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绑贪官进京,皇帝亲自接见,并得到免死金牌

Posted 百姓

篇首语: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绑贪官进京,皇帝亲自接见,并得到免死金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绑贪官进京,皇帝亲自接见,并得到免死金牌

在古代,贪官污吏比比皆是,他们依仗着手中的权力,剥削和欺压所管辖地区的百姓。因为没有背景,这些被欺压的老百姓,几乎都会选择忍气吞声,敢进京告御状的人如凤毛麟角。但是,在明朝初年,一位农民因看不惯县令的所作所为,把他绑到京城,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接见,并被赐予免死金牌,堪称史上最“拉风”的农民。

朱元璋,小名朱重八,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几乎每天都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元朝末年,朝廷腐败不堪,各地官府剥削百姓,搞得是民不聊生,朱元璋就对那些贪官污吏极为痛恨,并在内心暗暗发誓,若自己能够登上帝位,一定要好好惩治这些鱼肉百姓的贪官。

之后,为了能够活下去,朱元璋从事过很多工作,给地主放过牛,到寺庙当过和尚,甚至还曾做好乞丐。经过这些事情,朱元璋则更加痛恨那些没有作为,凭着手中的权力欺压百姓的官员。后来,在死党汤和的介绍下,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推翻了腐朽的元朝统治,击败了陈友谅等竞争对手,于应天(今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坐上皇位的朱元璋,并没有忘记曾经的誓言,为了惩治贪官污吏,制定了堪称史上最严厉的律法,贪污60两白银以上的官员,就会被处以死刑。朱元璋认为,若想彻底解决官员贪污腐败问题,只是依靠朝廷是不够的,必须把普通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公元1385年,朱元璋向全国颁布了《大诰》,其内容大概如下:“凡布政司、府、州、县的官员,若胆敢‘操纵词讼、教唆犯罪、陷害他人,勾结官府,危害州里’,百姓皆可将其捆绑到京城,其他人不得阻拦,否则将斩首示众。”也就是说,只要发现当地官府有人敢作奸犯科、欺压百姓、贪污受贿,百姓都可以将他们押送京城面圣。

另外,朱元璋担心那些进京的百姓见不到自己,就下旨在通政司的门口放置一块红牌,上面写着一行大字:“只要是前来告御状者,只要拿着此牌子,就可以直接走进内府,所有士兵及官员不得阻拦,否则军法从事。”

令朱元璋意外的是,他等了很久,居然没有一个百姓把官员绑来京城见他,内心相当郁闷。岂不知,在明朝之前的所有朝代,都是官府随意抓捕、欺压老百姓,这就形成了“民怕官”的局面,尽管朱元璋给予百姓抓捕贪官污吏的权力,但没有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也很容易理解。正当朱元璋闷闷不乐的时候,忽然听说一位农民绑着贪官来到了京城面圣,兴奋的不知所措,立马召见到皇宫之中。究竟是哪位农民如此“拉风”呢?

陈寿六,明朝时期常熟县的农民,家里只有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而常熟县的县令顾英,依仗着手中的权力,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终于有一天,陈寿六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把贪官顾英押送到京城,好好惩治一下他。

于是乎,陈寿六就把弟弟和外甥叫了过来,三人偷偷潜入县衙,将正在熟睡的县令顾英绑了起来。此举惊动了衙役,他们见到县老爷被绑了,就想上前阻拦,看到陈寿六手中拿着皇帝颁布的《大诰》,都主动让开了道路,眼睁睁地看着陈寿六把县令顾英绑走了。陈寿六押着贪官顾英,手拿《大诰》,马不停蹄地赶往京城,路上没人敢阻拦他。

朱元璋闻之,推掉了其他公务,果断将召见陈寿六。在了解实情后,立马将顾英关进大牢,连夜进行审讯,设宴招待了陈寿六,赏赐了20锭银子,且免除他们家三年的赋税。之后,朱元璋专门派人把陈寿六送回老家,并且下了一道圣旨:“不允许任何官员打击报复陈寿六,否则严惩不贷。若以后陈寿六真的犯了罪,当时官府无权审讯,必要要送到京城,朕要亲自审理。”这道圣旨,几乎就是给了陈寿六一块“免死金牌”!

此事过后,全国百姓争相效仿陈寿六的所作所为,很多贪官污吏都被送到京城,被杀折不计其数,可谓是大快人心。本来一默默无闻的农民陈寿六,却因此事青史留名,受到后人的称赞和敬佩。

相关参考

此人为大唐开国功臣,得到皇帝赏赐的两块免死金牌,却第一个被杀

在中国古代,每一次王朝的更迭,都会涌现出很多文臣武将,他们为新王朝的建立,都立下了不朽之功,也被称为开国功臣。但在王朝建立后,这些位高权重的开国功臣就成了皇帝的威胁,很可能会被以各种名义所干掉。但皇帝

历史秘闻 此人为大唐开国功臣,得到皇帝赏赐的两块免死金牌,却第一个被杀

在中国古代,每一次王朝的更迭,都会涌现出很多文臣武将,他们为新王朝的建立,都立下了不朽之功,也被称为开国功臣。但在王朝建立后,这些位高权重的开国功臣就成了皇帝的威胁,很可能会被以各种名义所干掉。但皇帝

历史人物 皇帝赏赐他免死金牌,他却把金牌扔在地上

783年,大唐帝国又面临着一次危及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当时,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5000士卒拱卫京城长安。泾原士卒背井离乡,以为来到京城后能够得到朝廷封赏。结果直到离开京城都分文未得。唐德宗令京兆尹王

丹书铁券是免死金牌?皇帝一不高兴就变赐死金牌

丹书铁券,是古代皇帝跟臣子订的一份契约,具有刑罚豁免权,俗称免死金牌。然而这个豁免权仅仅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在历朝历代中,拥有免死金牌的大有人在,可惜他们当中许多人却死于非命。在汉代,刘邦带领一群所谓

我有免死金牌,皇帝:看清楚背後7個字

在古代,皇帝至高無上,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有時候皇帝也會因為面子而處死大臣或者是這位大臣立下過很多功勞,就這樣處死未免有些不公,因此有了免死金牌。不過免死金牌也不是萬能的,有次皇帝要處死大臣,

历史秘闻 我有免死金牌,皇帝:看清楚背後7個字

在古代,皇帝至高無上,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有時候皇帝也會因為面子而處死大臣或者是這位大臣立下過很多功勞,就這樣處死未免有些不公,因此有了免死金牌。不過免死金牌也不是萬能的,有次皇帝要處死大臣,

免死金牌什么时候出现的 古代超越法律的免死金牌

古代是一个人治的社会,皇帝为了拉拢臣子,保证臣下的人对自己的忠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将一些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发给自己的功臣和忠臣,以示宠幸,这些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或奖章),只不过其形制

丹书铁券是免死金牌?皇帝一不高兴就变赐死金牌

丹书铁券,是古代皇帝跟臣子订的一份契约,具有刑罚豁免权,俗称免死金牌。然而这个豁免权仅仅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在历朝历代中,拥有免死金牌的大有人在,可惜他们当中许多人却死于非命。在汉代,刘邦带领一群所谓...

免死金牌什么时候出现的 古代超越法律的免死金牌

古代是一个人治的社会,皇帝为了拉拢臣子,保证臣下的人对自己的忠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将一些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发给自己的功臣和忠臣,以示宠幸,这些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或奖章),只不过其形制

大臣即将被斩首,掏出免死金牌保命,皇帝:没长眼吗

大臣即将被斩首,掏出免死金牌保命,皇帝:没长眼吗?你看背面写着啥?古代文臣武将,想要的最高赏赐是什么?不是万顷良田美宅,也不是大量黄金珠宝,更不是美貌出众的佳丽,而是在性命攸关时,能够躲过一劫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