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其有可能并非曹丕亲子
Posted 武德
篇首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 其有可能并非曹丕亲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历史 其有可能并非曹丕亲子
魏明帝曹叡(206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从226年到239年在位,享年34岁。曹叡能诗文,与和并称魏“三祖”,惟文学成就远不及操和丕。曹叡是魏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皇帝。> 关于这个观点,笔者现将金氏原文摘录如下:甄氏总算生下一个明帝,能为其屈死的亡母报仇,但这里却又留下一个很有兴趣的疑问,即明帝的父亲究竟是谁?后人为此而议论纷纷,因为甄氏原有前夫的,这疑问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史为证。> 先让我们看一看《魏志·明帝纪》: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应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纳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么会生下明帝呢?如果确是曹丕所生,至早应是建安十年。裴松之就说过:“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文帝始纳甄后,明帝应以十年生,计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时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可强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近人冒鹤亭先生《疚斋日记》因而说:“则明帝为袁氏血胤矣。”卢弼《志集解》也说:“窃谓承祚(陈寿)此文,实为曲笔,读史者逆推年月,证以甄夫人之赐死,魏明之久不得立为嗣,则元仲(曹睿之字)究为谁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卢氏的意思是说,陈寿原是知道应作时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写上“时年三十六”,这就是故意给读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种子。> 冒鹤亭先生系近代著名学者,而著有《三国志集解》的卢弼,在三国学界更是享有盛誉,这二位均认为魏明帝并非曹丕亲生,而是甄氏前夫袁熙之子,其论断显然有相当的权威性。但由于这一观点并没有足够的史料来作支撑,因此不能算作盖棺定论,说到底还只是“一家之言”,金先生在的末尾也提到了另外的观点。>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睿为武德侯。> 我们知道曹丕继位魏王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这年十一月他逼汉献帝禅位,并改元黄初,因此,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黄初元年事实上是同一年,即:曹睿被封为武德侯是在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这一年曹睿十五岁。> 而我们按曹睿三十六岁驾崩所推出的年表却显示他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封为武德侯的,与《魏志·文帝纪》中的记载整整差了三年。难道《魏志·文帝纪》弄错了?> 我们知道,建安二十二年时,曹操身为魏王,尚未辞世,王太子曹丕除了官拜五官中郎将以外,并没有受爵,连曹丕尚无爵禄,那他的儿子曹睿被封作武德侯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相反,如果到了延康元年,曹丕继位魏王,假天子之名追尊先祖,同时将自己的儿子封侯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魏志·文帝纪》的相关记载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但小编认为,但这一推论仍与三国志本身矛盾。由《三国志·明帝纪》记载“年十五,封武德侯”与《文帝纪》延康元年五月戊寅日(220年6月21日)“封王子睿为武德侯”可以推知,魏明帝应生于建安十一年(206年1月27日至207年2月14日之间),断然不可能是袁熙之子。> 《三国志》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而且曹丕这样的聪明人,即使曹叡生母甄氏原为袁绍中子袁熙妇,断然也不可能喜当爹,不然曹丕就太弱了>魏明帝曹叡(206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从226年到239年在位,享年34岁。曹叡能诗文,与和并称魏“三祖”,惟文学成就远不及操和丕。曹叡是魏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皇帝。
关于这个观点,笔者现将金氏原文摘录如下:甄氏总算生下一个明帝,能为其屈死的亡母报仇,但这里却又留下一个很有兴趣的疑问,即明帝的父亲究竟是谁?后人为此而议论纷纷,因为甄氏原有前夫的,这疑问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史为证。
先让我们看一看《魏志·明帝纪》: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应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纳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么会生下明帝呢?如果确是曹丕所生,至早应是建安十年。裴松之就说过:“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文帝始纳甄后,明帝应以十年生,计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时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可强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近人冒鹤亭先生《疚斋日记》因而说:“则明帝为袁氏血胤矣。”卢弼《志集解》也说:“窃谓承祚(陈寿)此文,实为曲笔,读史者逆推年月,证以甄夫人之赐死,魏明之久不得立为嗣,则元仲(曹睿之字)究为谁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卢氏的意思是说,陈寿原是知道应作时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写上“时年三十六”,这就是故意给读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种子。
冒鹤亭先生系近代著名学者,而著有《三国志集解》的卢弼,在三国学界更是享有盛誉,这二位均认为魏明帝并非曹丕亲生,而是甄氏前夫袁熙之子,其论断显然有相当的权威性。但由于这一观点并没有足够的史料来作支撑,因此不能算作盖棺定论,说到底还只是“一家之言”,金先生在的末尾也提到了另外的观点。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睿为武德侯。
我们知道曹丕继位魏王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这年十一月他逼汉献帝禅位,并改元黄初,因此,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黄初元年事实上是同一年,即:曹睿被封为武德侯是在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这一年曹睿十五岁。
而我们按曹睿三十六岁驾崩所推出的年表却显示他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封为武德侯的,与《魏志·文帝纪》中的记载整整差了三年。难道《魏志·文帝纪》弄错了?
我们知道,建安二十二年时,曹操身为魏王,尚未辞世,王太子曹丕除了官拜五官中郎将以外,并没有受爵,连曹丕尚无爵禄,那他的儿子曹睿被封作武德侯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相反,如果到了延康元年,曹丕继位魏王,假天子之名追尊先祖,同时将自己的儿子封侯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魏志·文帝纪》的相关记载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但小编认为,但这一推论仍与三国志本身矛盾。由《三国志·明帝纪》记载“年十五,封武德侯”与《文帝纪》延康元年五月戊寅日(220年6月21日)“封王子睿为武德侯”可以推知,魏明帝应生于建安十一年(206年1月27日至207年2月14日之间),断然不可能是袁熙之子。
《三国志》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而且曹丕这样的聪明人,即使曹叡生母甄氏原为袁绍中子袁熙妇,断然也不可能喜当爹,不然曹丕就太弱了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曹操选曹丕当接班人是真心的吗?其实曹操本愿并非如此
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按照概率来说肯定会有几位能同曹操的才华相匹敌,这样曹操在选择嗣子时也不用太纠结了。曹操是一个重文轻武的人,至少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是这样,其实曹丕的文学已经算是非常出众了,可惜他的
不少人都有记录自己隐私的习惯,记“性爱日记”可能是中国男人性消费文化的一部分吧。中国最好色的男人,大概要算皇帝了。而皇帝不仅最好色,记“性爱日记”也是出色的。某夜幸哪个妃子,幸了多长时间?幸了几次,都
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说不好是不可能的,但在好色上面的独特癖好,石虎也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君主。如果说晋武帝后宫万人能编成一支“娘子师”的话,那石虎的后宫绝对可以编成一支“娘子军”,我们总说后宫佳丽三千人
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说不好是不可能的,但在好色上面的独特癖好,石虎也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君主。如果说晋武帝后宫万人能编成一支“娘子师”的话,那石虎的后宫绝对可以编成一支“娘子军”,我们总说后宫佳丽三千人
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说不好是不可能的,但在好色上面的独特癖好,石虎也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君主。如果说晋武帝后宫万人能编成一支“娘子师”的话,那石虎的后宫绝对可以编成一支“娘子军”,我们总说后宫佳丽三千人
历史人物 溥仪一生最崇拜的祖宗,并非康熙,也不是乾隆而是...
细数清朝十二帝。数不尽的历史故事,说不完的千秋奇谈,对于清王朝,很多人都会从心底对其有一种排斥情绪,因为清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异族王朝,也是历朝历代割地赔款最多的王朝。>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满清王朝的
历史人物 溥仪一生最崇拜的祖宗,并非康熙,也不是乾隆而是...
细数清朝十二帝。数不尽的历史故事,说不完的千秋奇谈,对于清王朝,很多人都会从心底对其有一种排斥情绪,因为清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异族王朝,也是历朝历代割地赔款最多的王朝。>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满清王朝的
历史人物 曹冲十三岁早逝,死因成谜,有没有可能是他哥哥曹丕害的
由于现在很多三国题材的影视剧中,都安排了曹丕害死了曹冲的情节,通过荀彧之口说出给曹操,更加使得很多人认为就是曹丕害死了曹冲,这实在是冤枉曹丕了,电视剧不是历史,要想了解历史上曹冲的死因,就得分析历史。
魏明帝曹睿,魏武帝曹操之孙,魏文帝曹丕之长子,母亲是曹丕的妻子甄姬。曹睿是曹魏王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挡住了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北伐,文治武功颇有建树,只是可惜,他三十多岁便英年早逝,未能有更大的作为
核心提示:张作霖不大相信日本人真敢对自己下手,但多年在风口浪尖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多疑谨慎的性格。对多次逃过暗杀的张作霖来说,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徐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