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犍陀罗文明简介
Posted 文明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历史 犍陀罗文明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历史 犍陀罗文明简介
在犍陀罗文明在现在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存在从第1个千年BCE至2千年CE的开始的中间。虽然当时有多个大国统治着这个地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对佛教非常崇敬,并采用了在亚历山大入侵印度后在该地区发展起来的印度希腊艺术传统。
犍陀罗的范围
尽管至少在阿契美尼德国王居鲁士大帝统治时期(公元前 550-530 年)就在历史资料中有所提及,但直到佛教僧侣玄奘(宣曾,公元 602-664 年),公元 7 世纪。他在犍陀罗文明的末期访问了该地区,当时它已经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就并正在走向衰败。根据古代佛教资料,他相当准确地描述了该地区及其各个城市 和遗址,这是第一个保存到现代的已知记载,确实有助于确定现代在该地区发现的遗骸是犍陀罗起源的。
犍陀罗的著名城市包括塔克夏西拉(塔克西拉)、普鲁沙普拉(白沙瓦)和普什卡拉瓦蒂(马尔丹),这些遗迹至今仍在继续被发现。
据推测,犍陀罗是一块东西约 100 公里、南北约 70 公里的三角形土地,主要位于印度河以西,北以兴都库什山脉为界。犍陀罗的范围实际上包括白沙瓦山谷、斯瓦特山、迪尔山、布内尔山和巴焦尔山,所有这些山都位于巴基斯坦的北部边界内。
然而,大犍陀罗(或犍陀罗的文化和政治霸权支配的地区)的边界延伸到阿富汗的喀布尔山谷和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波特瓦尔高原。事实上,在某些时期,这种影响传播到信德,在那里仍然可以看到佛塔和佛教城市的遗迹,它们建在更古老的摩亨佐达罗遗迹之上。犍陀罗的著名城市包括塔克夏西拉(塔克西拉)、普鲁沙普拉(白沙瓦)和普什卡拉瓦蒂(马尔丹),在那里发现了遗骸,直到今天仍在继续发现。
犍陀罗名字的由来
Gandhara 的名字可能有多种含义,但最突出的理论将其名称与 Qand/Gand 一词联系起来,意思是“香味”,而 Har 则是“土地”的意思。因此,在最简单的形式中,犍陀罗是“香国”。
另一个更有可能和地理支持的理论是,Qand/Gand 这个词是从 Kun 演变而来的,意思是“井”或“水池”,事实上,Gand 这个词与许多其他与水相关的地名一起出现,例如 Gand-ao 或 Gand- ab(水池)和 Gand-Dheri(水丘)。Tashkand(石墙池)和 Yarkand 也是相关的名称,因此它有理由认为这片土地可以被称为“湖之国”。白沙瓦河谷即使在今天也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尤其是在雨季,这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点,导致今天被庄稼和田地覆盖的沼泽看起来像湖一样。
犍陀罗政治史
犍陀罗目睹了以下列出的几个古代大国的统治:
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约公元前 600-400 年)
马其顿的希腊人(公元前 326-324 年),
孔雀王朝印度北部的(约324-185 BCE),
大夏的印度-希腊人(约公元前 250-190 年),
斯基泰东部欧洲(约公元2世纪至前1世纪),
帕提亚帝国(约公元前 1 世纪至公元 1 世纪),
中亚贵霜人(约公元 1 至 5 世纪),
中亚的白匈奴(约公元 5 世纪)
北印度的印度教沙希(约公元 9 至 10 世纪)
随后是穆斯林的征服,此时我们来到了印度历史的中世纪时期。
阿契美尼德与亚历山大
犍陀罗曾短暂地属于阿契美尼德帝国,但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占领并没有持续多久。后来,它被称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个朝贡国(称为总督),后来向最终征服它的亚历山大大帝(以及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其余部分)进贡并表示热情好客。犍陀罗的阿契美尼德霸权从公元前 6 世纪持续到公元前 327 年。
据说亚历山大穿越犍陀罗进入旁遮普邦(与今天的功能相同),塔克西拉的统治者拉贾·翁比 (Raja Ombhi) 向他提出结盟,以对抗他的敌人拉贾·波鲁斯 (Raja Porus)塔克西拉及其影响区域。这在Hydaspes 战役中达到高潮,讲述这是亚历山大在印度取得胜利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如此,亚历山大在这里的逗留时间很短,他最终通过印度河向南冒险,向西穿越到格德罗西亚(俾路支省),然后进入波斯,在那里他遇难了。
亚历山大在他征服的每个地区都留下了大量的希腊人口,犍陀罗也不例外。工匠、士兵和其他追随者被鼓励与当地人通婚和融合,使他们完全融入希腊文明。但是,当亚历山大在公元前 323 年 6 月去世时,他的占领希腊军队急于返回家园,开始了返回的旅程,留下那些与新家人呆在一起的人,逐渐变得比希腊人更印度。
孔雀法则
由316 BCE,国王旃陀罗笈多的摩揭陀(321-297 BCE)在感动和征服了印度河流域,从而吞并犍陀罗和命名塔克西拉他新组建的孔雀王朝的省会。Chandragupta由他的儿子Bindusara继任,他的儿子Ashoka(Taxila的前州长)继任。
阿育王通过建造多个寺院和在次大陆传播他的“佛法”法令来传播佛教而闻名。其中之一是塔克西拉(Taxila)塔姆拉河以东的大法轮寺院,以其佛塔而闻名,据说阿育王在那里埋葬了几尊佛祖舍利。Mankiyala、Dharmarajika 和 Sanchi 据说是当代佛塔。
印度-希腊人
公元前 184 年,希腊人(在巴克特里亚,现代阿富汗北部仍然强大)在德米特里乌斯国王的领导下再次入侵犍陀罗,正是他在比尔丘的对岸建造了一座新城市。这个塔克西拉的新化身现在被称为 Sirkap(意思是“断头”),它是根据 Hippodamian 计划按照烤架模式建造的。
德米特里乌斯王国由犍陀罗、阿拉霍西亚(今阿富汗的坎大哈)、旁遮普邦和恒河谷的一部分组成。这是一个多民族社会,希腊人、印度人、巴克特里亚人和西方伊朗人一起生活。这方面的证据在公元前 2 世纪的塔克西拉随处可见,例如位于锡尔卡普以北的 Jandial 的琐罗亚斯德教圣殿。
斯基托帕提亚人
公元前 110 年左右,中亚游牧民族斯基泰人逐渐接管旁遮普邦。这些部落习惯于入侵北部领土,例如大夏的领土,但过去一直被阿契美尼德人阻止。他们定居在现代伊朗锡斯坦的德兰吉亚纳 (Drangiana) 并入侵旁遮普邦,渗透到印度河流域南部,最终占领了塔克西拉。
公元 1 世纪上半叶,帕提亚人迁入并开始接管犍陀罗和旁遮普的希腊王国。据说住在塔克西拉的帕提亚领袖冈多法雷斯接受了使徒托马斯的洗礼,这并非完全不可能,因为这座城市已经拥有许多宗教信仰,并且可能在近 2000 年前容纳了一位初出茅庐的基督徒。
贵霜人
贵霜人是公元 1 世纪左右从中亚和阿富汗迁移到犍陀罗的部落。该部落选择白沙瓦作为其权力所在地,后来向东扩展到印度的中心地带,建立了持续到公元 3 世纪的贵霜帝国。公元80年,贵霜人从斯基托-帕提亚人手中夺取了犍陀罗的控制权。塔克西拉的主要城市再次在另一个地点重建,并给它起了新的名字 Sirsukh。它就像一个大型军事基地,城墙长5公里,厚6米。它现在成为佛教活动的中心,接待来自中亚和中国的朝圣者。贵霜时代是犍陀罗艺术、建筑和文化的高峰 并被认为是该地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泰安那的古希腊哲学家阿波罗尼奥斯还参观了城市塔克西拉相比其规模到的尼尼微的亚述。作者 Philostratus 在《泰亚纳的阿波罗尼乌斯的生平》中可以找到对塔西拉(可能是 Sirsukh)的描述:
我已经描述了城市的围墙方式,但他们说它以与雅典相同的不规则方式分成狭窄的街道,并且房屋的建造方式如果您从在外面,它们只有一层,而如果你走进其中的一层,你会立即发现地下室的延伸距离与上面的室一样深。(菲洛斯特拉图斯,阿波罗尼乌斯的生平,2.23;tr. FC Conybeare)
贵霜统治末期,犍陀罗地区被一连串短命的王朝接管,导致该地区不断遭到袭击、入侵或以某种方式动荡不安。萨珊帝国、基达里特人(或小贵霜人)的快速连续统治,以及贵霜统治消退后的白匈奴最终导致日常宗教、贸易和社会活动陷入停顿。大约在公元 241 年,该地区的统治者被沙普尔一世统治下的波斯萨珊人击败,犍陀罗被并入波斯帝国. 然而,在西北的压力下,萨珊人无法直接统治该地区,它落到了贵霜人的后裔手中,他们后来被称为基达里人或基达尔贵霜人,字面意思是小贵霜人。
白匈奴
基达里人成功地控制了该地区,延续了他们贵霜前辈的传统,直到公元 5 世纪中叶,当时白匈奴或嚈哒人入侵该地区。由于此时佛教和犍陀罗文化已经处于低潮,入侵造成了物质上的破坏,由于匈奴人接受了什叶派信仰,佛教的重要性开始以更快的速度衰落。
在白匈奴入侵期间,该地区的宗教特征逐渐转向印度教,而佛教则受到回避,因为白匈奴认为它在政治上是权宜之计,他们试图与印度教古普塔帝国结盟以对抗萨珊王朝。宗教性质的变化(这是几个世纪以来所有社会生活的基础)导致犍陀罗地区的性质进一步下降。
白匈奴与笈多帝国结盟对抗萨珊王朝也导致佛教文化受到压制,最终该宗教通过北关进入中国及其他地区。印度教随后统治了该地区,佛教徒也离开了这里。剩下的几个世纪里,西方不断入侵,尤其是穆斯林的征服,因此,旧文化的少数现存残余最终变得默默无闻。因此,在接下来的 1500 年里,古老的城市和重要的礼拜场所逐渐消失,直到公元 1800 年代中期被英国殖民探险家重新发现。
几个世纪以来犍陀罗有不同的统治者,但考古证据表明,在这些统治变化期间,犍陀罗文化传统的统一性仍然存在。虽然领土分布在广阔的地区,但马图拉和犍陀罗等地区的文化界限很明确,可以通过无数的考古遗迹来确定。
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艺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 世纪,包括绘画、雕塑、钱币、陶器以及艺术传统的所有相关元素。在贵霜时代,尤其是在公元 1 世纪,在加尼什卡国王的统治下,它真正起飞了,他将佛陀神化,可以说是第一次引入佛像。制作了数以千计的这些图像,并散布在该地区的每个角落和缝隙中,从手持佛像到崇拜圣地的巨大雕像。
佛陀的生平故事成为犍陀罗艺术各个方面的主要主题。
事实上,正是在迦尼什卡时代,佛教在阿育王之后第二次复兴。佛陀的生平事迹成为犍陀罗艺术各个方面的主要主题,供奉在小教堂、佛塔和寺院中的大量佛像直到今天仍然数量众多。这件艺术品完全致力于传播宗教理想,以至于即使是日常使用的物品也充满了宗教意象。
使用的材料要么是用石膏和油漆完成的 kanjur 石,要么是片岩。Kanjur 基本上是化石岩石,可以很容易地塑造成形状,用作犍陀罗艺术中各种装饰元素的基础,如壁柱、佛像、支架和其他元素。在从石头上切割出基本形状后,然后对其进行抹灰以使其具有成品外观。黄金叶和宝石也被应用到选择的项目。片岩造像最大可移动尺寸为2.5平方米;较大的雕像和浮雕由粘土和灰泥制成。
佛陀通过这些雕塑表现形式受到崇拜,这些表现形式与它们相关的独特风格基本保持不变。佛陀总是穿着简单的僧袍,头发扎成一个被称为 Ushnisha 的发髻,脸上的表情几乎总是满足的。最初这些雕塑被涂上了鲜艳的色彩,现在只剩下灰泥或石头;已经发现了一些物品,它们的原始颜色完好无损。佛像是为该地区的各种教派制作的,所有教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识别特征,例如laksanas(神印)、手印(手势)和不同的长袍。佛陀在这些作品中始终扮演着核心角色,可以通过光环和他简单的装束立即识别出来。许多神话人物也被视为这些场景的一部分,包括夫妻、神明、半神人、天神、王子、王后、男卫、女卫、音乐家、皇家牧师、士兵以及平民。
除了佛陀之外,犍陀罗艺术中最经久不衰的元素之一就是菩萨,它本质上是佛陀成道之前的状态。犍陀罗艺术中描绘了佛陀前世的各种菩萨,其中以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莲花生大士和文殊菩萨最为突出。与佛像的清净相比,菩萨的雕塑和图像表现出高度的奢华,在珠宝、头饰、缠腰带、凉鞋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从服装和姿势上可以识别出菩萨的各种化身,和手印。
犍陀罗建筑
犍陀罗建筑最突出和独特的特征是佛塔和其他相关宗教机构(如修道院)的激增,这些建筑构成了近 1000 年来地区特征的核心。佛塔主要是为了供奉佛教大师的遗骸而建造的,据说最古老的佛塔是供奉佛陀本人的遗骸。除了佛陀之外,高僧们也为他们建造佛塔而受到崇敬,这些建筑也标志着一些与佛陀各种生平有关的传奇事件发生的地点。
据说印度各地佛塔的扩散是阿育王统治的标志,他将佛陀的骨灰重新安葬在他王国各地的多个佛塔中。尽管它主要是一项建筑壮举,但佛塔仍然是展示和崇拜犍陀罗艺术的器皿,包括雕塑、浮雕、绘画和其他装饰精美的元素。这些图像靠墙站立,在法庭上,在壁龛和小教堂内,灰泥装饰在佛塔法庭和修道院的墙壁上。
佛塔最初是用圆形底座建造的,大小适中。但随着佛陀崇拜在该地区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崇拜中心经过精心重新设计和装饰,以提升宗教的地位并吸引更多的信徒和赞助人。众所周知,Kunala 和 Dharmarajika 的原始佛塔都是小事,后来被阿育王和 Kanishka等统治者扩大到大比例。
圆形或方形底座 ( medhi ) 将支撑鼓或圆柱体,圆顶 ( anda ) 将放置在其顶部。台阶被用来越过平台,并沿着以栏杆 ( vedika )为界的游行路径 ( Pradakshina Pata )开始绕圆顶顺时针绕行。有时,基座会有多个圆形故事,以提高佛塔的高度。底座的角落通常贴有狮子柱子,圆顶的顶部首先有一个harmika,一个倒置的方形围栏,上面立着yasti或柱子,上面有各种chattras。 或大小逐渐减小的遮阳伞沿其均匀分布。
佛塔代表了该地区佛教建筑成就的顶峰,当然,与艺术品一样,它们也旨在促进宗教权力结构。佛塔本身装饰有浮雕板和浮雕,描绘了宗教故事和事件,进一步巩固了它们的作用。
佛塔是主要的崇拜中心,作为支持,它还有修道院,这是一座拥有完全容纳僧侣生活区的结构。寺院或僧伽罗摩成为佛教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成为了自己的自我维持单位,拥有种植庄稼和财富的土地,俗人和皇室成员都为他们的祝福而沐浴。在最终形式中,修道院有一些适合其基本功能的明确元素,这些元素是:
食堂/服务大厅:Upatthana-sala
厨房:Aggi-sala
与世隔绝的长廊:Chankamana-sala(步行/锻炼)
浴室: 中央水箱旁的Jantaghara
储藏室: Kotthaka
医疗和一般存储: Kappiya-kuti
这些建筑通常用泥灰泥渲染,然后在某些情况下(如在塔西拉的吉纳瓦利迪里修道院)完全或像佛陀生活的场景一样被涂上。
除了这些宗教建筑,当然还有城市建筑,随着该地区盛行的文化而变化和变化。城市范围从有机定居点(例如 Bhir)到更严格和计划性更强的定居点(例如 Sirsukh)。较旧的城市有机地发展起来,而较新的城市似乎直接受到公元前 1 世纪后期出现的 Hippodamian 布局的启发。商店、长廊、宫殿、寺庙、日晷、茅屋、小屋、别墅、岛、亭、街道、道路、瞭望塔、大门和防御工事,都是城市结构的一部分,大多数古代城市也是如此。
尽管宗教景观以佛教信仰为主,但仍有大量证据表明其他信仰在社会结构中相互融合并蓬勃发展,例如耆那教、拜火教和早期印度教等。据说 Jandial的寺庙本质上是琐罗亚斯德教的,而在锡尔卡普市的主要街道上有一座耆那教寺庙和一座太阳神庙,还有各种佛塔。
最著名的遗迹之一是锡尔卡普 (Sirkap) 的双头鹰佛塔,其中包含与双头鹰同名的图案,贴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装饰拱门上,即古典希腊、波斯和印度风格的拱门。这表明我们可以从考古遗迹中推断出该地区文化的混合程度。
结论
犍陀罗城市的日常生活非常发达,由于地处印度、波斯和中国之间的有利位置,因此不断有侵略者、商人、朝圣者、僧侣和旅行者穿越其土地。从印度向西或从波斯向东,穿越犍陀罗地区的路线使其成为每个旅行者路线的中心。这与伊斯兰教进入该地区并可能在该地区的佛教棺材上钉上最后一颗钉子的路线相同。事实上,即使在犍陀罗崩溃之后,直到大发现时代,同样的路线仍将使用几个世纪。
犍陀罗的财富,虽然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寻宝者所熟知,但直到英国在印度次大陆殖民统治的时代才再次被发现,当时这个失落文明的艺术传统在 19 世纪后期被重新发现并重见天日。整个 20 世纪。
参考书目
Dani, AH塔西拉历史名城。Sang-e-Meel 出版社,拉合尔,1999 年。
Marshall, J. 《塔克西拉指南》。剑桥大学出版社,2013 年。
Saleem-ul-Haq,理学士“犍陀罗:佛教艺术学校”。亚洲文明杂志,第 20 卷,第 1 期,1997 年 7 月 1 日,第 151-168 页。
谢赫·库尔希德·哈桑。犍陀罗的佛教建筑。历史和文化研究所,卓越中心,伊斯兰堡,2013
Zwalf, W.大英博物馆犍陀罗雕塑目录第 1 卷。大英博物馆出版社,伦敦,1996 年。
相关参考
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Maurya(公元前321年-公元前297年),希腊人称为Sandrakottos(或Sandrokottos),是孔雀王朝(公元前4至2世纪)的创始人,并被认为是第
旃陀罗笈多崛起公元前518年,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侵入印度,占领印度河流域,将其作为一个行省。至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灭亡波斯国后侵入印度河流域的上游地区,并征服其居民。这时,东方的恒河流
晋朝人物中文名:沮渠牧犍别名:沮渠茂虔国籍:北凉民族:匈奴,卢水胡逝世日期:447年职业:北凉国君在位时间:433年―439年谥号:哀王沮渠牧犍人物生平继承父位沮渠牧犍,一名沮渠茂虔,北凉武宣王沮渠蒙
沮渠牧犍别名沮渠茂虔,匈奴人,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君主,于公元433年登基,在位7年时间,最终于公元447年被赐死,谥号北凉哀王,以王之礼下葬。沮渠牧健>沮渠牧犍生平简介>沮渠牧犍(?-447年),
晋朝人物本名:拓跋什翼犍所处时代:十六国(代国)民族族群:鲜卑族出生时间:320年去世时间:377年庙号:高祖谥号:昭成皇帝在位:338年―377年拓跋什翼犍人物生平兄死继位咸和四年(329年),拓跋
约公元前300~前232阿育王也许是印度历史上最重要的国王。他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是该王朝的创始人旃陀罗笈多之孙。旃陀罗笈多是一位印度军事领袖,他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后的岁月里,征服了印度北方的大部
国外名人传 旃陀罗笈多人物生平简介,旃陀罗笈多怎么死的,旃陀罗笈多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约公元前324—300在位),古代印度的国王。旃陀罗笈多,古希腊作家称他为桑陀罗科多斯(Sandrocot-tos),是古代印度的孔雀帝国的创建者。他一生的活动是
在印加文明在古代秘鲁盛行℃之间。公元1400年和1533年,他们的帝国最终扩展到南美洲西部,从北部的基多到南部的圣地亚哥。它是美洲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印加人没有被经常恶劣的安
从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奥尔梅克文明开始,到玛雅文明,再到公元16世纪阿兹特克文明的灾难性衰落,古代中美洲(现代墨西哥和中美洲)见证了文化的非凡繁荣。伟大的城市建有高耸的金字塔,帝国被锻造,从绿松石到
在米诺斯文明中东兴盛青铜时代(...C2000-1500çBCE)岛上的克里特岛位于东部地中海。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和建筑,以及通过与爱琴海其他文化的接触传播他们的思想,米诺斯人为西欧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