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有怎样的历史又是怎样发展壮大的
Posted 满族
篇首语: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满族有怎样的历史又是怎样发展壮大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满族有怎样的历史又是怎样发展壮大的
以爱新觉罗家族为代表的满族之所以能统一东北,最后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并维持268年的统治,原因很多,首先是由于明朝末年政权的腐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另一重要原因是满族的八旗制度,加上稍后组建的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大约十万铁骑,形成一支能征惯战、斩关夺将的威武雄狮。努尔哈赤初创时期并没有满族一词,从明朝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当时还称女真人。
满族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据文献记载,满族的祖先肃慎人于公元前一千余年即遣使向周天子进贡“楛矢石砮”。到了汉代,肃慎被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代称为靺鞨。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受唐封为渤海郡王,建立渤海国,这是满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公元12世纪,黑水靺鞨的后人完颜部落兴起,公元1115年建立金国,这是满族先人建立的第二个地方政权。到公元16世纪后期,建州女真的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女真人为核心,吸收了其他族人,如鄂温克人、鄂伦春人、锡伯人、赫哲人、达斡尔人等,形成了一个以满族先人为主体的民族共同体。
早期八旗满洲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女真人在氏族制时期“凡出兵围猎……各随族党屯寨而行。”这里说的族党就是血缘关系,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屯寨讲的就是地缘关系,说白了就是一个寨子、一个屯子、一个村子或更大一些范围的地方的族群。其基层组织叫牛录,管理人叫牛录章京,译成汉语就是佐领。女真人编入旗藉后,工作生活永远要归佐领管理,这个制度一直保持到辛亥革命清朝退位灭亡。
族党、屯寨是自然形成的,而旗藉佐领是依政府法令编制而成的,带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清代满族人严格固定在佐领之下。住,则居于一处;行,则统一行动;打猎、出兵作战都由佐领管理,调到新地仍聚居一处。公家的事听佐领的,家庭的事婚丧嫁要听族长的,哪支、哪辈、老姓是什么都由族长管,生男育女都到族长处登记,不会近亲结婚,也不会乱伦。辛亥革命以后,废弃了八旗制度。佐领和族长(满语叫穆昆达)相继逝去,典籍记载大多丢失烧掉,所以现在许多满族人难以知道自己的老姓了。
努尔哈赤去世后,其第九子皇太极于1635年登基称帝,将农历10月13日定为颁金节,改后金为大清,把女真族改为满珠或满洲族,但满族一词仍未出现。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为号召推翻清朝。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改定五族共和制:汉满蒙回藏,始有满族一说,但仍为较含糊的说法,社会大多称为旗族或旗人。人们聊天谈话,问您在旗吗?回答在或不在,并不问是满、是蒙、是汉。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才开始正式称为满族。
清末民国初年时有过一次统计,北京作为满族的第二故乡有人口60余万人。张勋复辟时,一些上层亲贵到摄政王府,动员载沣支持复辟,再度出山。遭到载沣严辞拒绝,说复辟是不得民心的,其结果或是人头落地,或是60多万人被驱逐回东北老家。
1949年,北京满族登记人口为2万人,占北京人口的1%。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满族为11.6万人,占北京人口的1.3%,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6%,是北京少数民族中的第二位。回族为18.5万人,位居第一,占北京人口的2%,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7.8%。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满族人有982万,仅次于汉族和壮族,居全国第三位。
2000年,北京市满族人口有25万人,仅少于汉族,居全市第二位。那时,北京满族仅占全国满族人口的2%。
北京是满族的第二故乡,北京满族的显著特点是,大都是有家族谱可查的老北京人。他们大部分跟随顺治皇帝和多尔衮进关,在北京住了多少代,历代祖先做过什么,家在哪城、哪个族的,坟地在什么地方,一翻家谱,清清楚楚。北京满族也因此成为北京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历史沧桑变化的见证人。
满族多年来与汉族全面同化,淡化了本民族的语言,许多语言已成为北京话,文字也已成了死文字。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新朝推翻旧朝,大多禁毁前朝宫殿并迁都,而清朝则是全面接受、继承(多尔衮祭孔大礼,康熙六下江南祭朱元璋陵),我想其中道理在于满族统治者从根本上已经认为自己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不是外人,是兄弟。历代帝王庙中,康乾多次为历代帝王排序,康熙生前最后一次上谕对明崇祯帝还是宽容政策,让其进入了历代帝王庙。乾隆皇帝也曾强调指出:不绝如“中华统序,不绝如线”。
北京满族从1644年进关,至今已三百多年。那时,驻全国各地的满族八旗将士大多也是从北京派出去的。
相关参考
明代女真分为建州、海西(扈伦)、东海(野人)女真三部。建州女真大约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集结到以斡木河为中心的图们江东西一带。经常袭掠朝鲜境内。明成祖即位后为了扼制其向北发展,骚掠朝鲜于永乐元年十
苗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在上古时期就种植水稻。苗族在原始社会,以树叶为衣,以岩洞或树巢为家,以女性为首领的情况,在苗族古歌中有大量的反映。从一些地区的亲属称谓制度中,还能看出从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从血缘
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
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这里雨量充沛、森
在云南的西南部,生活着一个纯朴善良的民族——拉祜族。拉祜族的先民生活在青海湖流域一带,后因战乱,不断往南方迁徙,在拉祜族的历史上有过五次大规模地迁徙活动。为了搞清楚拉祜族的迁徙历史,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
从有关史籍记载和语言、文化特点等方面分析,水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系从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演变而来,唐宋时与壮侗语族诸民族统称为“僚”,明清时称“水”。北宋时,水族已在龙江上游和都柳江上游之间
从有关史籍记载和语言、文化特点等方面分析,水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系从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演变而来,唐宋时与壮侗语族诸民族统称为“僚”,明清时称“水”。北宋时,水族已在龙江上游和都柳江上游之间
满族茶饮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茶叶作为贸易产品之一已经引入北方。辽金时期的女真人已有饮茶习惯。据记载:当时的女真族男女相爱可自由相携而去,然后才回女家拜门,执妇婿之礼,谓之“纳彩”。女婿登门之时,女方无
清朝对新疆实施统治后,对新疆境内采取三种不同的政治制度:①在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仍然沿用伯克制,只是废除了世袭制,规定各级伯克占有不同数量的土地以及附属于这些土地上的农户,各级伯克对依附的农民拥有进行
满族原是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长白山系、黑龙江流域,以渔猎为主,兼畜牧与农耕的民族。满族的先祖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先秦时期的肃慎、两汉南北朝时期的挹娄与勿吉,隋唐的靺鞨和宋代的女真。明朝初期,随着生产力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