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压垮大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锦衣卫?
篇首语:认识到自己无知是知识进步的重要阶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压垮大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锦衣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揭秘压垮大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锦衣卫?
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是要进行阶级或者是不同信仰之间的淘汰和权威的重新组建。当然,为了保证权威的顺利组建,一般当政的皇帝都会建立一支隶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特务组织来监督和督促权威的威严性和稳固性,这种特务组织就是一种特务政治的有力执行和护卫者。
作为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强有力的执政手腕和一系列针对下层民众的监视和监督机构。这些如果放在当代,可以归类于“公检法”。但是在古代,所有人必须听命于皇帝一人,也就是王权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这就迫使历代的皇帝都费尽心思地建立起一支真正隶属于自己、别无二心的心腹部队。在明朝,这支部队就是锦衣卫。锦衣卫早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就已设立。在王朝刚刚建立的初期,皇上为什么要急于设立这样一个特务组织呢?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传》(1949年版)中这样回答道:“这一批并肩作战、骁悍不驯的将军们,这一群出身豪室的文臣,有地方势力,有社会声望,主意多,要是自己一咽气,忠厚柔仁的皇太子怎么对付得了?到太子死后,太孙不但年轻,还比他父亲更不中用,成天和腐儒们读古书,讲三王道理,断不是制驭枭雄的角色。他要替儿孙斩除荆棘,要保证自己死后安心。为此,便有目的地大动杀手,犯法的杀,不犯法的也杀,无理的杀,有理的也杀。锦衣卫的建立,为的是便于有计划地栽赃告密,有系统地诬告攀连,有目标地灵活运用,更方便地在法外用刑。各地犯重罪的都解到京师下的北镇抚司狱,备有诸般刑具,罪状早已安排好,口供也已预备好,不容分析,不许申诉,犯人唯一的权利是受苦刑后书字招认。不管是谁,进了这头门,是不会有活着出来的奇迹的。”
吴晗分析得入木三分。更值得玩味的是,他强调了锦衣卫的职能:有计划地栽赃告密,有系统地诬告攀连,有目标地灵活运用,更方便地法外用刑。锦衣卫是个什么组织,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明朝着名文人王世贞专门写了一本《锦衣志》,他的结论也是如此:锦衣卫是内廷的侦察机关,东厂则由宦官提督,最为皇帝所亲信,即使是锦衣卫也受其侦察。锦衣卫初设于明太祖时,是内廷亲军,皇帝的私人卫队,不隶属于都督府(其他卫队隶属于都督府)。其下有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负责本卫内部刑法,北镇抚司专门掌管诏狱,可以直接凭借皇帝诏令行事,不必经过外廷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法律手续。
清朝官方编纂的《明史》,其中的《刑法志》有不少篇幅涉及锦衣卫,书中说到:“锦衣卫狱者,世所称诏狱也……太祖时,天下重罪逮至京师者,收系狱中,数更大狱,多使断治,所诛杀为多。”当时令人噤若寒蝉的“胡惟庸党案”“李善长党案”“蓝玉党案”,先后杀戮4万多人,就是锦衣卫一手操办的。后来,朱元璋大概意识到“法外用刑”并非守成之君的所为,便下令撤销镇抚司诏狱,烧毁刑具,囚犯移送刑部处理。
此后,燕王朱棣发动军事政变,把建文帝赶下台,但由于名不正、言不顺,遭到建文旧臣的强烈反对。为了肃清政敌,钳制舆论,他又恢复了镇抚司诏狱。永乐初年,再度重现洪武年间的恐怖气氛,由“诛九族”发展到“诛十族”。那时,受株连而处死的不仅有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外加朋友门生一族,还出现了“瓜蔓抄”,即把案犯家乡的村庄化作废墟,没有一人得以幸免。这些都是锦衣卫的“杰作”。
相关参考
锦衣卫: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锦衣卫最大的特征是身穿金黄色的官服,有权力高高在上之意,称为飞鱼服,并佩戴绣春刀 维护统治的特殊工具 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是要进行阶级或者是不同信仰之间的淘汰和
我们做错事情,总喜欢找外因,而不是自我反省,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一个人如此,一个组织如此,一个国家更如此~清朝的衰落,不在于洋人的强大,而是因为自己的闭关锁国和不思进取,最终导致百姓苦不堪言,反正活不下
如果说,1588年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舰队摧毁是西班牙帝国开始衰落,让位大英帝国。那么经过了300年,美国在1898年通过一场将近4个月的美西战争几乎终结了西班牙的殖民体系。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
李鸿章与袁世凯李鸿章,晚清大臣,领导了洋务运动,建立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军事实力名列亚洲首位,世界第七。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其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
...同巡抚房守士随行赴任,得以一窥边疆形势。大同是当时明朝的边城重镇,孙承宗“杖剑游塞下,从飞狐(河北涞源
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擅自在上海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十余公里长的铁路,随即被清朝官员买回后拆毁。1881年,洋务派官员建成第一条中国人主持修建的唐胥铁路,因“烟伤禾稼,震动陵寝”,一度只能用骡马牵引。随
相比于武昌起义来说,滦州兵谏无疑在知名度上小的多,因为这次兵谏并非是地方上的武装反叛,而是中央体制内的一种抗争,其要求清政府能够加快立宪进程的目的也和武昌起义的暴力革命有所区别。所以大多数的学者认为,
溥仪临终前面目狰狞,嘴里一直喊着三个字,是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提到溥仪这个名字,相信大家也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他还只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被推上了皇位。而在当他渐渐的开始熟悉这个皇位的时候,却又被推了下来。更神奇的还在后边,后来日本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