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南宋抵御蒙古铁骑44年不灭,为何却突然灭亡
Posted 南宋
篇首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历史 南宋抵御蒙古铁骑44年不灭,为何却突然灭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历史 南宋抵御蒙古铁骑44年不灭,为何却突然灭亡
在南宋出了昏招,跟随蒙古军队一起灭金,在1234年金朝彻底灭亡,紧接着1235年蒙古大军开始灭宋,但是打了40多年,蒙古军队丝毫不能撼动南宋。但是1279年,南宋为何突然灭亡呢?这主要是一个汉奸的叛变。
这个汉奸就是刘整,标准的汉人,出生在当时金国的河南,后来金国灭亡,刘整就投降了南宋,成为一名南宋的将军。这位刘整作战十分勇猛,有“赛存孝”的美称,也就是说他的勇猛程度超过猛将李存孝。这位刘整曾经只带20个人就打下了当时的重镇信阳,还俘虏了信阳的守将,威猛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年项羽300人拿下城池的功力啊。
而后来蒙古不断攻打四川,四川吃紧,于是刘整被派到了四川,在四川更是屡立战功,成为当时南宋最勇猛的将军,可以说有他在南宋一时亡不了。但是刘整虽然有才,有能力,很勇猛,在当时南宋昏暗的统治下,无法得到重用,反而受到排挤。一方面,当时南宋很不放心原来的北方逃来的“归人”,认为他们毕竟做过金国人是卖国贼;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刘整能力太强,使得很多将领嫉妒。
有一次刘整去援助嘉定守将俞兴抵抗蒙古大军的进攻,但是这位俞兴很是瞧不起刘整,不仅不按照惯例迎接犒劳,而且还颇有微词,因此刘整一怒之下,只能打了俞兴的手下。由此俞兴走上了打击报复刘整的道路,一方面刘整立功他瞒报,而且还处罚。最后直接就克扣刘整的粮草,让其无法生存。
这个时候刘整感到,再这样下去,可能性命不保。因此,很快带领率领“泸州十五郡、户三十万,都城超百万”投降元朝。刘整的叛变直接挖好了南宋灭亡的坟墓,刘整因为长期在南宋打仗,深知南宋的弱点和蒙古大军的失误,为此,他向忽必烈提了两个建议,直接灭亡大宋。
一是,之前蒙古大军总是执行先打四川,在西南包抄南宋的策略。但是打了几十年总是在钓鱼城(现在重庆)栽了跟头,当年蒙哥大汗就是死在钓鱼城,但是一根筋的蒙古人后来还是执行这个战略,总是徒劳无功。刘整指出,这个策略是错误的,当时南宋的咽喉之地在襄阳,拿下南宋第一城襄阳后,南宋首都临安难以独存,因此先下襄阳,再取临安为最大战略。
第二,南宋当时拥有最先进的水军部队,而且主要要塞基本上都围绕长江。因此,没有水军,仅靠铁骑难以取胜。所以,刘整建议忽必烈,训练水军,并亲自担任水军训练工作。忽必烈听后觉得很对,立刻按照刘整的计策行事,不久,襄阳陷落,南宋很快灭亡。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全榜网网】
相关参考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蒙古铁骑为何势不可挡?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蒙古崛起的时机应该说非常好。周边的政权基本都处于衰落时期:西夏、南宋、金甚至西辽。所以当铁木真在斡难河源称成吉思汗的时候,蒙古能够以一个统
每当我们提起南宋,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南宋一直积弱,难道真的是因为军队太弱小或者没有能带兵打仗的人吗。其实不然,南宋当时也涌现了一批军事能力很强的优秀将领,其中以岳飞最为著名,后来也有王坚、孟珙等名
蒙古灭西夏与金国的时候,只花了二十多年,为何灭南宋要45年?
蒙古灭西夏与金国的时候,只花了二十多年,为何灭南宋要45年?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发兵攻宋,拉开了宋蒙战争的序幕。1279年,崖山之战,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年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向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宋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向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宋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向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宋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向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宋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
1000年前,成吉思汗率领着蒙古大军南征北战,消灭了西夏的几十万铁骑,灭掉了大金国百万大军,更是把南宋的百万水师和步骑拿下。同时,俄罗斯的钦察联军,罗马的条顿骑士团都是成吉思汗蒙古大军的手下败将。成吉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向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宋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向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宋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