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抬棺战关羽究竟是怎么回事

Posted 庞德

篇首语:成年人的平和,一半是理解,一半是算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庞德抬棺战关羽究竟是怎么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庞德抬棺战关羽究竟是怎么回事

2、汉朝历史 庞德抬棺战关羽的真正原因

庞德抬棺战关羽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晃四年又过去了,建安二十四年,庞德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劲敌也是最后一个,侯音、卫开等在宛城反叛,庞德领军与曹仁共攻拔宛城,斩侯音、卫开,便往南驻扎在樊城,以讨关羽。关羽的名字,庞德是早有耳闻,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于是主动请缨,庞德常说:我身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亲身自击关羽。今年我不杀他,他亦必杀我。庞德虽然主动请战,但因为当时很多人认为他是马超旧部,恐他有诈,就进谏曹操不要让他去,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庞德还特意让人做了一口棺材,在棺材前和手下的人说:幸得魏王如此看重,我这次前去,一定和关羽死战不休,我若是赢了就用这棺材把关羽抬回来,要是输了你们就把我放在棺材里抬回来。手下的人听了,深受鼓舞。后来在曹刘两军的大战之中,曹操军中了关羽的计谋,被水淹七军,因为水上作战不利,庞德最后落水,被周仓擒下,最后被关羽所杀。而后来在庞德被关羽击败,被带到蜀军的大营的时候,关羽也是用庞柔为理由劝告庞德投降,但是庞德就算是被杀也不肯下跪,所以最后才被杀。算得上是以身殉主,庞德跟了曹操只不过几年时间,就为曹操卖命,可见,庞德的确是个忠义之士。

不过庞德抬棺对阵关羽,这只是在小说中出现的情节,真正的史实是,庞德在建安二十四年,初次遇到关羽,高手之间的强强对决总是很激烈且精彩的,不敢是面对关羽还是面对赵云、张飞,庞德依旧面不改色,即使他的能力不及也依然镇定应战,后来庞德与关羽交战,引箭射中关羽前额。

当时,庞德常常骑着一匹小白马,关羽他们就称他为白马将军,对他忌惮三分。后来,在樊城之战,庞德、于禁等人跟随曹仁对阵刘备军队,正值天降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于禁所率的七军被水淹,于禁出兵不利,并且将军于禁投降刘备大军,曹军士气受挫,趁此机会,关羽乘船攻击庞德军,关羽攻势渐急,箭矢用尽,双方短兵接战。庞德视死如归,然而作战不仅是考研双方谋略的时机,也要看天机,乃天时地利人和之事,曹操这次出征樊城,败在了天气上,因水势太大庞德收弓带矢,乘小船欲还曹仁本营,因暴雨小船在中途覆没,继而被擒获。随后,关羽劝其投降,庞德不为多动,关羽只好将庞德处死,曹公闻之,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

庞德抬梓决战视死如归的精神,被俘不屈而死的气节,足以让人尊重;竹可断不可毁其节,玉可碎不可毁其白。罗贯中评价道:威武不能屈,节操不能改。所言甚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朝历史 庞德抬棺战关羽的真正原因

庞德为什么抬棺战?庞德和关羽,两人之间也曾数度交锋,甚至还上演了一场庞德抬棺战关羽的故事,那么庞德又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一场大战最后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这里小编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

庞德抬棺战关羽的真正原因

庞德和关羽都是三国时期的猛将,两人之间也曾数度交锋,甚至还上演了一场庞德抬棺战关羽的故事,那么庞德又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一场大战最后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这里小编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

庞德是三国时期威名赫赫的猛将,而关羽更是名声在外,被后世之人称为武圣,两人都是声名远扬的猛将,他们早年的时候没有碰上,等到年纪都差不多了却在荆州遇上,上演了一出经典的老将决战。

话说当时手下手下两个驻扎在宛城的将领反叛,庞德领兵和曹仁一起前往平叛,拿下宛城之后就顺势驻扎在了樊城,以对抗关羽。当时樊城有很多人都知道庞德的哥哥在汉中刘备的手下,怕庞德会暗中反叛,所以都纷纷上奏希望曹操能够撤回庞德,庞德一听急了,就说:“我这些年来深受魏王大恩,无以为报,现在我要和关羽一决生死,不是他死就是我亡。”于是曹操就任他为将,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庞德还特意让人做了一口棺材,在棺材前和手下的人说:“幸得魏王如此看重,我这次前去,一定和关羽死战不休,我若是赢了就用这棺材把关羽抬回来,要是输了你们就把我放在棺材里抬回来。”手下的人听了,深受鼓舞。

后来在曹刘两军的大战之中,曹操军中了关羽的计谋,被水淹七军,因为水上作战不利,庞德最后落水,被周仓擒下,最后被关羽所杀。

关羽战庞德

在《三国演义》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那些个武将之间的单挑决斗,而在后期随着各种巅峰一流武将的老去,各种单挑也越来越少,但是关羽和庞德的那一场大战却是相当的刺激,这里小编我就带大家回味一下那场巅峰对决。

当年刘备和曹操两军在襄樊一带对垒,而在这段时间关羽和庞德就接连打了三次,第一次庞德请命出战的时候,关平认为自己就可以击败庞德就先出去和庞德打了起来,将近30回合不分胜负,于是暂时罢手,之后关羽出场和庞德打上了,两人相战近百回合还是不分胜负,双方的将士都看呆了,之后未免有失,双方都差不多同时鸣金收兵,回去的时候两人都说对方武艺高超是自己的大敌。但是这个时候的心态是不同的,庞德是抱着死战到底的心情的,而关羽则是说:“不杀此人,何以雪恨。”可见当时还是关羽更加自信一些。

第二天的时候两人再次交战的时候庞德和关羽大战了五十多回合之后,就装作打不过的样子往回撤,关羽非常着急想要求胜,就打算继续追击,但是不慎被庞德给一箭射中,差点就死了,本来庞德打算继续追击,但是这个时候关平出来救父,而魏军在后面鸣金收兵,原来是于禁害怕庞德就这样杀掉关羽拿下首功,而庞德不知情况还以为敌人大军来袭,也就撤兵了,在这时候可以看出来庞德是占了上风的,之后关羽就不和庞德单挑了,等到后来水淹七军才围攻庞德,抓住了他。

庞德武力

关羽和庞德两人都是当世猛将,甚至有着数次的交手记录,那么两人之间的武力谁更高呢?庞德真实的武力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水平呢?

首先关羽的武力是毋庸置疑的,在整个三国应该也能排在前列,而庞德战绩不多,但是应该也不弱,这里先看看他和关羽交战的记录:庞德前来叫阵,关羽本想就下去应战,而关平却说:“这样的小角色用不着您出手,我下去就可以了”于是关平出战和庞德大战了30多回合,不分上下,而当时的关平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正直当打之年,看关平的战绩:三十多回合打平徐晃,和魏延打了个平手,可以说关平真正的实力可能已经不在当时年迈的关羽之下了。

之后关羽出战和庞德又是一番大战,两人交手五十多回合难分胜负,庞德卖了个破绽,急于求胜的关羽不慎中计被庞德搭弓射箭一下射中前额,幸好没有致命。而当时关羽应该是60多岁,庞德虽然比他年轻一些,但是应该也年轻不了多少,至少也是50过半了的,所以虽然从年龄上庞德略占上风,但是庞德先前和关平一战,已经消耗了一些体力,可以说两人也算是扯平了的,这么看来两人应该是不相上下的。不过从两人早年时候的战绩来看,巅峰时期的关羽应该是要胜过庞德的,而两人交战的时候关羽已经年老再加上常年守城没上战场武力自然有所下滑。

总的来说,虽然庞德的战绩较少,但是单从和关羽这一战就可以看出庞德的武力未必比关羽差多少,即使排除“抬棺”这一涨战力的特殊手段,也至少是一流的武将,否则肯定不能和关羽打到这种程度。 

>

相关参考

揭秘东汉隐士庞德公究竟是庞统的什么人?

庞德公是东汉末年出名的隐士。庞德公,字尚长,是襄阳人。庞德公才华洋溢,为人低调俭朴,深受诸葛亮、司马徽、庞统等人的敬佩。庞德公为人友善,闲暇之时,会和司马徽等人把酒言欢,日子过得惬意而舒适。有一天,司...

揭秘东汉隐士庞德公究竟是庞统的什么人?

庞德公是东汉末年出名的隐士。庞德公,字尚长,是襄阳人。庞德公才华洋溢,为人低调俭朴,深受诸葛亮、司马徽、庞统等人的敬佩。庞德公为人友善,闲暇之时,会和司马徽等人把酒言欢,日子过得惬意而舒适。有一天,司...

庞德抬棺上阵_闲话三国

>  庞德与决战,让部下抬着一具棺材上阵,存不败必胜之念,抱非生即死之心,“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作为一个将领,能有这种求死的信念与敌决战,当然是极勇的表现了。>>

庞德能打败许褚和夏侯渊,射伤战神关羽,为何却唯独打不过魏延?

庞德能打败许褚和夏侯渊,射伤战神关羽,为何却唯独打不过魏延?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庞德,虽然没有在名将之中排上名号,但是他的战绩是有目共睹的。在襄樊之战前夕,庞德就主动请战说要力挫关羽的

古代“告老还乡”制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还权利于君王。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于春

古代“告老还乡”制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还权利于君王。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于春

费米悖论费米悖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费米悖论  1950年中的一天,当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米在和别人讨论飞碟及外星人的相关问题的时后,说了一句话:“他们都在哪儿呢?”这句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问话,其实实际上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

弄玉和箫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弄玉公主,是秦穆公的另一个女儿。她是带玉出身的人——和贾宝玉差不多,让周围的人对她的来历和去向肃然起敬。不过她的玉不是一出生就神奇地含在嘴里的。她出生那天,秦穆公正好得到了一块别人进献的美玉,晶莹洁白

公主墓,600多年前的公主墓,里面竟然居住着活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600多年前的公主墓,里面竟然居住着活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好,1998年,考古专家在南京地区,发现了一座600年前的古墓。考古人员挖开之后,根据里面的陪葬品,核实了墓主的真实身份,她就是明朝开国皇

究竟是怎么回事? 叶赫那拉氏的诅咒

叶赫那拉氏的诅咒是指在努尔哈赤灭亡叶赫那拉部族的时候,当时叶赫那拉部族的大将临死对天所发的毒誓,大致内容是“我死后,我的后代就算只剩下一个女子,也必定会覆灭满洲国的”。从此以后,民间就有了“亡清必叶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