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杀魏延
Posted 三国
篇首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杀魏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历史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杀魏延
三国时代风起云涌,人才辈出;提到三国蜀汉名将,大家最直接的反应一定是五虎将,但除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外,还有一位耳熟能详的大将叫魏延。在三国历史当中,关于魏延的死有很大争议,很多人觉得魏延被杀是因为他天生反骨,但正史当中并非如此,那么诸葛亮为什么决意要杀魏延呢?箇中原因耐人寻味!
魏延,字文长,义阳平氏人。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然而魏延虽骁勇善战,但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也埋下了日后的杀机。
在诸葛亮掌权之时,魏延就是蜀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也是一个军事天才,只不过他的许多建议太过于冒险而没有被诸葛亮採纳。诸葛亮虽然重用魏延,但也处处防著他,对魏延有所忌惮。如果认定魏延日后必定背叛,何不一开始杀了他,免得养虎为患,可见魏延是可用之才,反骨只是藉口;至于为什么诸葛亮日后决意要杀魏延?用四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功高震主」!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诸葛亮知道自己死后,朝廷裡功劳最大的就是魏延了,一旦自己死去,铁定没人管得住魏延;于是诸葛亮在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之际,秘密召集杨仪、姜维、费禕他们几人来商议,交代自己死后不要北伐了,全部人马回蜀国,并要求魏延断后。
然而魏延当时算是蜀汉高层,也算是核心人物,诸葛亮临终前如此重要的会议,竟然没有叫上他,用意很明显。诸葛亮明知魏延与杨仪水火不容,也深知魏延是个狂妄自大的人,必不会听令杨仪等人,加上魏延主张继续伐魏,到时候必定与授命班师回朝的杨仪发生衝突,这等于是挖了坑让魏延跳;最后,魏延果然因违反军令被冠上谋反之名,不仅身败名裂被斩首,还被诛三族。诸葛亮知道魏延狂妄骄横,在军中势力极大,若他不死,恐怕蜀汉无人可以管得了他,即使魏延没有反叛之心,为了蜀国的安定,也只好牺牲「功高震主」的魏延了!
相关参考
还不知道:诸葛亮杀魏延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一生胸怀大志,总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可当他到中年的时候,回首往事依旧是毫无作为。但刘备的最让人佩服的是使他的精神,不放弃的精
关羽攻打长沙时,只领本部五百名校刀手。便跨下海口,要斩黄忠、杀翰玄。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己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孔明再三叮咛,千万不可大意。韩玄是太守,性急多疑,不得人心。黄忠出战,果然名不虚传
关羽攻打长沙时,只领本部五百名校刀手。便跨下海口,要斩黄忠、杀翰玄。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己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孔明再三叮咛,千万不可大意。韩玄是太守,性急多疑,不得人心。黄忠出战,果然名不虚传
原标题:诸葛亮为何一定要设计在自己死后杀魏延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
诛魏延,终究谁人之过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
马岱为什么要杀魏延?诸葛亮为什么让马岱去杀魏延?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见到魏延第一眼时,就认定魏延时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因其脑后长有反骨,自己在世可以震慑住他,但如果自己不在了,魏延必反。所以,他预
马岱为什么要杀魏延?诸葛亮为什么让马岱去杀魏延?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见到魏延第一眼时,就认定魏延时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因其脑后长有反骨,自己在世可以震慑住他,但如果自己不在了,魏延必反。所以,他预
马岱为什么要杀魏延?诸葛亮为什么让马岱去杀魏延?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见到魏延第一眼时,就认定魏延时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因其脑后长有反骨,自己在世可以震慑住他,但如果自己不在了,魏延必反。所以,他预
刘备一生跌宕起伏,青年时期心怀壮志,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可是当他人到中年,回首过往依然毫无建树,既没有地盘也没有兵马。但刘备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不放弃,而且善于笼络人才。就说关羽、张飞吧,他们二人跟随刘备
熟读《三国演义》,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物的行为、处事风格,会出现突变。例如庞统助刘备取西川之时,劝说刘备不要因为太过仁慈,而错失良机,结果刘备为即将拿下益州而高兴时,他却指责刘备以攻伐为乐,非仁者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