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内容简略又没有特别文采的《三国志》 为什么可以名列四史
Posted 三国
篇首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小说 内容简略又没有特别文采的《三国志》 为什么可以名列四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小说 内容简略又没有特别文采的《三国志》 为什么可以名列四史
为什么《三国志》也在「四史」之列呢?
陈寿在西晋时写《三国志》,遭遇了和范晔写《后汉书》恰恰相反的问题─他的时代和三国时代太接近了。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深思并安排历史材料。《三国志》的文本相对粗疏,大部分的〈传〉都很简略,也没有特别的文采,在文学上说不上有什么杰出的成就。从史学上看,陈寿也不曾在这部书中加添什么独特的洞见或创意。
单就文本看,《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实在不在同一个等级上,将它放进四史中很勉强,似乎太抬举这部书了。那为什么传统上会如此高估《三国志》呢?
有一个理由不能不提,作为一部史书,严格来说,《三国志》的作者不只陈寿一人。唐代以降的《三国志》,作者名字挂的都是陈寿,然而真正流通的版本,陈寿创作的部分其实不到四分之一。书中占四分之三篇幅的,是由一位大约和范晔同时期的人裴松之完成的。
陈寿运气好,有裴松之费了大工夫帮《三国志》做了详密的注释。在裴松之的那个时代,还看得到许多与三国相关的不同材料;裴松之的那个时代,对于史学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探讨;裴松之的那个时代,已经和三国拉开一段足以沉淀、客观评判的距离。这几个关键因素,使得裴松之具备了比陈寿更好的史学条件。
但裴松之选择的,不是自己另外写一部关于三国的史书,而是为陈寿的《三国志》做详尽的注释。「传注」在中国书写历史上源远流长,不过「传」或「注」,过去都是针对「经」,是解经的重要工具。裴松之却挪用解经的手法,拿来注释一部史书,光是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抬高了《三国志》的地位。
不过,裴松之为《三国志》所做的注,在写法上、目的上都和解经的注大异其趣。他的目的不是要让人读懂陈寿的原文,或是挖掘陈寿原文中有什么深意,而是要补充《三国志》的内容,将许多他看到的史料附加到《三国志》里。
裴松之自觉地将他所做的注分为六类:第一类是「引诸家之论,以辩是非」,引用各种不同说法,分辨究竟真正发生了什么事;第二类是「参诸家之说,以核伪异」,比对各家不同说法,将陈寿书中的错误纠举出来;第三类是「传所有之事,详其委屈」,将陈寿写到的事,利用其他史料将来龙去脉说得更清楚;第四类是「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陈寿没写到的事,利用其他史料进行补充;第五类是「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陈寿写过的人,将其生平描述得更完整;第六类是「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陈寿没写到的人,将他们的事迹附加在相关人士的传记之后。
从他说的这六类,我们就知道:第一,以裴松之的标准看,陈寿的《三国志》其实写得很粗,需要以他所掌握的史料,仔细订正与补充;第二,裴松之主要是用《三国志》当作架构,以便将自己看到、搜集来的各种材料摆放进去。
等到裴松之将这些材料摆进去,《三国志》实际上变成了另外一部书。而且在裴松之注完《三国志》后,历经南北朝到隋、唐的大动乱,裴松之看过的许多材料纷纷佚失,于是随着时间推移,保留在《三国志》注释中的史料就愈显珍贵。
《三国志》被列入四史,主要功劳不在陈寿,裴松之的贡献毋宁更大。值得好好读的,不该只是陈寿的文本,还要读裴松之搜罗、附加的丰富注释。文本加注释的《三国志》,才算得上具备崇高史学地位的《三国志》。
相关参考
...最大价值意义在于,帮助司马昭解决了一次政治危机。《三国志》上写到曹魏小皇帝曹髦的死非常简略,仅仅是十二个字:“五月己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似乎这位曹魏名义上的帝国领导人,诸如中国历朝历代短命帝王身...
历史人物 吕布几乎没有特别大的战绩,为什么还被认为是武力第一?
三国时期吕布的战斗力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高的,可以称为三国第一,拥有这样的排名,想必应该有过不少很厉害的战绩,可是通览《三国演义》却发现,吕布一生也不过是斩杀过两个人,打伤过一些人,可是为什么这样还能被认
春秋战国 楚庄王活了多少岁 归纳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专题内容(151—197)
重视我,每天想着哪一家餐厅又开(张)了,我们一定要去吃个痛快;哪一家是吃到饱的,每天聊的都是这些东西,有没有?每天聊的,哪里剪头发特别贵又特别好看,现在的影星又穿哪个牌子的衣服,每天聊这个。诸位朋友,
百里奚官至相国,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是秦穆公用五张羊皮罗致到的难得的治国之才。《春秋》、《左传》、《史记》、《吕氏春秋》、《谏逐客书》、《东周列国志》等史书,还记录了百里奚帮助秦穆公降伏西戎,称霸
说到曹操的儿子,更为知名的当然是文采卓然的曹植,建立曹魏的曹丕,还有聪明绝顶的曹冲,其他儿子的知名度显然是低于这几位的。身为曹操长子的曹昂,由于较早战死,因此没有办法继承曹操的大业。他能力不差,其次又
在三国历史上,成济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但他却不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他的存在最大价值意义在于,帮助司马昭解决了一次政治危机。《三国志》上写到曹魏小皇帝曹髦的死非常简略,仅仅是十二个字:“五
三国是大家最熟悉的历史朝代,《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诸葛亮、关羽、曹操、赵云等一系列名将名臣更是妇孺皆知。关于三国名人,历史上大量文人雅士都是感慨万千,也留下了诸多好对联。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
说起三国时期曹操的几个儿子,曹丕曹植一直都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两个人。很多人都仰慕曹植曹子建的文采,尤其是一篇《洛神赋》,更是衍生出了无数版本的爱情故事。而在文采方面,曹丕虽然也有建树,不然就不会有“三曹
说起三国时期曹操的几个儿子,曹丕曹植一直都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两个人。很多人都仰慕曹植曹子建的文采,尤其是一篇《洛神赋》,更是衍生出了无数版本的爱情故事。而在文采方面,曹丕虽然也有建树,不然就不会有“三曹
三国时的曹植一向被视为文学方面的代表人物,如果不是牵涉到父亲曹操和兄长曹丕,更多的人关注的是他的文采。然而这样文采斐然的曹子建,原本明明是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却在与曹丕争储的过程中惨败,不得不让人觉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