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哪个成就更大

Posted 节度使

篇首语:与其降低你的开支,不如去尝试增加你的收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哪个成就更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哪个成就更大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状态。安史之乱发生后,对中国后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藩镇做大

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平定辽东、西突厥、吐谷浑等地区,使盛唐成为一个国 境极为辽阔的国家。同时,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

此等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这就使得原来为一方之长的州刺史变为其部属。据《新唐书·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皇室隐忧。

外重内轻

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置634个折冲府,其中有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设置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开元十四年时,京师守卫改由彍骑负责。而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渐渐形成地方反过来威胁中央的危机。

玄宗怠政

开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更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安禄山拜杨贵妃为母亲。由提倡节俭变为挥金如土,如曾将一年各地之贡物赐予李林甫。他又把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宰相,任内凭着玄宗的信任专权用事达十九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到宠幸而继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让安禄山有机可乘。

河北胡化

唐太宗时平定东突厥及契丹各族後,将其内徙至河北一带,河北于是成为胡人杂居之地。当地胡化甚深,受到的汉文化影响很浅,因此与唐室的中原关系疏离。唐室为了便於统治,倚重能通多种胡语及了解外族民风者。李林甫出任宰相时,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建议玄宗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因此安禄山身为胡人等得以取得权力,东北城的鞠仁兵是安禄山部队中最骁勇劲捷。而安禄山也因兼三大兵镇独掌十八万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实力及野心。

将相不和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相关参考

高中历史 唐朝出现的"治世"的盛世局面,名称及在位的皇帝

唐朝出现的"治世"的盛世局面,名称及在位的皇帝.解答:1、贞观之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2、永徽之治,皇帝:唐高宗李治3、开元盛世,皇帝:唐玄宗李隆基1、贞观之治唐太宗即位后,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

唐朝的兴衰与当今的美国

记录心中所想,见到真实自我,张泳向您问好。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京师。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唐玄宗即位后

唐朝历史 永徽之治和贞观遗风 为什么说他是唐朝最被忽略的明君

说起唐朝最容易被忽略的明君,最容易想起的便是唐高宗李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他有个牛逼的父亲李世民,一手创立了贞观之治,其次,他有个霸道妻子,取唐而代之,称为“贞观遗风”。所以在父亲和妻子的影响下,

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

  安史之乱因其发生在唐朝天宝年间,因此又被称为“天宝之乱”,这次叛唐的主要人物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唐朝经历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以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历史人物 李治简介 唐高宗李治的一生概述及永徽之治

  简介:即(628年—683年),字为善,汉族人。贞观二年六月十三日(628年7月19日)出生,弘道元年十二月四日(683年12月27日)崩殂,享年56岁,葬于乾陵(今陕西乾县),庙号高宗,谥号天皇

唐高宗李治的一生概述及永徽之治 李治简介

李治简介:李治即唐高宗(628年—683年),字为善,汉族人。贞观二年六月十三日(628年7月19日)出生,弘道元年十二月四日(683年12月27日)崩殂,享年56岁,葬于乾陵(今陕西乾县),庙号高宗

唐高宗李治的一生概述及永徽之治 李治简介

李治简介:李治即唐高宗(628年—683年),字为善,汉族人。贞观二年六月十三日(628年7月19日)出生,弘道元年十二月四日(683年12月27日)崩殂,享年56岁,葬于乾陵(今陕西乾县),庙号高宗

唐朝历史 李世民之后的皇帝是谁?贞观之治在位的皇帝是谁?

李世民之后的皇帝是谁?贞观之治在位的皇帝是谁?  答案: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简介  唐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位。高宗即位,贬房遗爱

唐朝贞观之治简介,唐太宗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历史第2课"贞观之治" 唐朝时如何建立

历史第2课"贞观之治"唐朝时如何建立的?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