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培植亲英势力 鼓吹独立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培植亲英势力 鼓吹独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培植亲英势力 鼓吹独立
一九零四年夏,英国侵略军向中国西藏江孜地方的奎秋山村开炮轰击,残酷屠杀西藏人民。新华社资料 出现于19世纪末期的“ 西藏 独立”论,是帝国主义侵华的产物,入侵中国西藏的 英国 是始作俑者。对此,国内外有许多论著,特别是我国研究西藏问题的专家杨公素撰著的《所谓“ 西藏独立 ”活动的由来》一书,全面、系统地阐明了这一历史过程。然而,范普拉赫先生和夏格巴对于英国入侵西藏及其导演“西藏独立”的叙述,有大量掩盖、歪曲历史事实之处。因此,进一步澄清历史事实,仍然是必要的。 范普拉赫先生在《西藏的地位》第三章以“\'大角逐\'中的西藏”为标题,企图论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藏不情愿地成为亚洲三大帝国俄国、英国和满洲帝国之间争夺的目标”这样一个没有交待任何背景,使人摸不着头脑的主题。 夏格巴在《藏区政治史》中,写了十二世 达赖 喇嘛转世和十三世达赖喇嘛坐床的简要过程,接着,突然又写了孟加拉政府派人赴日喀则活动和英国向锡金租借大吉岭地方一事。至于孟加拉政府为何派人赴藏活动,英国为何要租借大吉岭,其目的、企图等,也没有交待。 160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从事商业剥削。1757年,英国打败印度孟加拉后,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征服印度全境,印度就成为英国东方殖民体系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向亚洲进行侵略扩张的战略基地。 19世纪和20世纪初,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由于对印度这一“英王皇冠上最亮的明珠”和英国“食品篮”的高度重视,确保英国能在南亚次大陆长期稳定地榨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根据印度的地理特点和周边环境,英国的战略家们逐步提出了所谓“拱卫印度安全”的“三个缓冲区、两个同心圆和一个内湖”的战略思想。三个“缓冲区”中,第一个就是“英国管理下的西藏,保证印度不受中国威胁”;第二个是印度洋,使“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在英国的控制之下”;第三个是“阿富汗,它挡住了沙皇俄国。”两个同心圆是指,内圆:印度西北边境的部落地区-尼泊尔-锡金-不丹-阿萨姆邦-印度东北边境的部落地区;外圆:波斯湾的酋长国-波斯-阿富汗-西藏-泰国。一个内湖就是英国控制的印度洋。 从这一战略构思出发,英国必须从印度向北入侵喜马拉雅诸山国,进而对西藏进行侵略。此时沙皇俄国也在觊觎新疆,企图进而南下与英国争夺西藏。但是,沙俄对中国西藏的侵略威胁,远不如英国严重和直接,其主要方式是进行政治上的笼络。 英国、俄国对西藏的入侵,是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破坏中国统一的侵略行为,是非法的;而中国对西藏地方加强治理,是维护国家主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正当行为,是合法的,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因此,范普拉赫先生所说“亚洲三大帝国俄国、英国和满洲帝国之间”角逐争夺西藏,是完全错误的。其错误就在于,把侵略与被侵略、非法与合法混为一谈。 英国按其从印度北侵的既定方针,1835年向锡金租得大吉岭地方,作为东印度公司的“避暑地”。从此,英国在喜马拉雅山区有了立足之地。1846年,英国吞并印度西北部的查谟-克什米尔地区以后,又悄悄侵占了原属于我国西藏地方的拉达克地区。1860年,英军进攻锡金,并于1861年囚禁了锡金王,强迫其签订英锡条约,占领了锡金的许多土地。1860年,英国同尼泊尔签订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对尼泊尔的控制。1864年,英军进攻不丹,1865年强迫战败的不丹与之签订条约,强占不丹的大片土地。此后,英国即以锡金为入侵西藏的跳板,在锡金境内大举修路,步步北上,以逐步实现“英国管理下的西藏,保证印度不受中国威胁”的战略意图。相关参考
沙皇俄国侵占中国外蒙古的野心由来已久。在清末中国政局动荡不安之际,沙俄更加紧了在这一地区的侵略颠覆活动,利用各种手段收买、培植亲俄势力;辛亥革命爆发后,沙俄更是公开操纵外蒙“独立”,企图将其完全变成自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视阿富汗为南下波斯湾、印度洋的跳板,培植和扩大亲苏政治势力,79年9月16日,阿富汗发生军事政变。苏联便以“应邀出兵”为借口,于12月25日和26日,向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恐怕是很多人曾经疑惑的问题,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后,清朝的陆军也开启了自己的重建工作。地主团练武装的兴起,湘军淮军甚至一度成为了清朝陆军的核心体系;蒙古骑兵的复出,也使得他们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了抗击英法联
再看《雍正王朝》:康熙朝第一贪----八阿哥胤禩,家产富比国库皇八子胤禩,是《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最聪明的一个儿子,也是阿哥党的领袖。胤禩为人宽厚,处世谦和,行事稳重,善于笼络人心,培植势力,在夺嫡
田文和他的门客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兼并战争非常激烈,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迫切需要网罗人才,培植亲信,扩大自己的势力,所以当时的贵族盛行养士的风气。最为著名的有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
冯谖买“义”——讲究信义,获得拥戴战国时期,王公贵族们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养士成风。孟尝君当上齐国的相国之后,很多食客纷纷投到他的门下。养士要有大量的花费,因此,为了节省开支,孟尝君就将他门下的门客分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英国殖民者乘中国国内局势动荡、西藏也因此处于混乱之机,积极扶持和操纵西藏分裂势力,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英国已卸任的印度总督在辛亥革命爆发不久,立即前往印度大吉岭,与因阻止清军
问:安东尼反对什么,鼓吹什么?答:安东尼(Антоний,1864—1936)是东正教都主教、俄罗斯东正教会中极端反动派的代表、君主制度的忠实拥护者。苏联国内战争年代,积极参加教会反苏维埃政权的活动。
问:费多谢耶夫派鼓吹什么,反对什么?答:费多谢耶夫派(Федоссеевцы)是俄罗斯东正教旧礼仪派中反教堂派的一支。17世纪末出现于俄国。其创立人为费奥多谢·瓦西里耶夫。主张不与国家合作,反对官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