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请问东周为何又分春秋和战国?
Posted 战国策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请问东周为何又分春秋和战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请问东周为何又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战国这名词来说是史学家划分出来的,依据春秋和战国策两本书定名。东周实际上分为两个时期,以周平王元年(西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西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因孔子改编的鲁史《春秋》而得名,其特点是天下权力重心由天子下移到诸侯;周元王元年到东周灭亡(西元前256年)35年后的秦始皇元年(西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因西汉刘向所编《战国策》一书而得名,其特点是权力重心继续下移,由诸侯而卿大夫而士,布衣即平民阶层兴起。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而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这也是其中划分两时期的特殊原因。一般推论,三家分晋为春秋和战国之分水岭。
春秋(前770--前476)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前475--前221)是封建社会的建立时期。
其名字的来历: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名字来自《春秋》一书。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前475.前476年,一说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关于战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史学家有不同的争议。《史记》定战国的开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资治通鉴》定战国的开始于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请参见秦统一中国之战。战国的名称来自于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有关战国的起始年份,史学家一直存在各种争议。《史记》定战国始于前476年(周元王元年),《资治通鉴》定战国始于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
东周为什么会分为春秋与战国
其实是后来学者与历史家的分类
因为两者有着不一样情况与发展
至于为什么会分
我想这牵涉到史学史的范畴
一者乃是有春秋与战国策的出现
这两者的断限与概括成了后世分为有春秋战国
二者是史官的叙述
例如资治通鉴就由此之后续修下来
而有他的意义存在
再者关于你的题目也有些问题
其实应该不是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当时的周朝渐渐地名存实亡
各国表面上承认是其诸侯
但暗地里各自行天子之事
甚至与周唱反调
所以虽然我门可以说这是研究上分析的分殊而已
但实际上东周早已势微
各种现象可以从各本教科书或研究文章来看
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
晋国到了晋定公(西元前五一一─四七五年)时,因为定公能力不够,权柄都落到六个大官手里。但是这六个大官彼此之问也处得不好,常常互相攻击。到了晋哀公时,掌握晋国政权的,只剩下荀瑶、赵无恤、韩虎、魏驹等四人;这四家人各自占据晋国的城市和土地,晋哀公根本没有实权。
在四家当中,又以又名智伯的荀势力最大。荀瑶这个人,很有才能,也很聪明,可是他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贪心和残忍。他仗着自己有权有势,竟想做晋国的国君,但他又怕赵、韩、魏三家反对,联合起来对付他,于是用计策想先削弱三家的势力。
荀瑶借口要和越国争霸,假传晋哀公的命令,教三家各送一百里地给他,以作军费。韩、魏两家虽然心里不愿意,可是,因为不敢得罪荀瑶,只好答应了。赵无恤因为以前受过荀瑶,只好答应了。荀瑶见赵无恤不肯答应,就派兵联合韩、魏,一同去攻打赵无恤。
相关参考
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的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周天子名义上是各国共同的君主,实际上他的地位只相当一个中等国的诸侯。一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家用武力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也互相
公子重耳流浪在外,投奔郑国未果后即往楚国去。当时楚成王对他热烈欢迎,虽然有大臣在重耳说出"退避三舍"的话时耳语说要杀重耳,但成王还是相当地英雄惜英雄,待他如昔。重耳在楚国期间,晋惠
公子重耳流浪在外,投奔郑国未果后即往楚国去。当时楚成王对他热烈欢迎,虽然有大臣在重耳说出"退避三舍"的话时耳语说要杀重耳,但成王还是相当地英雄惜英雄,待他如昔。重耳在楚国期间,晋惠
1.没有欧洲〜只有长城以南2.只有元代有其他如果是只有往往的话..不算统治喔元朝开国皇帝成吉思汗〈铁木真〉也有喔!秦始皇一统天下是结束东周战国时期周朝分西周与东周东周又分春秋与战国基本上东周始于周平王
1.没有欧洲〜只有长城以南2.只有元代有其他如果是只有往往的话..不算统治喔元朝开国皇帝成吉思汗〈铁木真〉也有喔!秦始皇一统天下是结束东周战国时期周朝分西周与东周东周又分春秋与战国基本上东周始于周平王
现在一般以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周室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代。>> 春秋时期是借用鲁史《春秋》的名字而来的。《春秋》是鲁国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内容记述了鲁隐公元
春秋战国 周平王没有复兴王室 周平王东迁是西周与东周的分界线,为何没让周朝变强反而走向衰落
历史上将周平王东迁视作是西周与东周的分界线,也是开启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时代的标志事件。那么,一次迁都行为何以能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呢?实际上在这次迁都行为的背后所蕴藏着的,是周王室与其分封的诸侯势力间的一次
周平王姬宜臼,(约前781——前720)前770年—前720年在位50年。 周平王中国东周第一代王,西周幽王之子,母亲是幽王的王后申后(申侯之女)。 西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都城镐京
春秋战国 请问春秋五霸时期有哪些文化、习俗特色? 具有该时代代表性的事物有哪些?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政治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各国之
春秋战国 请问春秋五霸时期有哪些文化、习俗特色? 具有该时代代表性的事物有哪些?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政治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各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