性命?
宋代儒者叶水心评论子路之死就感慨地主张:在那个时代,因为尚未受到「佛」、「老」思想的感染,人的生命有一种特殊的元气。我们先不追究是不是佛、老思想影响改变了这份元气,但事实是,子路身上的确有些和我们一般生活经验很不一样的特质。高柴劝子路回头,公孙敢不愿放子路进城,乃至孔子听说了高柴阻止不了子路的事,痛苦地预言:「这回子路死定了!」都清楚显示子路是在知其必死的情况下做了这样的抉择;换句话说,虽然最后死于两名力士之手,子路实质上是自杀的。只要有多一点求生的意念,他就大可以不进城,大可以不用那种方式挑衅蒯聩,大可以不死。子路之死,死于他坚持将作为家臣的责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相关参考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是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这是一段非常有名的时期,出现过众多厉害的人,也是第一个大一统的秦朝时期出现之前的时代。然而最近却发现,有一名大一新生,他的名字就叫做春秋战国。这个名字可以说是相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是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这是一段非常有名的时期,出现过众多厉害的人,也是第一个大一统的秦朝时期出现之前的时代。然而最近却发现,有一名大一新生,他的名字就叫做春秋战国。这个名字可以说是相
春秋战国有一种对比:叫做曹家的儿子和刘家的儿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从小我们都从家长的嘴里听说过别人家的孩子,在三国也有一说就是曹家的孩子和刘家的孩子,到底是为什么曹操的孩子和刘备的孩
伍子胥与孙武处于同个时代的人,伍子胥与孙武的成就一样高,可是提到孙武,很多人都会想到《孙子兵法》和武圣,比起孙武来说,伍子胥就要低调了好多,其实他也写了一部很著名的兵书叫做《伍子胥》,只不过现在已经绝
今天大家过得好吗?我是本站小编,今天要来说一个商人卖国,呃,奇货可居的成语故事。在战国时代末期,有个秦国的落魄王孙,流落在邯郸街头,名字叫做异人。他是秦昭襄王的孙子,也是现任太子安国君的儿子。照道理说
今天大家过得好吗?我是全榜网小编,今天要来说一个商人卖国,呃,奇货可居的成语故事。在战国时代末期,有个秦国的落魄王孙,流落在邯郸街头,名字叫做异人。他是秦昭襄王的孙子,也是现任太子安国君的儿子。照道理
桓公一生有三个夫人,分别叫做王姬,徐姬,蔡姬,都没生儿子。王姬、徐姬去世早,蔡姬退回蔡国去了。桓公好色是出了名的,姬、妾很多,较为得宠又和夫人地位相当的有六个,叫做如夫人。她们各给齐桓公生了一个儿
春秋,得名于鲁史「春秋」,是诸侯互相兼并称霸的时代,战争频繁。国内政争亦多。原本为诸侯之长的周王国变为诸侯利用的工具,只是在重要诸侯上场时稍微亮相而已。初期是郑国天下,在初期到中期之间,齐国开始强盛,
春秋,得名于鲁史「春秋」,是诸侯互相兼并称霸的时代,战争频繁。国内政争亦多。原本为诸侯之长的周王国变为诸侯利用的工具,只是在重要诸侯上场时稍微亮相而已。初期是郑国天下,在初期到中期之间,齐国开始强盛,
子产(?~公元前522),又字子美。他的家族就是“七穆”之一,即所谓“国氏”。公子之子称公孙,故他又叫做公孙侨。以父为字,故又叫做国侨。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公元前554年为卿,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