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八拜之交”是要拜八次的意思吗

Posted 管仲

篇首语: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八拜之交”是要拜八次的意思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八拜之交”是要拜八次的意思吗

“八拜之交”是要拜八次的意思吗?“八拜之交”的典故是怎么来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们通常说的结拜也成义结金兰,俗称拜把子,这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仪式,指的是没有血缘的两个人结成为异姓兄弟。其实我们大家受的是三国桃园三结义的影响。那么你知道“八拜之交”是哪八拜吗?

通过长时间的演绎和沉淀,结拜便成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礼仪形式,这是友情的升华,是社会结构的一种定式。而在结拜中,儒家的思想贯穿着整个过程,仁、义、礼、智、信,五种行为模式填充在亲情和友情之间,是一种将友情升华至亲情,甚至更高层级的一种社会关系。

八拜之交是一个有典故的成语,指的是世代交情的两方见到长辈的礼节,而上面提到了桃园三结义,实际上便是八拜之交中的生死之交。而八拜之交的典故是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生的李稷为人傲慢,眼中无人,心中便想抱打不平,挫一挫李稷的心中锐气,他便对人说:“李稷的父亲和我是门人,辈分上李稷是我的晚辈,他既然如何的傲慢无礼,我一定要教训他一下。”一次文彦博北京上任,李稷听说过前来拜会,文彦博故意让其在大厅等了很长时间才出来,见到李稷之后,文彦博说道:“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因为辈分低,无理取闹,只好向文彦博拜八拜。这就是“八拜之交的”的典故。那么八拜之交分别指的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典出自《列子·汤问》,高山流水觅知音,子期伯牙共抚琴。

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为此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

钟子期偶然听到了伯牙的琴声,不论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把握,如高山、如流水,伯牙引为知音。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在其坟前奏完最后一曲《高山》之后,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第二拜:廉颇相如刎颈之交。

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门客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入秦,后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蔺相以血溅五步的勇气和三寸不烂之舌让赵王免受侮辱,因功蔺相如为上卿,排廉颇之上。

名将廉颇不满蔺相如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而官居自己之上。蔺相如为国家大计,弃私人恩怨于不顾,处处忍让廉颇。廉颇知情后非常惭愧,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此后,他们一文一武,齐心协力,守护赵国。

第三拜:陈重雷义胶漆之交。

典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同,两人在年少时就相互结交,一同读书。

太守张云举荐陈重为孝廉,可是陈重却要将功名让与雷义,张云不准。陈重也就不去就职,直到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

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由,辞职一同还乡。

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准。雷义就假装发疯不去就职,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可谓感天动地,实在令人佩服,后人称赞,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第四拜:元伯巨卿鸡黍之交。

典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范式和张劭是太学的同学,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跟张劭约定:两年后我去拜见你父母。

范式果然如约而至,拜见张母,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

后来张劭病逝,范式梦见张劭告诉自己的下葬日期。范式立即穿上丧服骑马赶往张劭家,张劭的灵柩怎么也进不了坟穴,不久范式赶到吊唁说:"走了元伯(张劭的字),死生异路,从此永别。"

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顺利下葬,范式在坟墓边种下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又叫“角哀伯桃 ”。

典出自西汉《烈士传》。

战国时有一对好朋友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在拜访楚元王刘交的时候,遇到了大雪,两人穿的衣服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

左伯桃为了保全羊角哀的性命,将衣服粮食都留给了羊角衰,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后来角哀封官拜爵,回来厚葬伯桃。

为了让伯桃的灵魂安息,帮助伯桃的灵魂与强大的荆轲之魂斗争,自刎而死,葬于伯桃坟墓的旁边,后世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正是来自于此。

第六拜:刘关张生死之交。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不打不相识,在桃树下结拜为异姓兄弟,于乱世中共谋大业,关张二兄弟辅佐大哥建立了蜀国。关羽死后,张飞气急败坏,整日辱骂手下,酗酒,最后被手下所杀,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打响夷陵之战,后因恼羞于此次惨败而一病不起,白帝城托孤。

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鲍之交。

典出自《史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齐国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叔牙立即站出来:“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类似众人对管仲心存误解时,鲍叔牙竭力为管仲辩解,而管仲根本不需要向鲍叔牙解释什么,他的难处,鲍叔牙全知晓。管仲不得不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如果没有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管仲,齐桓公未必当得了春秋霸主。

第八拜:孔融祢衡忘年之交。

典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孔融是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为人博学,成名很早。可祢衡同样很有才华,有文才善言辩,桀骜不驯,喜欢讽刺时事,诋毁权贵,只和孔融惺惺相惜。

孔融也很喜爱他的才华,祢衡刚刚20岁,而孔融已经40岁,于是结为好友。

孔融后来被曹操所杀,祢衡被曹操转送给刘表,刘表又把祢衡送给黄祖,黄祖把祢衡杀害,因为祢衡太会骂人了。

古代在结拜异性兄弟的时候,要祭祀天地和祖先,跪拜八方之神,后来这八个朋友间的故事更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友情,“八拜之交”表达了对他们的尊敬。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朋友之间的故事,了解真正的情谊,让朋友间的感情更加稳固。

相关参考

新中国真的发生了八次课程改革吗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出台,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被称为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自从实施以来,历经十载有余,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热议。今天,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八拜之交的典故 成语八拜之交中八拜的由来

成语典故_八拜之交的典故成语八拜之交中八拜的由来  八拜之交的典故: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

“八拜之交”的8个典故

精选专题推荐汇总中国自古以来都会有八拜之交这样说的说法,那么八拜之交分别又有哪八个典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分别是: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

“八拜之交”的8个典故

精选专题推荐汇总中国自古以来都会有八拜之交这样说的说法,那么八拜之交分别又有哪八个典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分别是: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八拜之交的典故及由来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在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份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八拜之交的典故及由来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在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份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

历史上被低估的王朝,曾北伐了八次

东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到晋朝,大部分人都是没有好印象的。西晋时期,吏治腐败,其后骄奢腐化,这样做的后果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出现,本来西晋就刚刚建立,八王之乱出现后,

历史典故 “八拜之交”哪“八拜”及详解

 “八拜之交”哪“八拜”及详解  八拜之交(bābàizhījiāo)  解释: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

历史典故 “八拜之交”哪“八拜”及详解

 “八拜之交”哪“八拜”及详解  八拜之交(bābàizhījiāo)  解释: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

在我国历史上,有八拜之交,你知道都是哪八拜吗?

在我国历史上,有八拜之交,你知道都是哪八拜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从远古时期开始就流传着朋友结交的习俗,及之后来就逐渐形成八拜之交的礼节,既表示了世代交情中的晚辈弟子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