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为何宋朝的猪肉能便宜如粪土,有钱人还不屑一顾

Posted 猪肉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为何宋朝的猪肉能便宜如粪土,有钱人还不屑一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为何宋朝的猪肉能便宜如粪土,有钱人还不屑一顾

现代中国价格较高的肉类是牛肉和鸡肉,接下来是猪肉和羊肉。可是,古代肉类的排名又是怎样的呢?

契丹侵宋,东坡肉难挡宋人弃猪就羊

在以记录北宋城市生活为主的《东京梦华录》中,有很多关于食品的记述。书中卷之二<饮食果子>的篇章中,详细介绍了当时餐厅各种热卖的菜色。其中提到在茶馆和餐厅里能吃到的菜肴有五十四种,还有从客人自己在街边的摊贩买好、带进店里吃的料理也有十二、十三种。

这些菜肴按食材来区分,可分为肉料理、海鲜料理、蔬菜料理等。按烹调方法来区分有蒸、烤、煮、炸、汤等多种。肉类中有羊、鸡、鹅、鸭、鹑、兔、獐数种。其他还有内脏料理、用大豆等食材制作的素食等。

耐人寻味的是,餐馆中列出的将近七十种料理中,没有一种是牛肉或猪肉的料理。而羊肉料理竟高达八种,与鸭肉、兔肉料理各有三种;鸡肉、鹅肉各有两种相比,明显多了不少。由于中国自古以来皆为农业社会,牛在农事上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很早就被禁止食用了。但在这么多道菜中,居然不见猪肉的踪影,这一点令人百思不解?

再回到《东京梦华录》里找线索,其中卷之二<州桥夜市>的篇章中,记录了当时夜市的热闹盛况,其中记载了很多宋朝的街边美食。然而,在二十、三十种料理中,以猪肉为主的料理,只有「旋灸猪皮」一种。这样看来,卷之二<饮食果子>中没有猪肉料理,应该不可能是漏记了。

实际上,当时的人并不是不吃猪肉。《东京梦华录》的卷之二<朱雀门外街巷>中提到: 「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南熏门)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数,止十数人驱逐,无有乱行者。」(唯有民间宰杀的猪,须从南熏门进入京城,每到晚间,每群猪数以万计,却只有十余人驱赶,奇怪的是每只猪居然都乖乖跟着队伍走)

由此可知,当时的人的确会吃猪肉。事实上,在同书中卷之二<饮食店>的篇章里,也写道屠宰店吊着没有头和内脏的猪、羊。但在那时期无论是餐厅或路边摊,几乎看不到猪肉料理。

用其他的史料加以佐证,可知宋代的人不太爱吃猪肉,因此价格相当便宜。北宋文人苏东坡被贬去黄州(现湖北省黄冈县)时,曾写下赞美猪肉的诗《猪肉颂》:

黄州好猪肉,

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

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

火候足时他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是一首颇为口语化的诗,传神的写出北宋时期猪肉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姑不论苏东坡是真的特别喜欢吃猪肉,还是为环境所逼,只吃得起猪肉,但可以确定他对如何煮出美味的猪肉料理颇有研究,名扬国际的中国名菜「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

虽然有《猪肉颂》佐证,但还是很难想像,为何当时猪肉的价格能便宜如粪土,有钱人还不屑一顾?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宋代文人所著周辉的《清波杂志》中可以找到。此书卷九中记载着这样的事: 「令买鱼饲猫,乃供猪衬肠。诘之,云:『此间例以此为猫食。﹄乃一笑……止以羊为贵。」(告诉老板想买点鱼喂猫,没想到老板却拿出来猪肠子。问为何这样,对方回答:『这里都把这种东西给猫吃』说完便笑了起来……可见最上等的肉是羊肉。)

由此可见,被宋人认为是下等肉食的猪肉,自然价格便宜如粪土。《东京梦华录》的<酒楼>篇提到,汴京最高级的餐厅是「迎中贵饮食」(以地位高贵的人为主要顾客)在这样的高级餐厅里,自然不会用到猪肉这类下等食材。

契丹人入侵,颠覆了中原人的餐桌

在羊肉成为中国餐桌上最尊贵的肉食之前,中国人主要是以猪肉为食。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新石器时代的遗迹中出土的兽骨里,数量最多的是猪,其次是羊、牛、狗等。而且,猪骨的数量比排名第二位的羊骨多了近三倍。

前文也提过,《孟子》曾说: 「鸡豕狗彘(音同「至」)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是孟子向梁惠王提出的治世建议。当时,梁惠王统治的魏国,都城在大梁(现河南省开封市)。「豕」、 「彘」指的都是猪。

古时把体型大的猪称为「豕」、 「彘」,体型小的称为「猪」、 「豚」,后来就总称为猪了。从孟子所述可知,在西元前三世纪的开封,肉食指的是鸡、猪、狗三种。

到了六朝,吃羊肉的人越来越多。从《齐民要术》中,举出家畜加工及烹饪方式的例子来看,第一位依然是猪肉。但相对于猪肉的烹饪方法共三十七例,羊肉也有三十一例。显示羊肉与猪肉在这个时期,普及的程度已不分轩轾,而与位居第三位的牛肉,产生了极为悬殊的差距;此外,在肉类加工部分,猪肉有八例,羊肉则有六例。

中原地区饲养的羊,主要是从蒙古引入的盘羊系。但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引进中国的时间。仅从《齐民要术》,可知,六朝时羊肉已经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当时猪肉的地位,并未跌落至羊肉以下。直到北宋时期,羊肉才超越猪肉,成为最上等的肉。

羊肉地位跃升的最主要原因,源自于历史上数次外族移居中土所致。据《后汉书》的卷八十九<南匈奴传>记载,西元一世纪到二世纪之间,有数万至数十万匈奴人移民到南方。

魏晋以后,因畜牧业而兴盛的突厥族,多少也助长了食用羊肉的风气。

西元十一世纪到十二世纪初,羊肉文化在中原地区成为主流,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西元九一六年,中国北部出现了契丹国,在西元九四七年,大概是契丹建国三十年后,其国号改成了辽。同一年,辽的军队进入了开封(五代十国时期,灭唐立晋)。

辽并没有长期占领开封,但此后作为文化中心地区的中原,经常受契丹族的威胁。这段期间,契丹人不断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南方,也把他们的风俗习惯传入中原。

契丹原本是游牧民族,在《辽史》卷四十八<百官志四>提到他们「畜牧、田渔为稼穑。」日常饮食中,则以羊肉及乳制品居多。这些习惯在他们进入中原后也未曾改变,因而设置了许多负责畜牧的官职。

此外,契丹的皇族和汉民族一样,都有祭祀天地神灵的宗教仪式,被称为「祭山仪」。祭祀时用的牲畜是公的马、牛、羊。在契丹民间习俗中,羊肉出现的频率很高。如正月第一天,要吃用白羊骨髓中的脂肪与糯米饭混在一起、制作成拳头大小的饭团;冬至时,要杀白羊、白马、白大雁,将其血倒入酒中。

自古以来,人们在节庆吃的食物和祭祀用的供品,都反映了民族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羊肉是契丹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食物,这样的饮食习惯也随着契丹族短暂进入中原,改变了中国人的餐桌。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汴京虽是宋的都城,但在地理位置上很接近辽,经常受到契丹军事力量的威胁。因此几乎可以确定,决定中原地区羊贵猪贱的文化演变,主要是契丹族的饮食文化渗入中原所致。

契丹人失势,羊肉更流行

定居中原的契丹族,不仅改变了中国北方人喜好肉食的风俗,也对后来统治中国大陆北半边的女真族,产生很大的影响。西元一一一四年,金破辽,次年正月初一宣布建国,国号「大金」,女真族政权取代契丹势力,在中国北方建立国家。

与契丹族不同,女真族既喜欢吃羊肉也喜欢吃猪肉。女真族的祖先是肃慎族和靺鞨族,在《晋书》卷九十七<肃慎氏>中,对肃慎族的描述是: 「无牛羊,多畜猪。」;另外在《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下)的<靺鞨>中,关于靺鞨族的描述也与之类似。而女真族也延续这样的饮食习惯,但以猪肉为主。

辽亡国后,定居中原的契丹人开始与汉人一起生活。他们当然没有舍弃食用羊肉的习惯。因此在中国北方,因民族迁徙加上社会阶级的流动,使得吃羊肉的风俗更普及了。

虽然,在女真族进入中原时,猪肉再次回到肉食排行之首的宝座,但女真族迁移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后,受到当地人的影响,他们也逐渐开始吃羊肉了。特别是到了大金后期,女真人的肉食几乎都是羊肉了。

据《松漠纪闻》记载,接待宋朝来的使臣,金朝用的是小麦粉、食用油、醋、盐、米,酱等。此外,羊肉按一天八斤的标准准备接待使者的宴席。而且,肉类食物只有羊肉,可推测当时的女真人几乎只吃羊肉了。

另一方面,宋朝败于金朝后,迁都杭州。大量的人民随着政权南迁,也从北方移居到长江下游地区,也把吃羊肉的习惯带到南方。

记录南宋都城杭州日常生活的著作《武林旧事》,其中卷六<市食>中提到,拌着羊油的韭菜饼和羊血做的料理。卷九中更记载了南宋高宗皇帝行幸(指君主亲自外出视察某地),去了清河王张俊的宅邸,当时的食谱中就有薄切煮羊舌。另外,高宗随行的官员的菜谱中,多次出现了羊肉料理。可见羊肉对南宋人而言,也有着令人难以抗拒的影响力。

到了元朝,蒙古族政权不仅统一了中国,其统治范围甚至延伸到部分欧洲地区。因畜牧的需要,蒙古族特别重视狗,当然不会吃狗肉。对他们来说,狗是工作伙伴、朋友,吃狗肉是残忍且不道德的行为。元朝成立后,这种价值观也影响到被统治民族。

马可.波罗在其自传《马可.波罗游记》中,记录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他说在杭州设有屠宰场, 「专门宰子牛、公牛、山羊、绵羊等大型动物。这些动物的肉,专供贵人及富有阶层食用。但一般的下层阶级,吃污秽的肉而且毫不在意。」至于什么是「污秽的肉」,马可.波罗并没有明说。

在这一段文字里,几乎提到了所有的食用动物和家禽,唯独没有提到的就是猪和狗。狗在元朝当然不会是「污秽的肉」,唯一的可能就是指猪肉。其实这样说是有一定的道理。中国古代有在厕所下方饲养猪的习惯,汉代有陶器的模型可以证明。

一直到近代,部分中国地区仍保持着这种习惯。也许因为饲养环境,当时的人才会说猪肉是「污秽的」。这或许是苏东坡诗里提到, 「富者不肯吃」的原因。

相关参考

中国哪个朝代猪肉最便宜

中国古人养猪近来,“天蓬元帅”成了新闻主角。各地猪肉大涨,一般猪肉都在20元一斤上下。中国人对猪肉情有独钟。我在撰写《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个人独家专栏时,曾就中国人吃猪现象进行了粗略的研究。中国人流

宋朝这么有钱官员工资为何却不如乞丐?

今读到一故事,宋朝的。主人公叫鲁宗道。《宋史》有他的传。宋两百六十余年,能入传者凡几?可知,他是个值得书写一番的人物。为何?正直,敢言。然,这些品质,还不是咱今天要说的。他在宋真宗时,左谕德、直龙图阁

宋朝这么有钱官员工资为何却不如乞丐?

今读到一故事,宋朝的。主人公叫鲁宗道。《宋史》有他的传。宋两百六十余年,能入传者凡几?可知,他是个值得书写一番的人物。为何?正直,敢言。然,这些品质,还不是咱今天要说的。他在宋真宗时,左谕德、直龙图阁

宋朝历史 梁山好汉中谁最富有

要说梁山一百零八将当中谁最有钱,恐怕排在前三名的会是柴进、卢俊义和宋江。柴进有钱,摆在明面上,专门招揽天下好汉,光养在家里的就有三五十个,颇有点儿战国四公子的味道。这还不算,还嘱咐附近酒店的老板,“如

吃羊肉只吮其汁 野史古代“土豪”有多富

“土豪”原是指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家族或个人,如今有了新的内涵,指代一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如此视金钱如粪土的举动,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要是往回走几百年,古代土豪们的奢侈生活一点也不比现在“逊

吃羊肉只吮其汁 野史古代“土豪”有多富

“土豪”原是指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家族或个人,如今有了新的内涵,指代一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如此视金钱如粪土的举动,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要是往回走几百年,古代土豪们的奢侈生活一点也不比现在“逊

为何孟子周游列国都能如鱼得水

孟子其实换过很多老板。这些老板里,有些很有钱,但遇到事真的只会砸钱处理(如:齐宣王);有些只是中小企业,整天怕被隔壁跨国企业并购(如:滕文公);有些对考绩很重视,整天问你业绩有没有到(如:梁惠王)。但

赵匡胤为什么不吃猪肉

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消耗猪肉最多的国家,实际上国人对于猪肉的喜爱已经持续千年。古代人也很喜欢吃猪肉,还专门为此制定了豕鼎。不过据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本人就不喜欢吃猪肉,还曾下令不准在皇宫内出现猪肉,此举导

历史秘闻 为何孟子周游列国都能如鱼得水

孟子其实换过很多老板。这些老板里,有些很有钱,但遇到事真的只会砸钱处理(如:齐宣王);有些只是中小企业,整天怕被隔壁跨国企业并购(如:滕文公);有些对考绩很重视,整天问你业绩有没有到(如:梁惠王)。但

历史秘闻 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宋朝到底多有钱

说罢称呼,现在来聊聊大家最关心的汇率问题。大家知道,汇率是经常浮动的,物价也有个起伏,所以,宋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贯钱,折算成今天的人民币又是多少元,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这么说吧,宋朝大中祥符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