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陆澄问王阳明有人夜里怕鬼怎么办
Posted 孟子
篇首语:我永远要记得我所想要的。而不是我所恐惧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陆澄问王阳明有人夜里怕鬼怎么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陆澄问王阳明有人夜里怕鬼怎么办
《传习录》里王阳明的原话是:「 ”只是平日不能‘集义’,而必有所谦,故怕。若素行合于神明,何怕之有?” 有人把「 ”集义”解释为「 ”行善积德”。平日不能集义,就是平时不干好事,心里有鬼,自然怕这怕那。还是「 ”平时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的逻辑。 如果平时的言行能够「 ”合于神明”,那还怕个毛线?这个「 ”神明”到底怎么合呢?王阳明没有具体说,不过古人却多有论述,也无非就是一个光明磊落。 如《孟子·尽心上》中就记录了孟子「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名言,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自然是「 ”合于神明”的。 而一辈子杀人无数的雍正皇帝,能不能如此坦坦荡荡,不怕鬼神就不知道了,不过他曾经手书「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自我安慰,也能从侧面说明这个「 ”无愧于心”是多么的重要。 后来王阳明的弟子马明衡又问:「 ”正直之鬼不须怕,恐邪鬼不管人善恶,故未免怕。”就是啊!就算你言行能够合于神明,是个大好人,甚至大善人,但恶鬼可不管这些啊。难道猫要吃老鼠还要区分一下,哪一只老鼠更卑鄙,哪一只老鼠更高尚? 王阳明怎么说的呢?先生曰:「 ”岂有邪鬼能迷正人乎?只此一怕,即是心邪,故有迷之者。非鬼迷也,心自迷耳。如人好色,即是色鬼迷;好货,即是货鬼迷;怒所不当怒,是怒鬼迷;惧所不当惧,是惧鬼迷也。” 王阳明说了一大堆,意思就是「 ”邪鬼”迷不了「 ”正人”。首先还是承认了有鬼存在,但是害不了正直的人。被迷,只能说明你还「 ”不正”,因为你「 ”好色”,所以「 ”色鬼”才能迷住你;因为你「 ”好货”,所以「 ”货鬼”才能迷住你;「 ”怒鬼”「 ”惧鬼”能在你身上起作用,莫不如此。 显然,这样的解释是很不究竟的。好在,后来弟子们又把他的另一句话附在了下面:「 ”定者,心之本体,天理也。动静,所遇之时也。”这就对了,所有的鬼啊神啊的,其实还都是从你的自心里跑出来的,只要你把你的那一颗心定住,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也符合王阳明「 ”心外无物”的学说观点,怕不怕鬼,有没有鬼,还只此一心耳!都在你自己心里,有也是你自己生出来的。民间说的更通俗叫「 ”信则有,不信则无。” 那么,到底有没有呢?孔子不说,只一句子不语乱力怪神,便把人们的视线从「 ”死”拉回到「 ”生”上。就是啊,活人的事情还研究不完呢,研究什么死人!孟子也不说,只一句「 ”浩然之气”便霸气地把一切阴暗小心思都给震荡开来。原话是: 孟子曰:「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看到没,何等的霸气,至大至刚,就是真有鬼也都分分钟给降服了。而且,这里面也有个「 ”集义”,好像他这个「 ”浩然之气”,就是「 ”集义所生者”。这就有意思了,这个「 ”集义”到底是指什么呢?应该不是仅仅「 ”行善积德”那么简单吧。 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用的是「 ”集义”,到明朝了,王阳明还是用「 ”集义”二字,这到底是儒家的一脉相承,还是他们不立文字的以心传心呢?想不明白! 那就不用想了!继续讨论这个不怕鬼的问题。问道君之前也很是怕鬼,不但怕鬼,还怕黑,只要天一黑,立马就紧张,尤其是黑咕隆咚的乡下。不但怕黑,还怕自己一个人,哪怕是灯火通明,但只要是家里只有一个人,也是怕得要死。这个时候,就需要用被子蒙着头和全身,仿佛只要自己看不见外面一丁点儿,那自己就安全了。 当然,这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小时候,可实在是没有干过什么「 ”伤天害理”的事情,纯粹就是怕。不知道这种情况,王阳明该如何解释,这跟善恶可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后来即使大学毕业后,一个人生活,心中也是隐隐地怕。直到后来,读《金刚经》,读到「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才有所好转。就是啊,凡是你所能看到的「 ”相”都是假的,都是虚妄,都不可怕。也只能以此来安慰和说服自己了。 后来问道君自己思考,为什么自己胆子这幺小,从小就怕鬼。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父亲总是讲一些鬼故事,小时候农村没有电,小孩子的世界观才刚刚建立,结果父亲一到晚上就有鼻子有眼地讲一些自己听说的,亲眼所见的「 ”紧张”故事,等于是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恐怖的种子,时时刻刻都在自我幻想,自我恐惧。 二是胆子没有发育好。生理的变化绝对会影响心理的变化,就像一个人身材高大,自然就不会因为个子问题而自卑。同样,小孩子的胆子跟身体一样,都在正常发育,结果从小被吓住了,停止发育,或者发育不完全,自然反过来更影响胆量。 总之,关于怕鬼这件事。为人父母者,千万千万不要给小孩讲这些恐怖的东西,幼小的心灵,尚未形成的三观以及正在发育成长的「 ”胆子”,都承受不了这些东西。 那么,成人呢?到底鬼存不存在,可不可怕?已经无所谓了。用曾国藩在《诫子书》中的原话说就是「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只要你「 ”内省不疚”,那是「 ”可以对天地质鬼神”的。鸭的,只要你堂堂正正,坦坦荡荡,就是有鬼神拦着你的路了,你也能直接上前质问「 ”它们”一声:你想咋的!相关参考
南北朝人物本名:陆澄所处时代:南朝出生时间:宋文帝元嘉二年去世时间:齐郁林王隆昌元年陆澄人物生平澄少好学博览,无所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宋泰始初,为尚书殿中郎,议皇后讳班下应依旧称姓。左丞徐爰案司
大雨过后,有人抬头看天,晴空万里,神清气爽。有人喜欢低头看地,泥泞坑洼,艰难绝望。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态造就了不同的命运。很显然,王阳明是第一种。一、濒临绝境,王阳明的父亲用一件事拉
在民间,纪晓岚是一位才华四溢、忠直正义的人物,有关他的故事广为流传。他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做庶吉士,继授编修,因为擅长词对而被乾隆留在身边,升为侍学士。但纪晓岚一生并未做过一天大学士,只是在临终前勉
在民间,是一位才华四溢、忠直正义的人物,有关他的故事广为流传。他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做庶吉士,继授编修,因为擅长词对而被乾隆留在身边,升为侍学士。但一生并未做过一天大学士,只是在临终前勉强做了一
胡宫山,孝庄身边一位神秘高手,鳌拜也要心惊三分,为何却非常怕鬼
孝庄身边一位神秘高手,鳌拜也要心惊三分,为何却非常怕鬼?这个康熙身边的高手就是胡宫山。康熙少年除鳌拜的事迹相信大家听说了很多遍了,但是像我们年幼的康熙皇帝能够擒拿住武功高强的鳌拜,多亏了当时康熙身边的
各位看官在看古装剧或者读明清小说的时候,是不是对某个情节特别熟悉。当某人犯罪,判官扔签定罪,大喊道:明日午时三刻拉出菜市口问斩!各位有没有疑惑,为什么问斩都选在“午时三刻”?我们先来说说午时三刻是现在
各位看官在看古装剧或者读明清小说的时候,是不是对某个情节特别熟悉。当某人犯罪,判官扔签定罪,大喊道:明日午时三刻拉出菜市口问斩!各位有没有疑惑,为什么问斩都选在“午时三刻”?我们先来说说午时三刻是现在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
太平洋战争时, 日军收到一密电后, 夜里就对120名日本女学生下手
日本是一个非常崇尚帝国主义的国家,而且是一个非常崇尚天皇,非常没有人性的国家,他们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国家。日本人人口非常的少,而且国家土地面积非常的小,但是他们的野心却非常的大。在二战的时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