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大旱不过七月半
Posted 紫竹
篇首语: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大旱不过七月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大旱不过七月半
大旱不过七月半
一年中,虽然可能旱情不断,但数出梅后到处暑这段时间,因阳光强烈、天气炎热,旱情最为严重。可是,不管怎么旱,农历七月半前夕,老天即使不下倾盆大雨,也要下场小雨应应景儿。那么,为什么大旱不过七月半呢?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座大山脚下有间茅草屋,里面住着母子俩,儿子孙圭山已十八岁了,小伙子既勤劳,又乐于助人,乡亲们都夸他。他们租种了员外钱百贵的三亩水田,风里来雨里去,可即使风调雨顺,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遇上旱涝虫灾,只能靠野草树皮度日了。
这年一进入夏季,就开始干旱了,接连一个多月没有下过一滴雨,田地龟裂、溪流断水。村民们种的禾苗都是靠溪水灌溉,溪水没有了,禾苗慢慢开始干枯。但村里还有一眼泉水,据说这泉水连着山上的龙潭,常年不断,就是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干涸。可是,泉水被钱百贵霸占着,谁用水,就要向他交一笔水钱。天旱后,水如油贵,钱百贵把水钱翻了一番,百姓叫苦连天。
天空还是万里无云,没有半点要下雨的迹象,村民们只好戒斋三天,沐浴后赤脚露头地去山上的龙王庙求雨。可是,烧了一个月的香,一滴雨也没有求到。
这个时候,老龙正在庙后的深潭中睡大觉。说起这条龙,当年还被钱百贵的爷爷救过。那一年初夏,这条龙闲来无事,变作一条山鳗在溪中玩耍,被渔夫看到了。渔夫悄悄地取出钳钩,一个箭步过去,飞快地把它钩住了。真是龙游浅滩遭虾戏,到了这地步,龙哪里脱得了身,更不要说大显身手了。后来,它被钱百贵的爷爷买走后,它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便流着泪水,钱百贵的爷爷看出鳗嘴角的几条长须像龙须,他是个大善人,心想,说不定真的是条龙呢!就把它放回了溪中。这条龙进入水中后,对着救命恩人点了点头,好像是在行叩拜大礼。突然,它腾出水面,升上天空,在云端里现出龙真身。钱百贵的爷爷惊得吐了下舌头,好险,刚才自己差点杀了一条龙。就在这时,天上乌云密布,“哗哗”地下起雨来。半个时辰后雨才停,只见一朵黑云落到了大山上的一个深潭里。龙应该是住在深潭里的,在钱百贵的爷爷发动下,全村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因此才在潭前建起了龙王庙。
老龙知恩图报,第二年又遇大旱,它将一股泉水从深潭引入钱家田畈的水渠中。从那以后,这股泉水雨天不涝,旱天不干。钱家也自然记住老龙的好处,不时地到龙王庙进贡上香,并将这个传统一代代传下来了。
这年初夏,老龙喝多了钱百贵送去的美酒,醉醺醺地睡着了,哪里还记得为人间布雨的事。百姓在求雨,它却睡得正甜。
孙圭山想,老龙无心施雨,再这样下去,收的稻谷还不够付百贵的水钱呢,村民们如何生活下去?当务之急是要让老龙快快布雨,得想个什么办法好呢?不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是他的精神感动了上苍,这天晚上,孙圭山在梦中见到了一位白胡子老人,老人直截了当地告诉孙圭山那老龙睡得很沉,要让它醒来,须采一支三丈三尺长的紫竹,到龙王庙后面的深潭中捅几下,它就会起来的。孙圭山猛地惊醒,心想,难道是神仙来托梦了?
第二天,孙圭山打听到,富阳县城旁的陆家村一带盛产紫竹,就准备去采购。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孙圭山要去捅龙潭的事被钱百贵知道了。他想,如果老龙施了雨,谁还来买他的水?他量了一斗稻谷,用布袋装上,背到了孙圭山家,阴阳怪气地说:“小伙子,龙捅不得的,它发起怒来飞沙走石,暴雨如注,能冲走良田,冲垮村庄,你会害死全村人的!这后果你担当得起?我劝你不要去了,你种田用水,我不收你水费就是。”
孙圭山却铁了心,愣是把那袋稻谷还给钱百贵。
这天一早,孙圭山就出门了。他来到陆家村,远远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都种有紫竹,心中非常高兴。走近一看,他傻了眼,那些紫竹都只有一二丈高,哪有三丈三尺长的呢?他像一颗火红的木炭掉进了水中,满腹的希望刹那间化成了烟,垂头丧气地坐在了路边的石头上。
村里人见状,走过去问他出了什么事。孙圭山就把找紫竹想捅醒老龙的事直说了。
有位老人说,他在山坞里种了些紫竹,长得比庭院旁的要高大得多,让孙圭山和他去看看。
孙圭山高兴极了,跟老人来到山坞里一看,这里的紫竹果真长得特别高。他挖了一株,砍掉竹桠、竹梢,刚好三丈三尺长。孙圭山高兴极了,就拿出银子要付竹钱。老人说什么也不肯收下,还请孙圭山到自己家里吃了中饭。
吃过午饭后,孙圭山辞别老人,背着紫竹回家了。
孙圭山是傍晚才回到家的,村里人看他采来了这么长的紫竹,都非常高兴。第二天一早,大家跟着孙圭山向龙王庙而去。因为紫竹太长了,在村里弄堂转弯处,紫竹在墙角上别了一下,竹竿中间竟断裂了。按说竹竿这么轻轻一别是不会损坏的,这其中肯定有鬼,孙圭山把紫竹放到地上,看到竹节处被人锯开了。
事到如今,孙圭山只好再去陆家村向老人要了一株。因为紫竹太长,屋里放不下,只得仍旧靠在屋外的墙上。
前一株紫竹断掉正是钱百贵做的手脚,他见孙圭山又采来一株,又想如法炮制。三更时分,钱百贵又悄悄地去了。他把竹竿轻轻地横放在地上,拿出一把小锯,刚要动手,猛地听到一阵“捉贼”的叫喊声。钱百贵还没有反应过来,已被等候多时的孙圭山和另外几个小伙子抓住了,那些人也没有用照火照一下来人是谁,挥起拳头就打,痛打一顿后,有意卖了个破绽,让钱百贵跑了。原来,孙圭山想到钱百贵不让他去捅龙潭的事,就猜想到紫竹肯定是他锯的,于是暗暗地躲藏起来等着。看到身形和走路的姿态,孙圭山就知道来人是钱百贵。他有财有势,抓住他送到官府,也不起什么作用,还不如打一顿。
挨了打的钱百贵正是贼给狗咬,吃了苦头还说不出,回家后,在床上整整躺了七天七夜,一只脚还被打断了,以后出门必须拄拐。
太阳出来后,孙圭山背起紫竹,后面跟着全村的男女老少,浩浩荡荡地去龙王庙了。
来到庙后的龙潭,孙圭山看到,水面上有股气在往上冒,晓得老龙在里面打呼噜,就对着那个深潭大声地说:“身为神仙,应该以民福为福,以民祸为祸。你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睡大觉,我今天就要捅醒你。”说着,举起竹竿,用力扎进了深潭。
那老龙正睡得香,忽然头上被捅了一下,立刻醒了过来,刚想起身,身上又被狠狠地戳了两下,几片龙鳞也被捅下来。老龙怒气冲冲,腾地跃出龙潭。
这时,孙圭山早已从深潭中抽出了竹竿,紧紧地握在手中。
老龙发现了孙圭山,哈哈一笑说:“原来捣我龙潭,打我龙身的是你,让我给你点颜色看看吧。”于是,它稳住身子,伸出前爪,向孙圭山抓去,可还没有碰到他,就缩了回来,再用尾巴向孙圭山扫去,但又是没有近身就连忙闪开了。
原来,送给孙圭山紫竹的老人是观世音菩萨变的,这紫竹沾了仙气,孙圭山握着它,老龙自然对他没有一点办法了。
老龙被降服了,只得乖乖地往天上飞去。霎时,乌云翻滚,雷声隆隆,天空好像一下子裂开了似的,大雨“哗哗”地下了起来。干涸的大地吸足了雨水,那些快要枯死的稻苗又返青转绿了。
孙圭山捅龙潭这天正巧是农历七月半,这以后,老龙长了记性,为了避免被紫竹竿捅,每年的七月半前夕一定会醒来,到天空游一圈,下一场雨。所以,民间就留下了“大旱不过七月半”的典故。
相关参考
少年神探狄仁杰,少年神探狄仁杰中“七月半,开鬼门……”谁知道整
少年神探狄仁杰中“七月半,开鬼门……”谁知道整首童谣?这首恐怖童谣,是在《少年神探狄仁杰》中童谣杀人案篇的,确实是有点毛骨悚然。七月半开鬼门儿鬼门开了出鬼怪,鬼怪苦卖豆腐豆腐烂摊鸡蛋,鸡蛋鸡蛋磕磕里面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有什么禁忌?传说中元节这天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所以中元节也称鬼节,鬼节这天是阴气最重的一天,百鬼夜行,所以这一夜,不宜外出,而中元节(鬼节)这天的禁忌也有很多,一起来看看吧!中元节
在古代十大悲劇之一的元曲《竇娥冤》中,竇娥受歹人迫害,在臨刑前許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這三樁誓願在竇娥死去後,竟然一一實現。但是在現實情況下,無論是這三樁誓願的哪一個,發生的可能性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爲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編者按:臺灣名詩人余光中於一九六二年作《中元夜》,後收入其詩集《蓮的聯想》《余光中詩選
·今天是中元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地官节或斋孤,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
农历的七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元节和盂兰盆节,中国的民间俗称鬼节,鬼节顾名思义就是与鬼文化相关的节日,世界各地都有鬼节,西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鬼节是万圣节,万圣节是在每年的10月31日,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
明代女真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半农耕善渔猎,他们种地的水平并不高,常用的犁还是木头制作的(而汉人用金属犁已经用了上千年);早年打鱼打野兽也不过是为了吃饱穿暖,在明代大部分时间里女真人都没有棉纺织业,只能用射
少年神探狄仁杰同人文,少年神探狄仁杰bl主受文最好是狄仁杰是受王元
少年神探狄仁杰中“七月半,开鬼门……”谁知道整首童谣?这首恐怖童谣,是在《少年神探狄仁杰》中童谣杀人案篇的,确实是有点毛骨悚然。七月半开鬼门儿鬼门开了出鬼怪,鬼怪苦卖豆腐豆腐烂摊鸡蛋,鸡蛋鸡蛋磕磕里面
窦娥这一人物出自元代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以下简称《窦娥冤》),剧目作者是"曲圣"关汉卿。关汉卿与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出生于金末,成长在颠沛流离之中,所以才能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