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名称出自哪里?

Posted 降龙十八掌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名称出自哪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名称出自哪里?

萧峰心下又是痛惜,又是愤怒,当即大步迈出,左手一划,右手呼的一掌,便向丁春秋击去,正是降龙十八掌的一招“亢龙有悔”,他出掌之时,与丁春秋相距尚有十五六丈,但说到便到,力自掌生之际,两个相距已不过七八丈。

天下武术之中,任你掌力再强,也决无一掌可击到五丈以外的。丁春秋素闻“北乔峰,南慕容”的大名,对他决无半点小觑之心,然见他在十五六丈之外出掌,万料不到此掌是针对自己而发。殊不料萧峰一掌既出,身子已抢到离他三四丈外,又是一招“亢龙有悔”,后掌推前掌,双掌力道并在一起,排山倒海地压将过来。

只一瞬之间,丁春秋便觉气息窒滞,对方掌力竟如怒潮狂涌,势不可当,又如是一堵无形的高墙,向自己身前疾冲。他大惊之下,哪里还有余裕筹思对策,但知若是单掌出迎,势必臂断腕折,说不定全身筋骨尽碎,百忙中将阿紫向上急抛,双掌连划三个半圆护住身前,同时足尖着力,飘身后退。

萧峰跟着又是一招“亢龙有悔”,前招掌力未消,次招掌力又到。丁春秋不敢正面直撄其锋,右掌斜斜挥出,与萧峰掌力的偏势一触,但觉右臂酸麻,胸中气息登时沉浊,当即乘势纵出三丈之外,唯恐敌人又再追击,竖掌当胸,暗暗将毒气凝到掌上。萧峰轻伸猿臂,将从半空中附下的阿紫接住,随手解开了她的穴道。——《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

那个啥,看到上面这段文字,各位小伙伴是不是又想起了小时候曾经的那个武侠梦,想起了跟随乔峰、郭靖、杨过、张无忌等一干武林豪杰纵横江湖、快意恩仇的岁月?什么……?这么快就暴露年龄了?好吧,无所谓了,暴露年龄我也要说,反正看到这段文字,我是立马就想起了当年废寝忘食地阅读武侠小说、守着电视看武侠剧的场景。你看,就连我在网上一直用到现在的名字——亢龙有悔,也都是取自武功招式的呢。

“亢龙有悔”作为降龙十八掌的第一掌,其威力之巨大,相信上面摘引文字里的丁春秋是深有体会。为什么此招这么厉害呢?我想大部分小伙伴们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好了,不卖关子了,作为聪明、勤奋而又好奇心强(罪过,好久没有这么自夸了)的死忠武侠迷,我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清楚其中原委的。

“亢龙有悔”这四个字,出自《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是的,你没看错,是《易经》,而不是《易筋经》。后者可是我当年曾经无比渴望能修习的少林秘笈哦。

这四个字什么意思呢?《易经·乾卦·文言》作出了解释“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亢龙有悔的“亢”,就是毫无保留、倾其所有、一往无前的意思,正因不知节制,因此才会过了头,出现“有悔”的可能结果。

基于上面的理论基础,因此该掌法就扬长避短,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而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其精要不在“亢”而在“悔”,刚劲柔劲混为一体,连绵不绝。丁春秋在三掌连击之下感到“气息窒滞”,狼狈不堪,无力招架,道理正在于此。

怎么样?现在大家明白这一掌为何如此日天了吧。是不是豁然开朗?有木有一种涨姿势的感觉?!

其实,不仅“亢龙有悔”,降龙十八掌的十八个招式名称几乎全都来自《易经》,下面我就按顺序给大家罗列一下:

第一式——亢龙有悔。出自《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

第二式——飞龙在天。出自《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第三式——见龙在田。出自《易经·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第四式——鸿渐于陆。出自《易经·渐卦》: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第五式——潜龙勿用。出自《易经·乾卦》:初九,潜龙勿用。

第六式——利涉大川。出自《易经·需卦》: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此式还见于《易经》之《同人卦》《大畜卦》《颐卦》《益卦》《涣卦》《中孚卦》《未济卦》。

第七式——突如其来。出自《易经·离卦》: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第八式——震惊百里。出自《易经·震卦》: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第九式——或跃在渊。出自《易经·乾卦》: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第十式——双龙取水。或言此招源自佛经。待考。

第十一式——鱼跃于渊。或言此招源自佛经。待考。

第十二式——时乘六龙。出自《易经·乾卦·彖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第十三式——密云不雨。出自《易经·小畜卦》: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此式又见于《易经·小过卦》: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第十四式——损则有孚。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第十五式——龙战于野。出自《易经·坤卦》: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第十六式——履霜冰至。出自《易经·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

第十七式——羝羊触藩。出自《易经·大壮卦》: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第十八式——神龙摆尾。出自《易经·履卦》: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好了。各位都看完了么?都看懂了么?知不知道上面每一句变楷体的话具体都是神马意思?想了解么?不好意思,请恕我无法一一解答了,各位还是看书去吧。

相关参考

降龙十八掌的十八招式名早已预测了萧峰的一生

龙跃于渊段誉自听香水榭受气来无锡松鹤楼借酒消愁。孤寂袭心,忍不住长叹一声。此时段誉内力已颇深,这一叹引起一位大汉的注意。段誉与其把酒共饮,又赛脚力,如此一番,笔者方将此人姓名交代:乔峰。这一出场,算一

降龙十八掌的十八招式名早已预测了萧峰的一生

龙跃于渊段誉自听香水榭受气来无锡松鹤楼借酒消愁。孤寂袭心,忍不住长叹一声。此时段誉内力已颇深,这一叹引起一位大汉的注意。段誉与其把酒共饮,又赛脚力,如此一番,笔者方将此人姓名交代:乔峰。这一出场,算一...

洪七公的独门武学招式是什么 北丐洪七公生平介绍

...派人物所应具有的优点,其独门武学为“打狗棒法”及“降龙十八掌”。洪七公一生最大的敌人

历史典故 “五福临门”出自哪里

“五福临门”出自哪里?“五福临门”有什么历史典故?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五福临门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最早是出自《尚书.洪范》,其中写道:“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哪里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哪里?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革裹尸是个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出自哪里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出自哪里?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让我这个考据癖来扒一扒以及分析一下在网络上很火的一句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典故 “抛砖引玉”出自哪里

“抛砖引玉”出自哪里?“抛砖引玉”的典故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抛砖引玉的意思是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抛砖引玉的出处】宋·释道

彝族名称来历和彝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彝族介绍

彝族名称来历解放前,彝族被称为“倮倮”或“夷人”等多种称呼,解放初被称为“夷族”。彝族原来自称“罗倮”,在彝语中“罗”(音)意思是虎,“倮”(音)意思是龙,以两种代表力量与神秘无畏的动物自称,意思是说

成语故事唇亡齿寒出自哪里

成语故事唇亡齿寒出自哪里?唇亡齿寒的意思  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

冯小怜玉体横陈的典故出自哪里?玉体横陈典故

北齐美女冯小怜原是高纬皇后穆邪利(小名黄花)身边的婢女,而穆邪利原是皇后斛律氏身边的婢女,后主宠幸她,立为皇后。所谓“玉体横陈”就说的是这位美女,那么玉体横陈出自哪里呢?玉体横陈典故:据有的野史笔记记