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避雷设施
Posted 雷电
篇首语:人有知识,则有力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避雷设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避雷设施
中国古代的避雷设施
盛夏季节,迅猛的霹雳闪电经常劈折了树木。毁坏了房屋,甚至击伤人畜;给古代先民带来严重的灾难。
起初,我们祖先弄不清楚雷电是怎么产生的,相信“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史记·五帝纪》《正义》引《括地志》)的神话,误以为雷电毁屋击人是上天发怒,对人们进行罚诫。到了汉代,人们开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理论来解释雷电现象,提出、“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淮南子·天文训》)的观点,也就是说,阴气和阳气相接触,发生震荡就形成雷,震荡剧烈的时候就形成霹雳。这是关于雷电成因的一种直观的、朴素的猜想。尽管这种猜想还不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但它毕竟是唯物的,它破除了人们对上天雷神的迷信,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解放。人们的思想一旦从上天雷神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征服雷电的种种设施也就陆续出现了。
避雷室是最早出现的避雷设施。南朝刘宋时人盛弘之撰写过一部名叫《荆州记》的书。书中记载:“湖阳县,春秋寥国,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为母玄石室,叫避之。悉以文石为阶砌,至今犹存。”盛弘之做过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的幕僚。刘义庆于元嘉九年(公元432年)至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间出任荆州刺史。由于随刘义庆在荆州任职之便,盛弘之亲自考察了荆州一带的山川景色,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他的记载是可靠的。樊重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外祖父。从盛弘之的记载看,樊重为母亲建造避雷室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是文石文石很可能就是大理石。大理石具有绝缘作用。大理石建造的屋室当然是可以避雷的。
砖瓦土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材料。宋代以后的建筑师们为了使屋室有人的地方避开雷击,精心构思,巧妙地消除了电学上称为“跨步电压”的危险,留下了不少至今令人拍案叫绝的神奇建筑,如四柱不落地的广西真武阁,四柱不顶天的德庆县文庙等等。
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是最有效的避雷设施。1688年,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列·戴马甘兰来中国游历之后,写了一部名叫《中国新事》的书。书里写道:“……当时,中国屋宇的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着一根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样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候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下行地底,起不了丝毫破坏作用。”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建筑师至迟在17世纪后期已经发明了避雷针。
在西方,18世纪后期,建筑物上才开始安装避雷针。1760年,美国人富兰克林把一根又长又尖的硬铁棍安装在费城的一座楼房顶上,下端连接一根铁丝,沿着建筑物通入地下,第一次使建筑物避免了雷击的危险。事实证明,中国发明避雷针比欧美国家早得多。可是,直到今天,一提起避雷针的发明人,人们都说是美国人富兰克林。这实在是不公允的!
相关参考
为什么康熙的景陵会发生三次可怕的起火事件?起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古代的建筑都是由于木材造成的,而且没有避雷的设施。每逢天阴下雨的时候,一打雷劈中了建筑物做事会引起大火。三次火灾并不都是由打雷引起的。
避雷針,大家應該還是很熟悉的吧!避雷針的作用就是防止建築物、樹木等被雷擊,可以說現代的避雷針被廣泛的應用在許多領域,其實簡單來說就是閃電出現的時候,能把閃電從保護物上方引向自己並安全地通過自己,最終泄
相信很多朋友都注意到了,清朝军队中,八旗军的战斗力最强。八旗军一般穿棉甲、戴头盔,清军头盔上有一根非常长的樱枪,被俗称为避雷针。那么,一根重要的问题出现了,清朝军队的头盔上,为何总有一根这样的东西呢?
中国历史古代史学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ldqu
中国历史古代史学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ldqu
中国古代的“水婴儿” 20世纪80年代,我国报刊杂志曾多次介绍苏联医师柴科夫斯基创造的新型儿童保健方法。这种方法是让婴儿在水中出生或出生以后立即放入恒温的水中,初生儿头6个月
中国古代的“水婴儿” 20世纪80年代,我国报刊杂志曾多次介绍苏联医师柴科夫斯基创造的新型儿童保健方法。这种方法是让婴儿在水中出生或出生以后立即放入恒温的水中,初生儿头6个月
中国古代如何监察官员 为政廉洁,是古今中外一切政治文化对政府官员的基本要求,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政体,在目的性与手段上可能存在着差异,但在反腐倡廉、对官员实行监察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那么
中国古代如何监察官员 为政廉洁,是古今中外一切政治文化对政府官员的基本要求,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政体,在目的性与手段上可能存在着差异,但在反腐倡廉、对官员实行监察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那么
中国古代培育葫芦的特殊技艺葫芦作为一种农作物,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重视它了。可在古代,葫芦的用途相当广泛,能够跟它相媲美的农作物是不多的。 葫芦在我国汉代以前,称“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