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百科 地空导弹的特点和优势
Posted 导弹
篇首语: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人们增长才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兵器百科 地空导弹的特点和优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兵器百科 地空导弹的特点和优势
地空导弹
地空导弹是指从地面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又称防空导弹。按作战任务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机动式3种。按同一时间攻击目标数,可分为单目标通道和多目标通道两种,后者如美国的“爱国者”导弹,可同时制导数枚导弹,攻击多个目标。按射程可分为远程、中程和近程3种。最大射程超过100公里(射高30公里)的,称为远程地空导弹;最大射程在20~100公里之间(射高0.05~20公里以上)的,称为中程地空导弹;最大射程小于20公里(射高0.015~10公里)的,称为近程地空导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借鉴德国研制导弹的资料,开始研制和发展地空导弹。40多年来。地空导弹已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是战后至50年代末研制的导弹,主要代表型为美国的“波马克”和“奈基”Ⅰ、Ⅱ型导弹,前苏联的SA—1和SA—2。其特点是射程远,一般射程可达50公里,最远的达140公里,射高达30公里左右。缺点是体积大,机动性差,只能固定发射,对付中高空目标,而对低空、超低空飞行目标显得无力。第二代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这一时期地空导弹的主要代表型,在中高空、中近程地空导弹中,有美国的“霍克”和前苏联的SA—3、SA—6;在低空、近程导弹中,有美国的“小桷树”、“红眼睛”和前苏联的SA—7。另外,中高空、中远程导弹也有重大发展。前苏联的SA—6弹体长16.5米、弹径1.07米、翼展3.65米,发射重量1万公斤,射程250公里,成为当时弹体最大、弹径最大、翼展最大、发射重量最大、射程最远的一型地空导弹。这一时期地空导弹的主要特点是:机动性能好,反应速度快,出现了能对中低空、中远程和低空、近程目标进行攻击的导弹,基本形成了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的全空域火力覆盖。第三代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这一时期地空导弹的主要代表型,有美国的“毒刺”,前苏联的SA—8、SA—9,英国的“山猫”、“轻剑”、“吹管”、法国的“响尾蛇”等。其主要特点是以防低空和超低空为主。第四代是70年代末以来。这一时期地空导弹的主要代表型,有美国的“爱国者”、“改霍克”、“罗兰特”,前苏联的SA—12、SA—13,美国和瑞士联合研制的“阿达茨”,法国的“西北风”,英国的“轻剑”2000、“星光”,德国的“罗兰特”,法国的“夏安”,日本的81式和意大利的防空卫士。其主要特点是采用了相控阵雷达和先进的微电子技术,使地空导弹系统能跟踪和攻击多批目标,命中精度高。目前,全世界已有10多个国家具有研制和生产地空导弹的能力,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装备了地空导弹,共70多种。100多个型号在服役。
美国“爱国者”是第四代地空导弹的佼佼者。它是美国雷锡恩公司于1965年开始研制的新型全天候、多用途、机动式战术地空导弹,用于取代陈旧的“奈基Ⅱ”式地空导弹,1983年正式装备美国陆军。
“爱国者”导弹弹长5.3米,弹径0.41米,翼展0.87米,弹重906公斤,最大飞行速度3.9马赫。每个火力单元由4部分组成,包括1台指挥车,内有两名操作人员,负责敌我识别,制定作战方案以及监控作战等;1台雷达车;1台载有2部150千瓦发电机的动力车;8部车载式4联装导弹发射架,共有32枚待发导弹。
“爱国者”导弹能拦截地对地战术导弹,其主要特点是:
(1)跟踪、捕获目标的能力强。主要是因为它装备了AN/MPQ—53型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能同时担负搜索、识别、跟踪、制导和电子对抗等任务,能代替9部普通雷达。与使用多台单功能的地空导弹雷达系统相比,它捕捉目标的过程短、速度快、准确性高,作用距离远达160公里,能同时掌握100多批目标,跟踪8批目标,制导8枚导弹。
(2)导弹攻击范围大。“爱国者”导弹采用高能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射程3至80公里,射高0.3至24公里,具备高中低空、远中近程攻击能力。
(3)抗干扰力强,制导精度高。“爱国者”导弹是为了对付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下的大规模空袭而设计的,采用的是复合制导方式,导弹发射后初段按预编程序飞行,中段按雷达指令前进,末段则根据目标反射的雷达波主动寻找目标。因此,不论遇到何种干扰,几乎都不影响它的命中精度,单发命中概率为91%。
(4)发射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反应快。作战时,它的每台发射车都可由指挥车通过无线电遥控发射,一旦捕捉到目标后,导弹在几秒钟就能发射出去。
海湾战争中“爱国者”拦截伊拉克“飞毛腿”导弹中,创造了惊人的业绩。1991年1月21日,伊拉克发射了10枚“飞毛腿”导弹,其中9枚遭“爱国者”拦截,成功率达90%,创造了导弹拦截导弹的世界纪录,被誉为“飞毛腿的克星”。“爱国者”能获得这样好的作战结果,除了导弹系统本身先进,如使用相控阵雷达、集搜索、监视、跟踪、制导于一体外,还应归功于卫星和预警飞机及时通报信息。“飞毛腿”导弹从伊拉克西部向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发射,飞行时间约为5分钟。但发射16秒钟后,运行于300多公里高空的地球静止轨道的美国DSP导弹预警卫星便紧急报警,带有高灵敏度红外扫描器的红外望远镜开始跟踪“飞毛腿”导弹的喷焰,同时进行跟踪拍摄,并把导弹飞行的轨迹和飞行速度、方向、弹道倾角及位置等向地面站传送。设在澳大利亚的美国空间指挥基地和设在美国的美国航空航天司令部同时收到DSP导弹预警卫星发送的“飞毛腿”导弹参数,经地面站计算之后,迅速将“飞毛腿”的飞行弹道及弹着点发往沙特的“爱国者”导弹发射阵地。阵地中心立即命令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开机,搜索、捕获、跟踪、识别来袭导弹,结果,在100多公里处发现目标。根据相控阵雷达所测得的数据,经与卫星提供的数据进行相关比较和精确计算后,将拦截“飞毛腿”的最佳飞行弹道预置为操纵程序,输入“爱国者”导弹的制导装置,指挥中心命令“爱国者”发射。此时,因“飞毛腿”是战术弹道导弹,它的弹道是由预先装钉在弹上的程序决定的,一经发射它的飞行弹道就不能再改变,只能做“爱国者”的靶标了。“爱国者”导弹以38°倾角升空,并按预置程度改变飞行弹道。同时,地面相控阵雷达继续跟踪“爱国者”,并根据其飞行状况适时发出指令,修正飞行轨迹。当“爱国者”进行末段飞行时,其弹上半主动“自动寻的头”开始工作,并将其捕捉到“飞毛腿弹道”参数反馈给地面指控中心。指控中心根据接收到的相对角偏差数据,经精确计算后,速将修正指令反馈给“爱国者”,控制“爱国者”飞向目标。当“爱国者”与“飞毛腿”间的距离达到20米(杀伤半径)时,弹上的无线电近炸引信即引爆战斗部,以破片摧毁“飞毛腿”。上述过程。从发现目标到发射“爱国者”导弹是在1分钟时间内完成的。
相关参考
导弹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它的弹头可以是普通装药的、核装药的或化学、生物战剂的。其中装普通装药的称常规导弹,装核装药的称核导弹。按作战使命不同,分
岸舰导弹岸舰导弹是从岸上发射攻击水面战船的导弹。亦称岸防导弹,是海军岸防兵的主要武器。岸舰导弹多配置在沿海重要地段上,如海港、海峡等重要地域和通道。岸舰导弹和舰舰导弹差不多,大部都是由舰舰导弹改装而成
战略导弹战略导弹是指用于打击战略目标的导弹。进攻性战略导弹,通常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携带核弹头,主要用于打击敌方政治经济中心、军事和工业基地、核武器库、交通枢纽等重要战略目标。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分
舰空导弹舰空导弹是从舰艇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是舰艇主要防空武器之一。按射程分为远程、中程、近程3类;按射高分为高空、中空、低空3类;按作战使用分为舰艇编队防空导弹和单舰艇防空导弹。舰空导弹的主要特
导弹艇导弹艇是以舰艇巡航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导弹艇满载排水量10吨~300吨,大型导弹艇可达500吨,航速30~40节,水翼导弹艇为50节左右。导弹艇一般装备导弹2~8枚,同时装有单
战术导弹战术导弹区别于战略导弹之处:(1)它射程近。战略导弹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上,而战术导弹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下;(2)它以打击硬目标为主,直接支援战场作战。主要用于攻击地面炮兵射程之外的
空空导弹空空导弹是从飞行器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是歼击机的主要空战武器,也用作歼击轰炸机、强击机的空战武器。分为近距格斗导弹、中距拦射导弹和远距拦射导弹。近距格斗导弹多采用红外寻的制导,射程在10公
地地导弹地地导弹是指从陆地发射打击陆地目标的导弹。按飞行方式分为巡航式导弹和弹道式导弹两种;按作战任务分为战略导弹、战役导弹和战术导弹3类。地地战术导弹可携带核弹头或常规弹头。为了打击坦克集群,还可以
反弹道导弹反弹道导弹是拦截敌方袭来的战略弹道导弹的导弹。装弹头,一般是地下井内发射,是防御核导弹袭击的战略性武器。反弹道导弹是在地空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弹道导弹出现以后,美苏等国
战略导弹潜艇战略导弹潜艇主要用于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略核袭击。多为核动力,也有常规动力的。主要武器是潜地导弹,并装备有鱼雷。核动力导弹潜艇水下排水量一般在5000~30000吨之间,水下航速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